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战争结束
日德兰海战中,英国舰队的惨败改变了历史。德国因此打开了封闭的经济环境,资源源源不断的涌入德国。德国人再也不用使用潜艇来攻击商船了。
远在美洲的美国看着这一切,无动于衷。
战争到了1917年,协约国的失败已经是必然的。东方的俄国已经陷入内乱,英吉利海峡也被封锁。唯一的突破口就在西亚地区,奥斯曼土耳其。
可那样又能如何呢?即使奥斯曼土耳其投降了又能对德国有什么影响吗?更何况奥斯曼土耳其根本不可能投降。
现在,法德前线依然在僵持,但是很快法国就会坚持不住。可能很近,也可能很远。
1917年6月,让·普卢瓦进入圣西尔军校进修。这一次,他不在只注重于训练课程,而是把目光放在了那些文化课上,尤其是军事管理一类的。
但是一切都变了。战争结束了。
1918年4月22日,法国国内民怨沸腾。长期以来的封锁使得法国人每天只能分到100克面包,是肯定吃不饱的。
饥饿使得人们开始反抗,再加上从前线回来的伤员,逐渐的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呼吁和平。
但是政府还在蛊惑大众。政府不断的发表演讲说:“这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我们只要能坚持下去,就能够取得胜利。往后的日子也会都是和平的。”
有人信了吗?
有人信了。
但更多人没有信。尤其是那些伤兵。
1918年7月中旬,法国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势——“夏季攻势”
法国政府宣称,这次攻势,我们将打进柏林。
一百五十余万法国军人从战壕中冲出,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最后一次相信了法国政府。
天空中乌云密布,却下着小雨,士兵们迎着雨,向着死亡走去。
1918年10月14日,法国巴黎城内的六万军人起义。很快,法国各地方的军队也参与了进来。1918年10月20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垮台,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与第三共和国不同的是,第四共和国取消了总统这个职位,取而代之的是全国议会议长。
全国议会议长从法国全国议会中选出,任期10年。但是议会内会定期进行投票,决定这名议长能否继续担任议长职务。若是反对票多于赞成票,则该名议长必须辞职。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这场战争以协约国完全战败,同盟国胜利而告终。
在战后的条约——“魏玛条约”中,法国失去了皮卡第、弗郎什-孔泰、萨伏依和尼斯地区。比利时和荷兰合并为尼德兰,法国割让皮卡第大区给尼德兰,尼德兰也变成了德国的附庸。弗郎什-孔泰大区直接割让给德国,萨伏依和尼斯被划分给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意大利被拆分为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米兰公国、两西西里王国和占据亚平宁半岛中部的教皇国。威尼西亚地区被割让给了奥匈帝国。
英国失去了他的南部非洲和中央非洲的殖民地,德国的非洲殖民地因此连成一片;英国也被迫割让直布罗陀给德国,割让塞浦路斯给奥斯曼。英国的埃及殖民地和苏丹殖民地被划分给奥斯曼土耳其。法国的阿尔及利亚和意大利的利比亚也被划分给了奥斯曼土耳其。法国的摩洛哥殖民地被割让给德国。
至于剩下的殖民地,就全部都给了保加利亚和奥匈帝国。
让·普卢瓦对此没有什么感觉,或者是,他暂时还没有什么感觉。他当时认为,战争结束了,就已经很好了,无论输赢。
但这战争终归是不会停止的。
新生的第四共和国选择把首都放在了奥尔良这个法国中部小城。因为之前颠覆政权的活动已经让巴黎残破不堪,而且巴黎内部的实力太过于鱼龙混杂,最为首都来说,不太安全。所以,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也被称为奥尔良法国。
1920年年末,让·普卢瓦第二次从圣西尔军校毕业。他打算返回加莱,回家。
皮卡第,加莱?
让·普卢瓦回想起了魏玛条约中所写到的:法国割让皮卡第大区给尼德兰……
回家?
在让·普卢瓦从战争的伤痛中走出来之后,他的心里瞬间被复仇的怒火填充。在圣西尔军校进修的那几年里,他的军衔已经升到了上校。但无论如何,他都只是一名文职。但是这给他带来了跻身上层社会的资本。
当时的法国,法郎贬值的速率,甚至比在重力作用下的人落往地面的速度还要快。
因为法国政府要赔偿五千万法郎的战争赔款给德国。而法国政府拿不出那么多钱,所以他们选择了印钞票这一蠢蛋的办法。
然后,法国的经济崩溃了。
最终,让·普卢瓦决定进入政治界。他的目光放在了当时法国的两大党派。即执政党社会民主党和法兰西社会主义工人党。但是在让·普卢瓦看来,这两大党派都不和他的政治理念。
他要组建自己的政党。就在巴黎。
在巴黎,让·普卢瓦见到了一位熟人——阿尔多·勒菲弗尔,他的老朋友。
现在的阿尔多·勒菲弗尔已经没有了当年结实的身体,他因为内分泌失调而变得肥胖。他在伤好了之后因为自己的战功,他可以选择是否留在军队。于是阿尔多·勒菲弗尔成为了一名宪兵。他的军衔升到了中校,治下有两个宪兵连。
让·普卢瓦把他的政治理想告诉了阿尔多·勒菲弗尔,阿尔多·勒菲弗尔也表示赞同。
“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政党的话,那一定不能在巴黎建立。”
“为什么?”
“因为巴黎的势力太多了。也许我下辖的两个宪兵连可以起到一点保护的作用,但是那样就发展不起来了。”
“那我们怎么扩大我们的势力?”
“只要你在一个地区有了影响力,那么你在其他地区也就有了影响力。”
于是,让·普卢瓦和阿尔多·勒菲弗尔从巴黎转到了波尔多。
在波尔多,让·普卢瓦建立了法兰西国家集体主义工人党。这个名字里面的所谓国家集体主义,在于强调国家主体作用,强调集体主义;所谓工人,源于他之前所阅读的大量哲学书籍,他深刻的意识到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性,将是即将到来的大变革中的中坚力量。
佩当党(法兰西国家集体主义工人党的简称,是法语国家的(lepays)和集体的(dansungroupe)两个词语的首字母发音)最初的成员只有让·普卢瓦、阿尔多·勒菲弗尔和那两个宪兵连中支持让·普卢瓦的人,总共十二人。
也因为佩当党的党魁是让·普卢瓦,因此佩当党也被称为“普卢瓦派”。
1921年3月3日,在波尔多的一个广场上,让·普卢瓦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