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如出一辙
池晚吟被一个牢狱引到秦殇所在的牢房处:“娘娘,狱房污秽还请您快些。”
池晚吟摆摆手道:“本宫知道,有劳你了。”
走到牢门前就看到坐在草席上的秦殇,常年在边疆使他的皮肤呈现黄沙色。俊秀的脸上现在被一股浓雾弥漫,暗沉的让人看不出他在想些什么。
听到来人声,他抬头一看眼中闪过一抹惊讶:“皇后娘娘。”
“起来吧!”池晚吟微微昂首让他起来。
不是秦殇与池晚吟相识,池晚吟身着凤袍让人一眼能看的出她身份。
“皇后娘娘臣与赵荣华是清白的,若是真要问罪便问臣的罪吧!”秦殇并未听从池晚吟的话起身,即便跪在地上还是能让人从他挺直的脊背看出他的一身傲骨。
“呵呵,这话本宫似曾相识,秦将军接下来不会要自刎吧?”池晚吟看着秦殇握在手中的短刃,轻笑一声。
两人的行为还真是如出一辙,真像是商量好一样。
“娘娘此话何意?”秦殇听着池晚吟口中话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是如儿她?”
“没错,赵荣华她服毒了。”池晚吟看着眼前秦殇眼眶变得暗淡瞬间盈满泪水,一个气势凛然的大将军哭的像孩童一般。
“此生我不负皇恩,不负百姓却独独负了她,如儿我这就来陪你。”秦殇眼神变得决绝拔起利刃便要自刎,却被池晚吟一句话给止住。
“万幸保住了命。”池晚吟一看事情闹大连忙脱口解释,一句话让秦殇半举的利刃尴尬的停在半空,行也不是,止也不是。
“秦将军别冲动快把刀放下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池晚吟赞赏的看着秦殇:“秦将军情义深重,不枉予如为你连命也可不要。”
池晚吟其实就是想要看看秦殇会不会是一个负心人,秦殇的表现远远出乎池晚吟的预料。这便是双向奔赴的情感吧!没有你世界都失了颜色。
“娘娘,赵荣华她如何?”秦殇看着池晚吟十分焦急。
“她还未醒一切都说不准,命是保住了但不知是否会留下后遗症。”池晚吟边说边仔细打量秦殇面上神情,他脸上满是纯粹担忧与心疼无一丝嫌弃或是复杂。
“傻丫头。”秦殇一时放松手中利刃啪嗒一声掉落在地上。
“方才你不也差点做了同她一样的傻事吗?”池晚吟轻宛唇角露出一丝笑容,把手中一小团信纸扔给秦殇。
“这。”秦殇拾起一看变得极为震惊,接着便是欣喜若狂。
“害怕吗?”池晚吟知道想要助他们二人逃出皇宫十分不容易,若是被发现只怕两人都难逃一死。
不过若是他们二人本就连死也不怕那不妨一试,若是成了便是赚了。
“不怕。”秦殇用内力把手中信纸变成一堆粉末,跪在地上郑重的给池晚吟扣一个头:“无论结果如何多谢皇后娘娘,臣无以为报。”
秦殇自然也知进了后宫的女子若想出宫多么困难,不过他愿意拼死一试,即便不成也不留遗憾。
“好好对她便是了。”池晚吟压低声音留下一语,缓步离开。
“姑娘,这两日我已经把赵荣华的身体调理好了许多。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绿萝从荣华宫回来一下把口中水一饮而尽。
“慢点喝,这两天辛苦你了。”池晚吟看着绿萝轻声一笑。
“现在外面的人都觉得赵荣华命在旦夕,殿中侍女大多也找好了出路。锦绣宫无人,今晚又会刮大风。赵荣华不甚打落烛台,无人相救被困死在火海里倒也说的通。”池晚吟点点头有些佩服自己。
“秦将军也做好准备,今日会在着火之前带赵荣华走。”凛冬面上带着一丝担忧:“姑娘你有没有想过若是不成该如何?”
“成是赚了不成也不亏,予如说过她很感谢我即便不成也感谢。”池晚吟已经没有心理压力,当事人皆愿意她只当自己未做过任何事。
若是秦殇死了赵予如不会独活,若是赵予如死了秦殇同样会陪她共赴黄泉。
“你好像有些心神不宁。”顾钰宸看着池晚吟手中书本看一刻钟也不翻页的样子。
“你想多了。”池晚吟淡漠冷然的看了一眼顾钰宸,接着看自己手中的书。
其实她表面看着的淡定,手心里已经出了许多汗,心也跳的飞快。
亥时了,现在秦殇应该已经到达锦绣宫。不知道一切是非顺利?有没有带走赵予如?
“你要去哪?”看着顾钰宸起身池晚吟有些慌乱,此时是最重要的时刻,为了防止出乱子顾钰宸还是在她的眼底比较好。
“朕当然是回乾清宫,这个时辰你不都是要休息赶朕走的吗?”顾钰宸眼底深藏一抹戏谑,看着池晚吟等她答话。
“今日我还不太困,方才我让绿萝叫蔡闲做了夜宵,现在应该好了不如你留下来吃一点?”池晚吟尽量自然的说出,给绿萝使个眼色。
“是啊,皇上留下吃点吧!”盛嬷嬷看着池晚吟出口挽留顾钰宸,满脸笑的像一朵花一样帮着她一同挽留。
“也好。”顾钰宸重新坐回软榻上:“你让朕留下也不同朕说说话?”
顾钰宸夺下池晚吟手中的书:“有些无聊,朕看还是回乾清宫吧!”
“你想聊什么?”池晚吟微微皱眉看着顾钰宸,总觉得好像被他威胁了一样。
“聊什么皆可。”顾钰宸眼角盛满笑意:“你觉得朕如何?”
池晚吟有些迷惑的看着顾钰宸,不知他怎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你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吗?”
“有时候朕也想听听别人的评价。”顾钰宸生生把口中那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但在乎你如何看咽下去。
“你是一个好皇帝。”池晚吟垂下眼睑撩动自己手中的书本。
顾钰宸在位仅仅三个月但却做了不少对百姓有益的事,减少税收使大多百姓生活都少了许多压力。
多办私塾着重培养孩童,让许多上不起学的孩子都有上学堂的机会。寒门子弟也有了和高官权贵一样的权利,提拔皆论成绩与自己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