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低能的结局——1981年9月中非政变
26.低能的结局
——1981年9月中非政变
20世纪后半期的非洲中非共和国,也和其它非洲国家一样,政变频繁。1979年,流亡在海外的总统戴维·达科在法国军队的协助下发动政变,推翻了执政13年的博卡萨,再次荣登中非总统宝座。然而,在达科执政时,中非民众对达科与前帝国政权的党政军要员过密的联系很不满意。另外,在他执政期间,经济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因此,中非的政局开始出现动荡,不断出现罢工、罢课以及示威的事件。1981年9月1日凌晨,以安德烈·科林巴为首的中非武装部队发动政变,包围了总统府,勒令达科辞职。武装部队宣布成立全国军事复兴委员会,作为全国最高的权力机构,行使政府职能,科林巴将军出任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此时离达科任总统仅两年。
国内矛盾激化
1979年中非政权更替后,严重困难的经济状况不仅一时无法改变,还日趋加重,国家财政陷入恐慌。外债由博卡萨政府倒台时的550亿非洲法郎增加到1981年的650亿非洲法郎,为国家预算的一倍多。中非民众对达科统治开始表现不满。几乎在同一时间,中非的政局出现激烈动荡,不断出现罢工、罢课以及示威的事件,其中以昂热·帕塔塞的中非人民解放运动为代表的反对派的势力不断扩大。
1981年3月,达科再次当选总统后,由他的中非民主联盟一党组成政府,并将议会选举无限期推迟。反对派宣称总统选举有舞弊,拒绝承认达科为总统。7月14日班吉“俱乐部”电影院发生爆炸事件,造成3人死亡、几十人受伤,全国气氛更趋紧张,暴乱几乎一触即发。此时的达科,已不能正常行驶权利,因他患有高血压病,整个8月份几乎是在床上度过的,他打算去欧洲治疗。根据宪法规定,当总统不在国内时,由总理代行总统职权直到举行新的总统选举。
总理西蒙·纳西斯·博赞加深为反对派所憎恶。更为重要的是,博赞加总理是一位强烈的非洲民族主义者,他反对法国任意干涉中非内政,曾为此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因此他也不受法国人欢迎。为此,达科总统没有把权力交给博赞加,认为交给军方比较妥当。达科与军方,特别与总参谋长科林巴将军有着良好关系,两人都来自中非的南部。但达科不愿露骨地破坏自己颁布的宪法,即把他的权力直接移交给军方。此时法国已倾向由军方接管中非的权力。就在达科总统骑虎难下之时,中非武装部队领导集团决定走上政治舞台,接管国家的权力。
武装政变
1981年9月1日凌晨,中非武装部队发动政变,包围了总统府,勒令戴维·达科辞职。达科没有作任何抵抗和辩解,即把权力交给了军方,科林巴等几乎毫不费力地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
政变后,全国军事复兴委员会成立,由23名军人组成,科林巴将军任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防和退伍军人部长、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这是一个地道的军政府。军事复兴委员会宣布中止共和国宪法,并禁止一切政治活动。军政府允许前总统达科离开首都移居到距班吉100公里他私人的农场,由15名法国军官指挥的总统卫队仍负责保护达科及其家属的安全。前政府的部长们奉军事复兴委员会之命留在家里。
这次军事政变,由于是武装部队作为一个整体发动的,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因此国内秩序井然,首都国际机场照常开放,同外界的电讯联系也只中断了几个小时就恢复了,法国对政变持不介入立场,保证了科林巴武装部队接管政权的顺利进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与中非保持密切关系的前宗主国法国,在中非驻扎了一支有1500人的部队,军事实力已远远超过了只有2000多人的中非军队,但法国考虑到自身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决定放弃对达科的支持,不过明确表示法国政府负有保证达科总统体面下台和他的人身安全的责任,还表示将关心中非社会的稳定。
科林巴将军在政变后,对达科及前政府的部长均未进行逮捕,并允许他们有一定的自由。他还立即召见法国大使,表示了希望与法国保持特殊的关系,这表示了军事政变领导者们担忧法国的军事干预。于是,法国国防部长埃尔尼对中非的军事政变发表的声明说,这次军事政变完全是中非共和国的内政,他已命令驻扎在中非的法国军队留守在营房,不得介入中非共和国的内部纷争。
军政府上台后,向中非民众表示它准备改变中非政治腐败和经济危机的局面,其主要的行动有:宣称将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军政府将对一切侵吞国家财产、贪污公款、滥用权力的人进行严厉的制裁,并号召全体人民共同参与振兴国家的工作。决心精简国家和公共机构,减少国家财政赤字。科林巴主席还签署了一项法令,规定到1982年1月前,军政府将解雇500多名公职人员,以减轻财政负担。此外,将压缩派往国外学习的人员、驻外使馆人员和驻国际机构人员。还准备将全国武装人员(包括军队、宪兵部队、总统府卫队、保安部队和警察部队)从5000人裁减到4000人。
点评:
达科政权被颠覆,科林巴上台,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达科政府执政能力低,被取而代之似乎是必然的。在博卡萨执政期间,中非就民不聊生,积贫积困。达科上台后国家经济发展不仅没有起色,反而更加困难,引起了民众和军队的不满。因此,当科林巴发动政变时,一贯善于干涉内政的法国,也不愿再支持一个软弱无力的政府。所以,一个国家政权是否稳固,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是根本。一个国泰民安的国家,恐怕是极少发生政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