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反贼再反 - 明末小地主 - 包德刚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地主 >

第140章反贼再反

月黑风高,塞外风声怒嚎,鬼哭魔鸣。

一望无涯,万物不生的“瀚海戈壁”上的西域大军,处处都点燃起了明亮的火把,火盆,一望而去,处处都是灯光,好像一个方圆数百里的不夜城。

军中的帐篷连绵着,一片连接一片,似乎摆成了某种神秘的阵法。显现出了极其高明的排兵布阵效果。

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奴隶,囚徒,乘着天黑也搬运来搬运去,挖壕沟,用砂石堆积起一座座的城墙胚胎。

数十万的包衣奴才,囚徒在方圆数百里的戈壁上,竟然要修建城池!

这鞑子的大军,似乎是不愿意走了,而是在这里修建城池,和大明军队长时间抗衡。

而孙承宗身亡的消息很快流传开来,举国悲痛。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听说此事的卢象升,终于下定了决心。

此前,他曾多次下令,希望高起潜部向他靠拢,合兵与清军作战,但高起潜毫不理会。而从杨嗣昌那里,他得知,自己将无法再得到任何支援。他的粮草已极度缺乏,兵力仅有五千,几近弹尽粮绝。

而清军的主力,就在他的驻地前方,兵力是他的十倍,锋芒正锐。

弄清眼前形势的卢象升,走出了大营。

和孙承宗一样,他向着北方,行叩拜礼。

然后,他召集所有的部下,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作战多年,身经几十战,无一败绩,今日弹尽粮绝,敌众我寡,而我决心已定,明日出战,愿战者随,愿走者留,但求以死报国,不求生还!〗

十二月二十一日,卢象升率五千人,向前进发,所部皆从,无一人留守。

出发的时候,卢象升身穿孝服,这意味着,他没有打算活着回来。

前进至巨鹿时,遭遇清军主力部队,作战开始。

清军的人数,至今尚不清楚,根据史料推断,至少在三万以上,包围了卢象升部。

面对强敌,卢象升毫无畏惧。他列阵迎敌,与清军展开死战,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战况极为惨烈,卢象升率部反复冲击,左冲右突,清军损失极大。

在这天临近夜晚的时候,卢象升明白,败局已定了。

他的火炮、箭矢已经全部用尽,所部人马所剩无几。

但他依然挥舞马刀,继续战斗,为了他最后的选择。

卢象升非常顽强,当时身中四箭、三刀,依然奋战。而且卢象升更是勇敢,自己一人,杀死了几十名清兵。

但他还是死了,负伤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

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卢象升虽然位高权重,却很年轻,死时,才刚满四十岁。

他死的时候,身边的一名亲兵为了保住他的尸首,伏在了他的身上,身中二十四箭而死。

他所部数千人,除极少数外,全部战死。

我再重复一遍,这就是气节。

在明末的诸位将领中,卢象升是个很特殊的人,他虽率军于乱世,却不扰民、不贪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从不妥协。

中庸有云:

〖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

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混乱,坚持自己的信念。

忽悠

正如以往,清军抢了东西就跑了,回去怎么分不知道,但被抢的明朝,那就惨了。

首先是将领,卢象升战死,孙传庭、洪承畴全都到了辽东,准备防守清军,我说过,这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没办法,不拆房子就塌了。

其次是兵力,能打仗的兵,无论是洪兵,还是秦兵,都调到辽东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东墙补上了,西墙塌了。

而熊文灿大人。作为一个没有兵力,没有经验的高级官员,他主要的武器,就是先找这里,再找那里,属于纯忽悠型。

但值得夸奖的是,他的忽悠是很有效果的,在福建的时候,手下只有几个兵,对面有一群海盗,二话不说,先找到了郑芝龙,死乞白赖地隔三差五去找人家(所以后来有的官员弹劾他,说他是求贼),请客送礼,反复招安,终于招来了郑芝龙。

虽然后来证明,郑大人是不大可靠的,但在当时,是绝对够用了,后来他借助郑大人的力量,杀掉了不肯投降的海盗刘香,平定了海乱。

这种空手道的生意,估计熊大人是做上瘾了,所以到中原上任的时候,他也玩了同一套把戏,先这里招降了刘国能,再用刘国能,那里招降了张献忠,反正是无本生意,非常高明。

但这种生意有个问题,因为熊大人本人并无任何实力,只要一点点不行,他就不行了。

张献忠就是个不行的人,按照他的习惯,投降的时候,就要想好几时再造反,所以刚开始,他就不肯缴械,当然,这也有个说法,之所以不肯缴械,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罪孽深重,要留着自己这几杆枪,为朝廷效力。

熊文灿倒是很高兴,表扬了好几次,后来他果真缺兵,去找张献忠要几千人帮忙,张献忠又说还没安顿好,先休整几天。

张献忠住的地方,就在今天襄樊的谷城地区,他老人家在此,基本就是县长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天都要去县城里转一圈,算是视察,他手下的兵也没消停,每天都要刻苦操练。

与此同时,张县长也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有错误的,比如,每次打仗的时候,都用蛮力,很少动脑子,且部队文化太低,没有读过兵法。为了加强理论教育,保证将来再造反的时候,有相当的理论基础,他找来了一个叫做潘独鳌的秀才,给他当军师。

这位潘独鳌到底何许人也,待查,估计是个吴用型的人物,应该是几次举人没考上,又想干点事,就开始全心全意地给张献忠干活,具体说就是教书,每天晚上,在张县长的统一带领下,大大小小的头目们跑去听课,课程有好几门,比如孙子兵法等等。学习完后,张县长还要大家写出学习心得,结合实际(比如再次造反后,该怎么打仗),分析讨论,学习气氛非常浓烈。

但他所干过最猖狂的事,还是下面这件事。

崇祯十二年,年初的一天,谷城县令阮之钿接到报告,说谷城来了个人,正在和张献忠见面。

阮县令的职责是监视张献忠,加上他还比较尽责,就派了个人去打探看看到底是谁来了,谈了些什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