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宫外事,宫内事(2)
"陛下,我大楚传承千万载你可知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我们世家大族,维护平衡,只有世家大族安生了,大楚才能安生。"
"陛下,您虽无兄弟,但是姓熊的,在大楚,可不难找。"
五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侃侃而谈,丝毫没有理会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及熊胤的感受。
"放肆!你们是什么东西也敢向我大楚皇帝发问?见到皇帝为何还不下跪!"
五人领头的黄衫老者当先开口向熊侣发问,还未待熊侣回答熊胤当先怒喝。熊胤这这个气啊,自己好不容易得皇上首肯能够重新为国家做点贡献,这帮老不死的鬼东西跑出来搅局,万一皇上不高兴反悔了怎么办。
"我们与皇帝说话有你这个皇家小辈什么事情?"
领头的黄衫老者修为已至渡劫,而熊胤仅仅是合体初期,两个人起码差了一个大境界,所以熊胤在他眼前与蝼蚁相近,区区蝼蚁据然胆敢向自己挑衅,老者当即以神识向熊胤发起攻击。
却说那老者的神识毫无阻碍的就进入了熊胤的识海,看着熊胤如水面一般沉静的识海老者轻蔑一笑,这小子居然连别人进入自己识海都毫无反应,该给他的教训看看,于是向着熊胤的识海撞去,岂料就在他的神识要于熊胤的水面碰触的时候熊胤的识海突然沸腾了,接着宛如一股冲天的水柱不仅轻易毁灭了自己发出的神识还直接撞入自己的脑海中,这一切因为是神识交战,所以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待其他人回过神,只见黄衫老者一口精血喷出,精气神仿佛消耗殆尽,向后退了几步。
"法则!你莫不是领悟了法则之力!"
熊胤看着满脸震惊的的老者,轻蔑一笑,还真以为自己这几百年来豪无寸进吗,怎么说自己也是大楚的战神,若是正常修炼早就大乘飞升而去了,只不过自己心中有所牵挂一直压制自身的进展,某日机缘巧合之下恍惚间据然摸到了规则的踪迹,结合自身经历领悟了战之法则,不动则已,懂动则如火山喷发可以顷刻间发挥远超自身能力的威力,若是这老者稳扎稳打以修为压制自己自己还要苦战一番,谁知他竟然不知死活的向初悟规则的自己发起神识攻击,那简直与自杀无疑,若不是未经皇帝首肯,按自己的火爆脾气早就把这老小子给轰杀了。
黄衫老者吃了大亏,但是这几人却显然不打算就此善罢甘休,其余四位围站在黄衫老者身旁,这规则领悟者于普通修士可谓百万人中选一人,比那些所谓的修真天才还要罕见,他们也未曾与规则领悟者交战过,所以显然他们还认为自己有所胜算,而熊胤没有熊侣首肯也不敢过于激进,两方便这么僵持了下去。
皇座之上的熊侣看着眼前的闹剧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他轻轻的抚了抚那只青鸟,终是开了金口。
"大楚传承千万载,靠的是各个世家宗族对我熊家的鼎力相助,这才维系了大楚与周边宗门的稳定,但是千百年来,这大楚,这大陆,未曾有过任何的变化,朕真的有些腻烦了。"
"陛下可是要与我大楚数百宗族作对!难道陛下想看着大楚分崩离析吗!"
熊侣再不给任何回应,他桌上的青鸟回头看向那五位老者,一声轻鸣,五人就这样凭空消失无踪了,熊胤看着眼前的景象咽了咽口水,虽说自己领悟了战之法则可以与渡劫抗衡,但是若那五人齐上自己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这一只小鸟就这么叫一嗓子那五个人据然就这么没了。
熊胤看向青鸟,恰好青鸟也看向了他,熊胤当即出了一身的冷汗,暗自苦笑,自己当初还想弄死这只鸟,这么看来当初多亏熊侣拦住了自己,不然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无论如何,来见皇帝的目的熊胤起码是达到了,见皇帝无事自己也就告退了,毕竟这三年的培养计划虽说自己早有准备,但也还需整理一套文案让皇帝过目应予才是。
"楚三,去查一下这几个人的宗族。"
待熊胤走后,熊侣一声呼唤,一道阴影突然出现在了大殿之内,得令离去,熊侣也慢慢悠悠的站起身子走回了自己的寝宫。
秦文住所,落星痕被自己的母亲派人叫回了家中,只剩下秦文与李文翰执子相对,在棋场上纵横。
"唉,输了输了,我又输了,果然无论是作画还是下棋,我都远不如你。"
自打秦文给出了自己的答复,李文翰便冷静了下来,主动要与秦文下棋,秦文也就答应了,两人下了五盘,秦文就输了五盘,在下棋方面秦文相距李文翰远矣。
"秦文,你是个奇怪的人。"
李文翰长出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
"自打与你相识,我便觉得你很奇怪,灵气入画这等高深技巧,你毫不吝啬的倾囊相授,自小山镇而来,与我和落星痕的交往却是不卑不亢,甚至我老有一种是你在带着我们成长的感觉,相处三年,我反思自身,发觉被你影响甚深,落星痕更如是,按说人与人的相处自然会互相影响,但是我却总感觉你什么都没有改变,你下棋不行,画画不行,修真有天赋,但是也未到落星痕那样的惊为天人,你太平庸了,平庸的让我怀疑徐林为何找你做他的关门弟子,你太神奇了,神奇到我觉得任何事情找你你都会有所解答,是一个可靠的好友,现在你能否为我解惑,大楚现今局势如何?"
