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还用得着纠结吗 - 兵王都市生活 - 鹤乡丰年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兵王都市生活 >

第252章:还用得着纠结吗

杨立友两口子现在是左右为难,心里暗恨,早知道耿如彪有这个想法,当初就不去找他把杨丽弄进闻理饮品公司了,耿如彪的儿子今年都快三十岁了,一直娶不到老婆,不是他家的条件不好,而是他是一个半脑壳,也就是智力有问题,到现在还像个五六岁的小孩。杨立友夫妻怎么能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

但谁叫自家现在被人拿住了呢?

杨丽去年7月份中职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听说同学都去南方打工了,杨丽也想去,但家里人舍不得她出去受苦,就一直没让。

去年11月底听说一家港资企业招工,杨丽就去报名了,不过当时报名的人很多,杨丽自己估摸了一下感觉到没戏。姑娘工作的事情,杨立友肯定是很上心的,就到处托人打听,还真被他找到了一个熟人,就是他下岗前集体企业的一个车间主任,也就是耿如彪。

去年李婷到大河县考察,刚开始大河县派了一位副(县)长出面接待,也算比较重视了,听说李婷要办的是饮品企业,就想让李婷兼并当地一家破产的罐头厂。

这家罐头厂纯粹是领导拍脑袋工程,因为大河县是产梨大县,县领导出去考察后,觉得搞梨的深加工是一条很好的以工兴农的路子。所以就到处融资,兴建了一家年产量达到一万吨的罐头厂。

可惜,想法是好的,路子也是对的,但销路打不开、再加上一帮不懂经营的经营者,罐头厂是投产即破产。三条生产线,还有两条生产线还没有调试好,就停产了。

这两年,罐头厂已经成了大河县一个沉重的包袱了,当初建厂的三千多万可全是贷款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借款的,现在迟迟没有还,大家的意见可大了。

而且当初还招五六十个员工,这其中大部分是其他企业准备下岗的职工,现在又全都下岗了,这些下岗工人三天两头地找县里要饭吃,可把县里头头脑脑给烦的不轻。

县里早就想把这个罐头厂处理掉了,但一直没人接手,所以听说李婷要投资的是饮品厂,副(县)长就想到了这个罐头厂。

李婷考察后,发现这个罐头厂的厂区面积还真够大的,足有一百多亩,两栋标准化厂房看外表就知道建成时间不长,还有一栋建了一半已经烂尾了,同时烂尾的还有职工宿舍楼和办公楼。

好在位置不错,在大河经济开发区的黄金地段,厂房和大部分设备符合饮品厂的要求,特别是三条生产线,只要稍加改动就可以直接作为饮料的生产线,这倒是可以节省下来不少建设的时间。

不过李婷当时表示出了没有什么兴趣的样子,这是她的一个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考察了两天后,按计划李婷一行人要回永城了,这个时候李婷才向陪同的副(县)长表明她其实是代表港城闻理投资公司过来考察的,而且投资将以美元的形式。

听到是港资公司,而且还是美元投资,副(县)长当即就把情况向县里的主要领导汇报了,这可不是一般的投资了。

主要领导当然十分重视了,两位一把手亲自出面又跟李婷谈了一次,这次李婷表示可以收购罐头厂,并表示在大河投资不少于200美元,但大河县必须拿出诚意来。

200万美元对于发达的县市来说根本就看不上,能有个部门副职跟你谈就不错了,但这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大河县,整个大河县近三年来一分钱的外资都没有引进。

为了这200万美元的投资,大河县的领导也豁出去了,厂房连设备打包再一起,作价1500万,只有原先投入的一半,还搞了个分期付款,另外还有各种优惠政策。

李婷把情况跟刘明理汇报了,得到刘明理指示,当即跟大河县草签了协议,为了尽快解决老百姓积压的菊花,刘明理要求李婷饮料厂必须在12月底前开动一条生产线,饮料要赶在春节前上市。

李婷已经锻炼出来了,她跟大河县的两位一把手挑明了讲,如果大河县能够在一个月内协助将各种手续办下来,她保证在12月底前将资金全部投资到位,而且后期还将加大投资,如果办不下来那她就撤资了。

大河县那是相当的重视,县府一把手亲自带人协助跑各种手续,不到一个月各项手续都办了下来,连饮料的生产许可证都办了下来。

李婷也相当的守信用,200万美元全部到账,还提前支付了500万元的够厂费,并优先将北三村农民手中的菊花全部收了下来,价格是按照三年来的平均价,比现在的市场价要高出5毛多钱一斤,可把北三村的群众高兴坏了。

耿如彪原来是大河县食品二厂的车间主任,成立罐头厂的时候,他找了关系调过来当了车间主任,这次企业改制,他作为原来的生产管理人员被留了下来,成为了新公司的生产副厂长。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闻理系旗下还没有这么多的管理人才,尤其是生产管理方面的人才,耿如彪作为一个老的车间主任,对现有的生产线又熟悉,当然是新公司需要的人才了。

耿如彪在收了杨立友两条中华烟后,答应争取录用杨丽为生产线上的工人。后来杨丽被闻理饮品公司录用为办公室文员,标准的白领。

其实在这个里面耿如彪根本就没有起任何作用,但杨家人不知道,以为是耿如彪帮忙的,杨立友就又提了两条好烟表示感谢,耿如彪也坦然受之。

杨丽到闻理饮品公司上班后,虽然还在试用期内,但工资也不低了,每个月700多元,而且听说年后转正后工资要翻一倍,还缴纳三险。更关键的是工资可是每个月10号之前就发了,绝不拖欠。

虽然才上了两个月的班,但过年的时候还每人发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一箱苹果的福利,可把周边邻居羡慕坏了,直说到底是在外资大企业上班的,福利待遇就是好。

他们哪里知道,闻理公司可以说是大河县子弟,只不过披了一层外商的皮而已。

杨立友两口子当然不想杨丽丢了这么好的饭碗,再说给耿如彪送礼的钱还没赚回来呢,这要是丢了工作,可是亏大了,等于是白给耿如彪打了两个月的工作。

“大子,你看姑家里遇到了这个事,还得跟你姑父琢磨琢磨,今天就对不住你跟我大侄媳妇了。”大姑为难地对刘明理说,其实就是下逐客令了,说到底就是不相信刘明理和唐静闻的话。

耿如彪换了个舒服的姿势,抽了口烟,冲着刘明理和唐静闻的方向吐了一个圈,一副吃定了刘明理的样子。

“大姑,你有什么好怕的,”刘明兰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听到大姑跟刘明理说这样的话,明显就是怕了耿如彪了,一副你不知道的样子说“你们也不想想这个公司的名字为什么叫闻理?还用得着纠结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