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全力支援 - 兵王都市生活 - 鹤乡丰年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兵王都市生活 >

第90章:全力支援

“能出什么大事,慢慢说。”刘明理向来是临危不乱,听徐远翔急吼吼的样子,心里虽然一突,但很快就控制住了。

“那个,那个,”徐远翔有些语无伦次,“刚刚一个大客户,一下子订了100件。”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才刚刚开始。”刘明理有些没好气的说,100件,也就一万袋,出厂价才一万八千元,有什么好激动的,而且还是他正在准备找唐静闻事的时候。

100件货在刘明理没有入刘明理的法眼,但却足够刺激了徐远翔、老支书等人的神经,这个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订单已经来了,而且一开张就是上万元的大单子。

一袋子的话梅成本才1块钱,这还是刘明理将青梅的收购价格提到了两毛钱一斤,要是按照去年青梅的价格估计成本只有八毛。就是按照现在的算,利润也足够的大,居然超过了八毛一袋,这个单子足足赚了8000元。

当然这是毛利润,即使这样也大大出乎了老支书等人的意料。

挂了电话,刘明理就将此时抛之脑后,先把眼前的红苹果吃了要紧┈

但到了第二天晚上的时候,刘明理不得不决定再次去一趟灵溪了,订单多的连许婷都招架不住了。

6月22日,第一批话梅产品正式下线的时间比预计的晚了两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梅坳食品公司刚起步,各个方面都存有很大的不足。但好消息是,梅坳食品公司从昨天收到的开张订单后,订单就如雪片一样飘了过来,当天直接找到公司洽谈的意向订单居然超过了一万件,这还不算电话联系的。

这就有点恐怖了,照梅坳食品公司现在的产能,需要加班加点的生产200天。

这倒也没什么,关键是青梅的保存期很短,目前梅坳公司还只能采取当季开足马力生产,青梅下市后,只能销售存货。

但眼看着这么多的订单推脱出去也实在太可惜了,整个灵溪*青梅的很多,估计年产量在千万斤左右,如果能够多加工一点,也能给老百姓多带来一点收益。

好在第二天是星期六,刘明理不用请假了,唐静闻也有时间陪着刘明理一起去。

首次来灵溪的时候,唐静闻和刘明理在此情定终生,这次几个月的时间,再次来灵溪,两人已经是老夫老妻了,想想恍然昨日┈

在昨天参观过梅坳食品公司的加工车间后,前来订货的老板或者采购员都没有回去,直接在灵溪住了下来。

这让好再来老板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两个房间瞬间爆满,发愁的是还有七八个客人要住宿,而他实在提供不了,眼看着白花花的钞票赚不到,心情可想而知。

不过老板也是精明人,赶紧找到乡府,从某个领导那里已10块钱一间价钱把乡府的4间招待所全部承包了下来,转手卖了15块钱一个床位,净赚了55块。

这些前来采购的老板在品尝了新生产出来的话梅核了解了产能后,都有些着急了,明显的产能不能满足他们的订货需求。

这些老板都是在品尝过样品后才来的,他们对着款话梅能否打开销路很有信心,这个公司不但产品好,这个广告打的也好。

话梅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年轻的男女,而年轻的男女又是网民的主力军,网民又是爱追赶潮流的,否则怎么会有后世网红出现呢。

明知道一款产品能够赚钱,这些老板怎么可能放过呢?

所以他们都打算今天跟梅坳食品公司多争取的供货份额,如果能够独家代理那就更妙了。

拜这个时代的特快专递不快所赐,这些来的老板还是以本省和临省的居多,因为他们收到样品的时间比其他省份早,估计后面陆陆续续的还会有人过来,没见一部销售电话整个白天根本就没听过吗?临时找过来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做话务员的,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

果然,刘明理到了梅坳食品公司后,又陆陆续续的来了几位采购商,而且提出的采购量都还不少。

做生意最喜欢奇货而居了,僧多粥少,就可以提价了。但刘明理却没有这方面的觉悟,他考虑的是怎样能够尽快地扩大产能,怎样才能尽可能的将农民手中的青梅都收购过来,也能让附近的百姓享多点收入。

刘明理让人稳住各路采购商,先召集李婷和老支书等人商讨办法。商讨的结果是,如果资金充足,短期内可以提高2-3倍的产量。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青梅采摘后,不易于储存,而目前即使紧急扩容,也没有办法短期内腌制够一年销售量的青梅。

更何况,这样会导致生产成本急剧升高,首先就是人工成本,主要用工量集中在前期的处理上,后期因为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需要的工人很少。

听说刘明理打算将所有的订单全部吃下来,大家虽然都很激动,但激动过后,都理性地表示这是一个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见过“大世面”的李婷也表示了反对。

刘明理虽然没有经过商、办过去企业,但他又两个优势,一个就是拥有海量的信息,第二个就是他始终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第二个更为重要。

他仔细的问了老支书青梅的特性,又借用了乡府的电脑,上网查询了有关信息。

这个年代,在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地方,电脑已经不是稀罕物了,不少普通家庭都买了电脑,但对于贫困的灵溪乡来说,全乡电脑不超过十台,而且都公家的。

所以要想上网,只能到乡府,而且网速是奇慢无比┈

不过再慢也是搭上了信息时代,也勉强能够为刘明理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在与各路采购商集体会面后,刘明理收下了所有的订货单,而且还给年采购量达到一千件的让利了一毛钱,不过要求就是签定合同后,先付5%的保证金,然后按月供货,现金结算。

胆大有实力的采购商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条件,一袋子让利一毛,一千件就是一万元的纯利。

吃中午饭的时候,李婷将已经签订了采购协议的数量统计了出来,足足五万多件,计500万袋,800多万的销售额。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的话,梅坳食品加工厂将一跃成为整个南山县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也可以进入南山县的前十强企业。

当然,如果算纯利润的话,估计在南山县能够排进前五名了。

合同是签下来了,心急的采购商采购保证金都打了过来。但李婷一点喜色都没有,因为合同上也规定了高额的违约赔偿金,如果不能每月按时供货,梅坳食品公司即使全部卖了也不够赔的。

李婷不止一次的提醒刘明理,要适可而止,但刘明理一意孤行,还煞有介事地对李婷说,“山人自有妙计”。

唐静闻倒是全力支持刘明理,对刘明理毫无保留的信任。

不过刘明理虽然胸有成竹,但他也知道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老百姓有句话叫有困难找正府,所以刘明理就找到了灵溪乡的两位当家人。

陈高官听了刘明理的简单介绍,激动的都有点手足无措,直呼“全力支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