第23章元直,你也不想你母亲难过吧
在东郡到颍川的官道上,尘土飞扬。刘仁率领着一队亲兵,正策马疾驰。秋风萧瑟,寒风阵阵,吹得刘仁躲进两位夫人的马车。一阵颠簸之后,刘仁神清气爽,走出马车,自己骑马。
行至一处岔路口,刘仁看到路边坐着一个年轻人,衣着破旧,神情落寞。作为一个儒生,其腰带佩剑,衣着破旧却干净朴素。刘仁觉得此人非凡,也许有一番故事,于是勒住缰绳,下令停车整顿。
刘仁翻身下马,走到那人面前。他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只见这人虽然落魄,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倔强和刚毅。缓缓走近那人,一屁股坐其旁边,刘仁随和地问道。
“秋风冷冽,兄台何人,何故于此久留?”
徐庶侧首看着刘仁,见其衣着不凡,气质高雅,心中猜测此人定非寻常之辈。行礼后,徐庶回答道:
“我乃徐庶,因思念家中老母,回家路远,腿脚酸痛,故而在此歇息。”
“原来是徐兄啊……幸会,幸会。”
“嗯?你就是徐庶,徐远直?”
刘仁刚刚客套完,猛然反应过来,此人就是徐远直!脑中立刻回想起徐庶的生平。
徐庶原本是一个侠士,因替人报仇而被捕,幸得好友相救才得以逃脱。此后,他便弃武从文,开始四处游学,后逃难到荆州才遇上的刘备,对于这位刘备的第一个谋士,刘仁可是印象深刻。
“啊?在下并无什么功名,这位公子难道认识在下?阁下是?”
见刘仁喊出自己的字后,徐庶微微一愣,他没想到眼前这个人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徐庶很是疑惑,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在哪结识过这种贵公子。
刘仁心中一动,他久闻徐庶之名,没想到今日在此相遇。
刘仁微笑着自我介绍道:
“在下刘仁,字文心,是刘备刘玄德的四弟。今日有幸在此与元直兄相遇,实乃缘分。”
“元直兄虽无功名在身,但兄因侠肝义胆,为友报仇而入狱之事我已有所耳闻,心里很是钦佩。”
徐庶听闻刘仁是刘备的四弟,心中对他也多了几分敬意。刘备以仁义闻名天下,他的四弟随其征战,助其管理领地,自他这些日子观察,百姓富足,治安有道,徐庶很是佩服刘仁之才。
刘仁在徐庶身边坐下,两人开始交谈起来。谈及入狱一事,刘仁问起是否有过悔意,徐庶当即表示及时重来一遍,他依旧选择亲手除贼。
“元直兄真乃义士!”
刘仁赞叹道。
徐庶苦笑一声,说道:
“往事不堪回首,四处求学身心疲惫,如今我只想回家侍奉母亲。”
刘仁心中一动,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徐庶这样有才又有德的人更是他所需要的。
“元直兄,你有如此才华,为何不出来辅佐明主,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呢?”
刘仁诚恳地邀请道。
徐庶看着刘仁,他感受到了刘仁的真诚。但他想起家中的母亲,还是摇了摇头。
“文心好意,徐庶心领了。只是我母年事已高,我欲侍奉左右。”
徐庶婉拒道。
刘仁心中有些失落,但他也理解徐庶的孝心。
“元直兄之孝心令人敬佩。既如此,我亦不作强求。望有朝一日,我们再次相见。”
说罢,刘仁起身,翻身上马。他带领着亲兵,继续朝着颍川的方向前进。
回到颍川后,刘仁心中始终放不下徐庶。他深知徐庶的才能,如果能将他招揽至麾下,对自己这边将有极大的帮助。想要收服徐庶,必须先说服徐母。于是刘仁决定前往徐庶家中,拜会徐母。他挑选了一些珍贵礼物,打探好地址后,独自一人朝着徐庶家走去。
徐庶家位于颍川一个小村庄里。刘仁来到村子时,天色已经渐晚。村子里炊烟袅袅,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刘仁找到徐庶的家,轻轻敲了敲门。门开了,一位白发老妇人出现在门口。
刘仁恭敬地向徐母行了一礼,说道:“伯母,晚辈刘仁,特来拜会。”
徐母看着刘仁,眼中透露出一丝疑惑,自己从未认识过达官显贵。于是徐母问道:
“不知公子你是?”
刘仁微笑着解释道:
“伯母,我乃刘仁,是元直的朋友。今日在途中与元直兄相遇,元直兄能力非凡,我欲请其相助,然其思母婉拒,所以冒昧前来,望得您相助,让元直兄辅佐我兄。”
徐母闻言反应过来,此人就是让颍川治安大变,对于刘仁一直心系百姓,徐母心中很是感激。她请刘仁进屋,刘仁将礼物放在桌上,然后与徐母交谈起来。
刘仁高度夸赞了徐庶的才能,他向徐母讲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及徐庶如果加入自己,将能够为天下百姓做很多好事。
徐母听了刘仁的话,心中十分感动。她知自己儿子有才华,若能为天下百姓做事,也是一件好事。
“公子,老身已知你的心意。元直这孩子脾气倔强,我会好好劝导他的。”
徐母说道。
刘仁连忙说道:
“伯母放心,我会尊重元直兄的意愿。如果他不愿意,我也不会强求。”
晚上,徐庶回到家中,正好见到刘仁走出,微微一愣。
徐母看到徐庶回来,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她痛骂徐庶道:
“儿啊,你好生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