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
读心术
“准备匆忙,也不知神女口味如何,不足之处,还请神女见谅。”朱元璋牙酸的说着自己都起鸡皮疙瘩的话。
朱元璋想来信奉的是大开大合,这般嚼文嚼字温柔的说话,还是头一次。
谁让那是神女呢。
手底下的大臣,怎么能跟神女相比呢。
“已经很好了,洪武帝不必过谦。”这话魏青衣可没有说假。
对比前三个世界的膳食,明朝的饮食文化,已经是达到了高处,至少面前的膳食,色香味俱全,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但魏青衣同样没有多用,毕竟是神女,吃吃喝喝的,看起来就很没有逼格。
“山神娘娘,泰山于江山社稷至关重要,而后泰山祭祀,我等必定是年年如期而至。”朱元璋不清楚泰山山神必行出世的目的,但他才刚刚建立大明,不管泰山山神有什么目的。他都会一一化解。
“泰山是自古以来,人间帝王的封禅之地,所以亦跟国运息息相关,自宋朝之后,再无泰山封禅者,所以这泱泱中原,亦是落入外族之手。”魏青衣说了这么多,其实翻译过来就一个意思,泰山是龙脉重地。
“重八记下了。”朱元璋细想山神说的话,发现的确是如此。
自宋真宗过后,这中原大地的主人,可不就是外族人嘛。
直至今日,他才建立大明,怪不得泰山山神会在今日出现,原来是还有这一重意义在。
“别的不说,这中原就该是汉人当家做主!”朱元璋自己是穷苦人家出身,所以更能体会外族人当家做主时的艰辛。
“说的也是。”魏青衣表情有些意味深长的看了眼洪武帝。
大明朝的一生,其中当然也是少不了特别“突出”的帝王,不知道这位铁血的开国皇帝,后面能不能受得住。
要知道,大明的开局,那真的可以算得上的一手天牌,一连四位都是明君,然而最后却也能打个稀巴烂,真的很让人唏嘘。
朱元璋少时走南闯北,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一看山神这表情,心里顿时就咯噔一下,总觉得山神这话中意味,有些让人难以琢磨。
“山神娘娘您瞧,这是吾儿,聪慧过人、仁爱宽厚、兄友弟恭,以后一定会是一位盛世明君,大明在他手里,也会更加的繁荣昌盛,成为这中原的霸主帝王。”朱元璋朝着太子招了招手,让他来自己身边,语气中是毫不掩饰的自豪和骄傲。
魏青衣看着走近的朱标,在心底叹了口气。
朱标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的继承人,可惜英年早逝。
而洪武帝呢。
眼睛里面也只看得到朱标这一位太子,哪怕后面朱标不在了,皇位也要留给朱标的儿子。
为了让孙子登位,后面的洪武帝,可是大开杀戒了。
再看另一边眼巴巴的看着这边的几个孩子,对于这边的父慈子孝,不得不说,洪武帝的偏心简直不要太明显。
简直跟太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太宗皇帝是喜欢所有长孙皇后生的孩子。
而洪武帝呢,他喜欢马皇后所生嫡长子,至于其他嫡子,在他眼里面,那跟朱标完全没法相比。
魏青衣细想之下,觉得洪武帝跟太宗皇帝之间相似之处还挺多的。
不过两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洪武帝是坚定的嫡长子拥护者,而太宗皇帝则是一位博爱的帝王,他喜欢他的所有嫡子。
“紫气不甚浓厚,吾看不到帝王气运。”魏青衣慢条斯理的点评了一番,没在意洪武帝骤然巨变的脸色。
没有帝王气运?!
那就是说太子不是下任帝王?
是谁夺了他儿子的皇帝之位?
朱元璋脸色难看至极,冷然的目光慢慢从其他儿子身上划过。
以他对太子的看重,并不存在什么废太子的事情,且太子手段心性同样不缺,那么在往后的日子里,到底出了什么事。以至于太子没能顺利登基?
朱元璋并没有质疑过山神所说的话,他一介凡人,虽然是帝王,但跟神女比起来,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能值得神女骗的。
朱元璋想要开口问问山神其中缘由,但眼睛扫过大殿内的其他大臣,朱元璋又闭上了嘴。
眼下人多口杂,显然并不是一个问话的好时机。
不如等宴会散去之后,他再好生跟山神聊聊。
一旁马皇后同样是一脸忧愁,她先是看了眼丈夫,后又看了眼儿子,最后目光定格山神娘娘身上。
显然,她跟丈夫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不过洪武帝也不必忧虑,大明的国祚,可是兴盛了差不多三百年,明君亦是不少。”魏青衣并没有想要第一天就透剧什么的,所以只是点到为止。
朱元璋:“三百年?”
“听起来时间挺久的。”朱元璋哪怕以前并没有多少学识,但自从起兵反元之后,他也是仔细研究过书本的。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算起,如果大明当真是国祚三百年,那就算得上是历史存在第二久的朝代,朱元璋也挺满意的。
虽然如此,但一想到太子没有继承他的皇位,朱元璋就打心底里不得劲儿。
这可是他精心培养的继承人,怎么就没能登基呢。
朱元璋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恰好今日时间还早,洪武帝可要听听?”既然都将泰山比作龙脉了,那大明后续的历史,那肯定得找机会说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