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破产的守备官
这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在短暂的几天鱼肉犒赏后,德刚终于是腾了出来时间重新清点自己的这点家当!
毕竟这战火几乎是全烧在了他自己的属地口!连绵着打了那么久的仗!想要不亏本那是极度困难的!
而看着马条那皱的越来越歪的眉头!德哥心知肯定是绝对大出血了!
“大人!我们这次减员十分严重!就是光直接阵亡的人数就达到了过千!而受伤的士兵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像其他的诸如火器损耗!还有什么修城墙!安抚百姓的费用!我们这次的财库简直是要一次性被掏空啊!最少一下子是扔下去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而且很多老兵都是我们登州兵的精华所在!根本就是恢复不过来的!简直是大伤元气啊!”
每对上一个数据账本!这马条就是眉头歪上一点!这一直到最后!简直整个人都是成了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大人!如今士卒疲惫!而且纷纷带伤!这可不是什么好的预兆!而且我们的财政最近也是一亏再亏!如果再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下去!只怕我们马上连军粮都要断了!”德刚的财政大权一向都是由马条掌管!而作为整个登州府的第一大管家都喊穷了!那如今的情况真是可想而知!
“钱!钱!钱!哪里都是钱!每天那么大的一拨人吃喝进项!那就是一副粮山钱山!更何况又有几千的兵壮训练!那就是拿金子来流出也是不为过!这样下去不行啊!必须的把钱大把的弄来!不然没了钱!这肚子都根本吃不饱!人心涣散!到时候再强的士兵都得瘫软在地!”
在守备府的议事大厅内!一干侍大将和孙元化都是你一言我一语的!根本就是在围绕一个字!那就是“钱!”
“哎!我也想啊!可之前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在琉球岛的开发!如今更是遭了这番大肆战火!本来是想着府库会无钱可用!可实在是不知道会穷成这样!”对上了这个老大难问题!德刚也是一脸的苦水!根本就没一点下手的办法!
“算了!要不然这样!我们再继续联系日本丰臣方面!如今时间才是第一位!必须加紧时间备战!如今的心腹大患还是后金啊!根本就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继续南下入寇!我们上次可谓是招惹了他们的逆鳞!鞑子一向都是睚眦必报!一但南下入寇!我们绝对是讨不了好!”
想要大量的钱!而且还是快钱!德刚思来想去的也是只有买军火这一途了!
“又继续卖枪!这可是引狼逐虎啊!大人!此事你可得千万三思啊!”在这里混乱的讨论了半天还一点点起色都没有!德刚也是索性火了!心中懊恼下索性感觉就是买卖火器来钱来的快!
要知道最深层次的一点就是!他之前可是知会了九鬼嘉隆去劫掠后金的地盘!而且是一旦割了鞑子小孩和大人的头颅就能往他这里换钱!可如今他这里都是快揭不开锅了!哪还有什么钱给他们发犒赏!况且自己当初开价还开的那么高!一个小孩子就是足足二十两!
眼看着离后金入寇的时间已经是推迟了不少!别人不知道!他却是很准确的感受到了是那些海寇!浪人!在后金的后方到处上岸作乱!这才引得头痛的皇太极延迟了入寇的时间!
而效果如此出奇的好!也是德刚始料未及的!
他知道!现在海寇的一些小小侵扰只是小开胃菜!
如果等皇太极倾巢而出的大空隙一到!那这些蜂拥的海寇一旦深入后金大肆烧杀!那就能重重的击伤鞑子的元气!
“好!诸位不用再商议了!我意已决!现在就修书给丰臣方!继续拿抬枪跟他们交换!这件事!长宗我部宗元亲就由你继续去办!不得有误”果然德刚一旦出了决定!本来还闹哄哄的现场马上就安静了不少!
长宗我部宗元亲也是出列应了下去!急急的就是去完成谈判的事宜!
而相对于德刚这个小人物来说!麻烦还是很小的!因为朝廷更大的麻烦在南方!
其实在崇祯十七年的统治中,有很多次,他都有机会将民军彻底抹杀。
这是第一次。
事实证明,那个包围圈相当结实,众位头领人多势众,从九月被围时起,就开始突围,突了两个月,也没突出去。
到十一月,连他们自己都认定,完蛋的日子不远了。
当时已是冬季,天气非常地冷,几万人被围在里面,没吃没喝,没进没退,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掉。
然而不要紧,还有压箱底的绝技,只要使出此招,强敌即可灰飞烟灭投降。
当然了,投降是暂时的,先投降,放下武器,等出了圈,拿起武器,咱再接着干。
但你要知道,投降也是有难度的。
为顺利投降,他们凑了很多钱,找到了京城总兵王朴,向他行贿。
没有办法,因为你要投降,还要看人家接不接受你投降。为了共同的目标,适当搞搞关系,也是应该的。
而且按很多人的想法,首领们应该是很穷的,总兵应该是很富的,事实上,这句话倒过来说,也还恰当。比如后来的张献忠,在谷城投降后,行贿都行到了朝廷里,上到大学士、下到知县,都收过他的钱。
人不认人,钱认人,这个道理,很通用。
问题在于,参与包围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行贿王朴呢?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充分说明,诸位头领的脑袋,是很好使的。
只能行贿王朴,没有别的选择。
因为王朴同志,是京城来的。
在包围圈的全部将领中,他是最单纯的,最没见过世面。
王朴同志虽然来自京城,见惯大场面,但西北的场面,实在是没有见过,而在这群头领面前,他也实在比较单纯。
他知道,打仗有两种结果,投降就投降,不投降就打死,却不知道还有第三种假投降。
他也不知道,在这个包围圈里的诸位头领,都有投降的经历,且人均好几次,某些层次高点的,如张献忠,那都是投降的专业人士。
再加上无知单纯的王总兵,也有点不单纯,还是收了头领们的钱,他还算比较地道,收钱就办事。
崇祯六年(1634)十一月十八日,首领们派了代表,去找王朴(钱已经送过了),表示自己的投降诚意,希望大家从此放下屠刀(当然,主要是你们),立地成佛。
王朴非常高兴,他的打算是完美的,受降,自己发点财,还能立功受奖,善莫大焉。
他随即下令,接受投降,并催促众首领早日集结队伍,交出武器。
当然他并没有撤除包围,那种蠢事他还是干不出来的。
但既然投降了,就是内部矛盾了,没必要兴师动众,可以原地休息,要相信同志。
你要说王朴没有丝毫提防,那也不对,他限令头头们十日之内,必须全部缴械投降。
不用十天,四天就够了。
二十四日,十余万民军突破王朴的防线,冲出了包围圈。
大祸就此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