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入京觐见
裴赋要教给杜平章的,自然就是裴仲闵写出来的《九集修章》,虽然裴赋还不明白,到底是文章还是武功心法,但他眼下已经成为了一等一的高手,裴赋觉得,自小习练,是必不可少的。杜平章虽然还只有不到三岁,可早在去年开始,裴赋和杜鸢巧两人,就已经在教他读书识字了。
况且,九集修章的内容,也不多,就算上面的字认不全,也可以死记硬背,先记在心里。
故此,裴赋不得不装起了严父的模样,开始每日在甲板上,教杜平章最基础的武学,同时将九集修章的内容全部教授给他。
而杜鸢巧每日看到父子二人,勤学苦练的样子,内心不由得便涌出一阵温馨之意,作为整座船的主子之一,杜鸢巧或许是这段时间,过得最温馨快乐的日子了。
从九月下旬出发,路过了旱东,九江,最后到达了大运河的南端城池广陵,由广陵向北。
到了冬月初,裴赋一行人,总算到达了京城,神京城内。
在城外码头,裴赋一行人换上了马车入城,裴赋一家三口自然是坐在一辆马车内了。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魏王很是欣喜,亲自从主坐上起身,来到裴赋身边,搀扶着他,示意他不用多礼,重视程度可谓一班。
这话说完,大殿里皆是跟着附和之声,裴赋若是能连得六元,那可真是创造历史了。
在安顿好一家妻小后,裴赋又听到高怀志的话,说是魏王殿下想要立马见他一面,裴赋不敢推辞,让杜鸢巧掌管好新宅院的一切,便匆匆跟着高怀志而去。
裴赋听后,连忙客套地回了一句,魏王的好意,他其实早就知晓了,只是不敢太早地接受。
“少爷,前面有人拦住了去路,说是要见你!”
魏王闻言,大笑起来,随后接着说道:
内心也是有些惊叹于魏王的手笔,同时也算是要将他绑牢的一个重要表现吧!
因为裴赋被魏王引荐到了他的左下首的一个空位上,亲自替裴赋介绍着在场的众人。
而且他是准备自己一家人先租房间,尔后再做打算的。
领头之人一见裴赋走了出来后,很是客气,躬身相迎:
裴赋最终也只得跟着这魏王府管事朝着魏王替他早早准备好的宅院而去。
杜鸢巧则明白了裴赋的担忧,知道这宅院怎么说也是魏王赐下的,不是他们自己家的。
可越是如此,杜鸢巧便越明白,不能将此处当做自己的家。
裴赋则起身躬腰回道:
“小生既然以成为殿下麾下之人,自然是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岂敢有什么怨言!”
就算内心再怎么不服和嫉妒,众多门客和谋士,此刻也不好拂了魏王的面子。
“小生裴赋,参见魏王殿下千岁!”
裴赋却还是很清醒,明白此刻还不是洋洋得意的时候,恭谦地回道。
裴赋不敢多看,先是恭敬地给魏王行大礼。
魏王坐在主坐上,下首还有不少门客在陪坐。
说不定以后就会离开这里,故此,杜鸢巧并不敢做太多的举措,再者说,宅院里本来就有一套下人,从管家到门子小厮一应俱全,根本不需要杜鸢巧操太多心。
魏王府。裴赋的态度,倒是让不少门客谋士内心微微好受一些,还有一些对裴赋也瞬间有了好感。
随后,裴赋一行人便来到了一栋颇为奢华的宅院内,和襄州城杜宅差不多大,甚至要更大一点。
不过,他向来就不喜锋芒毕露,连忙谦逊起来,忙说自己是后辈,加上是新加入的魏王府幕僚,更应该向在场的前辈学习。
裴赋听后,撩开车帘走了下来,看到了在马车前面,已经有一队人在等着什么。
裴赋认出了其中一人,是侯尧,连忙向前走了过去。
就在此时,马车突然停了下来,有马夫在门口处小声地说道。
裴赋虽然不知这京城房价如何,可光这么大的院落,加上又是内城,估摸着也得几万两银子吧?
眼下,魏王既然已经替他安排好了,若是不接受,就有点不识相了。
魏王似乎对裴赋的谦逊也很是高兴,坚持让裴赋先坐下,随后便一脸笑意地看着裴赋问道。
而且裴赋还是前代文宗的孙子,又这样的传统在,裴赋此后,恐怕必将成为朝堂的国之柱石啊!
封侯拜相,只怕也是时间问题!
“殿下谬赞,科场之事,变数太多,属下只从心而为,尽力而为罢了!”
……
……
“冬松刚刚进京,本王就把你请来王府,你不会怨恨本王吧?”
毕竟,裴赋看起来,也就二十岁出头,又是初次见魏王,还没和魏王亲自讨论过事情,就得魏王如此礼遇,在场的门客谋士,可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啊!
而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人看的有些嫉妒得眼睛发红。
撩开马车窗帘,看到了神京城的景色,裴赋内心也颇为感慨,突然感受到了杜鸢巧的情绪波动,见她抿着红唇,眼眸里闪着低落的情绪,似乎还显得有些激动。
皆是恭维地说起了好话,什么如虎添翼,才智双全之类的,让裴赋听后,都有些微微发飘了。
可此刻亲眼见魏王如此看重裴赋,也是让不少人惊掉了下巴,也皆是有些不服和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