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汉中改革(二) - 华夏英雄之争霸天下 - 成云倾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7章汉中改革(二)

东汉时期,军队的编制主要分为:部、曲、屯。部的主官为校尉,规模小则主官为军司马或别部司马;曲的主官为军候;屯的主官为屯长。

而最基层的编制,则是5人为伍,10人为什,主官分别为伍长、什长,这个编制,从秦朝以来,应该没改变过。

吴明要进行的军事改革,首先,在这军队编制方面,势必要稍加改进一些,但也不会完全照搬后世的班、排、连等来改。

因为后世的军队编制未必就适合于这个时期,故吴明综合了汉朝和后世的两种编制,设立了一套自己汉中独有的军队编制:

从下而上,依次为什、队、屯、曲、部、营和军。十人为一什,设正副什长两名;五什为一队,设正副都伯两名;三队为一屯,设正副屯将两名;三屯为一曲,设正副军侯两名;三曲为一部,设正副军司马两名;三部为一营,设正副校尉两名;三营为一军,设主将一名,副将一名,参军若干名。

这样一来,一营大概是5000人,一军15000人。而此时汉中的太平军、玄勇军都只有一个营的编制。

其次,吴明再要改革的就是军官选拔及升迁制度。

其一,军官的第一来源肯定来自于汉中学院。

另外,即使不是汉中学院出来的,但是只要军功足够大,能力足够强,不论出生来历,皆可凭军功晋级。当然即使是汉中学院出来的,想要晋升一样也要凭军功,吴明平时视察营地时,经常强调军功的重要性,想升官发财,那就得努力拼。

最后是,吴明特别要革除的一点,汉中军的将士,尤其是军官,除非世家子弟有能力,通过考核,否则一律不用。

吴明要的是一支铁血、勇敢、纪律严明的军队,不是要养一群公子哥、大少爷。

军队改革之后,将领任命方面,吴明也要做一些调整,以适配于新的军队编制。

自己的亲卫军神龙卫,则仍然由高思继和黄沙,一正一副校尉,高昂另派他处。

玄勇军、太平军,由于将领匮乏,暂时只有一营人马,所以主将兼正校尉,罗士信和李秀成。

白凤军,则自然还是秦良玉和杨妙真二人,分别任主将兼正校尉、副将兼副校尉。

而刘志那一军,吴明为其命名为霸王军,以高昂为主将兼正校尉,刘志为副校尉。高昂虽然为新来的,但人家可是高思继的兄弟,而且又救过主公,最关键的是,连吕布都败在人家手上,刘志自有自知之明,只能乖乖的去做副校尉。现在的主公,手下人才济济,高手如云,刘志是打心眼里高兴,因为跟着这样的主公才有前途,又哪还会有半句怨言呢!

通过这个调整,吴明才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不仅文臣不足,武将也是大缺啊!

现在才区区五支军队,就缺少几名副职,要想再扩军,只怕根本无将可用。

想想曹操、袁绍他们,动不动就是口头挂着:“吾有战将千员,雄兵百万。”是何等的威风凛凛啊!

对于吴明的这个军事改革,李秀成、赵普等文武众将,并没有多大意见,毕竟没大改什么,与以前的制度,差别并不是太大。

再听过吴明一番解释其改革前后的利弊之后,众人更是对吴明拜服的五体投地,赞美连连。

一切大事都已经制定好,只需让赵普、李秀成他们一一落实下去,即可。

而吴明更特别强调了三点∶

一是必须尽快把汉中学院建立起来,二是要确保好良田的分配问题,杜绝发生一些不好的变乱,三是积极招揽流民和开垦荒地。

因为这三点,可是关系到以后汉中发展的根基命脉,人才和人力、物力。

只有把汉中学院建立起来,才能确保汉中的军事政治的新鲜的源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摆脱对世家大族的依赖。

只有解决好老百姓的吃喝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汉中的人口、经济。

为此,吴明次日一清早起床,就迫不及待的叫上汉中学院未来的院长蔡邕,和他一起去为汉中学院挑选地址。

“子云哥哥,听爹说,你们这个汉中学院,将还会招收女学员,真的吗?”

蔡琰缠在吴明后面,两只雪玲珑般的大眼睛,大有一股莫名的兴奋,纠缠着不休。

本来吴明只是叫蔡邕一人来,可没想到,蔡琰自听说吴明要办个汉中学院,尤其还能招收女学员,是故就死缠烂打、撒娇卖萌,硬是跟着蔡邕一起来了。

“怎么?难道琰妹妹觉得招收女学员不好吗?”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回去,吴明才不会直接回答。

“好!当然好了,子云哥哥先是招收女将、女兵,现在又要招收女学员,可以说是开历史之先河,此举必将流传千古,受万世歌颂。”蔡琰的两座小峰波涛起伏,激动不停的夸赞着。

“到时候学院开学时,我也要进去学习。”

“琰妹妹,你到时候就不用进去学习了吧?”吴明故作不悦道。

“啊,为什么啊?”蔡琰低声惊呼道。

“哈哈!以我们琰妹妹的博学多才,当然是去做先生,而不是学生了勒!”吴明语气一转,取乐道。

“哼!不要嘛!人家就要去做学生来着!”蔡琰也是学着吴明,开始撒娇道。

经过几经探访,实在是找不到适合的学院地址。为了把学院提上日程,吴明最终决定,把现在的太守府改为汉中学院。而太守府,则从新用一个小院子来充当。

当蔡邕听到吴明这个决定,一把年纪的他,都激动的差点哭了出来,吴明是他见过的第一个,能把自己的地盘让出来,把知识的传播看的这么重的人。

赵普、李秀成等其余众人,有赞成也有反对的。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是为了吴明着想,吴明自不会责备他们。

但此事传到下面,下面的底层将士,尤其是底层的老百姓,得知有这么一位好的主公,都纷纷激动的泪流满面朝太守府方向拜了下去,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只差没有山呼万岁了。

如此一来,汉中学院的开学典礼,将不日到来。

而令吴明没想到的是,通过此事,汉中的各世家豪强,都积极的配合赵普均田制改革。

这不是他们也像蔡邕那样,期望传播知识。而是通过吴明让出太守府此事,他们充分认识到吴明的决心,吴明连自己的老巢都能让出去,还有什么会是他做不出来的,他们可不想去捅这个马蜂窝,只好乖乖的配合赵普等人的工作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太守府初步整修成汉中学院,而且赵普的均田制也实施的快完成了。

是日,吴明召集手下诸文武,及全城百姓,郑重宣布,汉中军事政治学院,于今日开学招生。

刹那间,整个汉中学院,整个南郑,甚至整个汉中,都沸腾了起来,都在不断的高歌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而,此时,最忙的,当属蔡邕了,不过可以看到,蔡邕来来去去匆忙的身影,却是带着无尽的微笑。

仅仅开学当日,报名的学员高达数千余人,仅仅女生,就超过了千余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