秦文看着李文翰陷入了沉思。
"我先来说吧,与你相处三年,我深知你和宰相的政治思路,是打算革新变法,剔除旧贵族势力,打破大楚的阶级垄断,让底层百姓有向上的可能性,让更多的人参与修真中以图强国,而这个过程必然会引起旧势力与皇帝的斗争,我父亲之所以站在旧势力的原因是若不阻止宰相的方针,那么皇帝与旧势力必有争端,于内容易引起国家动荡,于外,内乱之下必有外敌,强魏在侧随时可能向我们进攻。想法虽好若实施失败,受苦的还是百姓,这次科举,宰相没让一个世家子弟入选,简直就是在用我们这一批考生的三年在向旧势力宣战,我不相信我父亲会对此坐视不管,对此,我尤为好奇,还望秦文兄指点。"
"若旧势力与皇帝开战,李家当如何?"
"上思利民,则为忠,虽则李家反对变革,但是若贵族势力推翻皇帝那么必然陷入各大宗族利益分割的纠纷中,到时百姓还需再受一次苦,所以李家必然是皇帝的坚定支持者,哪怕皇帝所想与李家所想不同,但是李家也承认,若能平稳过渡变革成功,百姓会获得比以往更高的社会地位,比以往更好的生活质量,大楚也会有中兴之势,李家不是反对变革,李家反对激进的变革,若皇帝的变法能慢慢的来,一点一点的推行,那自然是最好。"
秦文听罢,微微一笑。
"大楚有李家,真乃大楚之幸。虎父无犬子,李尚书品质高洁让人敬佩,文翰兄年少有识想必若是尚书大人知道了,也会倍感欣慰,可惜,不是每个人都如李家人一般能够面对诱惑而不动摇,李家人的品格有口皆碑,那李家人的门生呢?李家人的下属呢?这些人闹出点麻烦李尚书虽则自身高洁,但是却无可用之人,孤身一人自是不能成事,文翰兄,你有一个值得敬佩的父亲,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人前人后完美如一,可惜他的门生下属,未能如李尚书一般高洁如玉。"
不得不说,李文翰年纪虽小,却是一位真正的李家人,他所说的李家针对变法的反对原因及极端情况下的处理方式与自己和徐林推测的一模一样,想来李文翰纠结的是自己一向视作偶像的父亲为何在此紧要关头未曾发出任何声响,若是不予解答自己这位好友难免道心受损,加之事情已成,秦文也就不介意向李文翰吐露实情。
李文翰低头,了然一笑。
"也不知我父亲的门生是真的为官无法清廉,还是没有那个能力清廉呀。"
"李兄可是觉得我卑鄙?"
"三年前我会这样觉得,但是你都给我洗脑三年了,你们是官场的斗争,哪里有什么道义可言,都是各自为了自己的理想,说实话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自己现在归于那边,变法是好事,这一点我和我父亲都了解,唯一抗争的就是何苦一定要这么迅速的变法,就不能百年,千年慢慢的来吗,但是这三年相处,我知晓你不是一个急躁的人,宰相和皇帝更是深谋远虑的人,你们都如此着急的变法,自然是掌握了一些我无法知悉的消息,我对你甚至于产生了一股盲目的信任,你所说我就莫名的相信,三年而已,若是我这三年能换你谋略可成,与百姓有利,那又何妨?"
李文翰说完,看向了秦文。
"秦文,不得不说,你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门,让我能以更加广阔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不仅仅的拘泥于礼法,你和宰相都在追求最终结果,我知晓你们的目标是好的,但是过程也很重要,我会坚持我的想法,我会守护我的道,三年后,让我们在朝堂上再一较高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