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大堰村
赵蓁闻言,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也确实饿了。
“好吧。”
本以为他们会在府里吃,谁知道宋瑾桓直接拉着她往门口走。
待出了王府,街上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王爷,我们去哪儿?”,他们已经经过了好几个酒楼。见他带着她越走越偏,她疑惑开口。
“出城!”
宋瑾桓淡淡开口,解答了她的疑惑。
赵蓁这才反应过来:“是去妾身父母的墓地?”,毕竟做戏要做全套,这样事情才能彻底瞒过去。
宋瑾桓惊叹于她的聪慧,微微点头。
出了城,宋瑾桓买了一匹马,然后一跃而上,朝她伸出了手:“上来!”
赵蓁看着他修长的手指,半晌没反应过来。
“还有很远,王妃难道要走着去?”,他俯身,抓住她的手臂,拉了她一把。
赵蓁只好顺势上了马,坐在他身后。
两人挨得很近,她能够感觉到他身体的温度,仿佛一下子就驱散了这寒冷的秋风。
“驾——”
他策马扬鞭,马儿快速跑起来,冷风簌簌划过耳畔,为了稳住身子,她不得已,只好伸手抱住了他的腰身。
那温热的触感,直直的从手心延伸到心里。
他笔直的身子端坐马上,脸上带着一丝浅淡的笑意,那样真心的笑容,与在王府时完全不同。
看着眼前不断掠过的景物,赵蓁心中产生了一丝奇怪的感觉。
这是她第一次与一个男人同乘一骑,奇怪的是,她不排斥,反而觉得心情不错。
过了一会儿,马儿终于停了下来,赵蓁没控制住身体,蓦的撞上男人的后背。
他赶紧转身,扶了她一把。
一跃下马,他又朝她伸出手。虽然赵蓁完全不需要他扶着,但他已经伸出手,她也就没有拒绝。
待在地上站定,才看到不远处的景象。
在树林的尽头,那是一个村子,在大自然的掩映下,安然而立。村口一块木牌子上写着“大堰村”三个字,在风霜的侵蚀下,字迹已经有些模糊。
村口几个小孩子在那里嬉戏打闹着,远远望去,还能看见拄着木拐的老人在散步。
好一派和谐的景象。
赵蓁有些震惊,没想到他竟然会带她来大堰村,更没想到这地方竟如世外桃源一般和谐美好。
“看样子王妃很喜欢这里”,宋瑾桓抓住她的手,随口道。
赵蓁似乎已经习惯了他这样,便随着他向前:“你是怎么让这里的人帮你说谎的?”
“其实王妃更想问的是,本王是如何在皇上和太子的眼皮子底下满天过海的吧。”
宋瑾桓突然停下来看着她。
“少爷,您来啦,怎么不进来”,还不待他开口,一位老人已经发现了他们。
他一出声,一群小孩子也纷纷围过来。
“大哥哥来啦,大哥哥快进来……”
他们对宋瑾桓表现得很热情,让赵蓁十分吃惊。看样子,他应该是经常来这里。
那,京里传闻的平王鲜少出门……
这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朝着他们围了过来。无一例外,都对宋瑾桓十分亲近。
“好了,先让少爷进村子吧”,老人瞥了众人一眼,大家便散开了。然后引着他们往里面走。
男人一边与乡亲们说着话,趁着空当,也顺便把这位老人的情况告诉了她。
赵蓁也是没想到,他竟然是林斐的父亲。
林斐的父亲曾当过兵,人老之后便回了村子,林斐也是自小跟随他父亲学习武艺的。
一年多前,林斐因为朝廷征税的事跟官兵起了冲突,被下了狱,宋瑾桓救了他,所以他便跟在他身边了。
这么说来,难怪那小侍卫忠心,原来宋瑾桓是他的救命恩人。
赵蓁点点头,又将目光转向四周,这个时节差不多秋收刚过,所以麦田也只剩光秃秃的麦秆了。
宋瑾桓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随意问道:“大伯,今年大家的收成如何?”
然而众人纷纷摇了摇头,连声叹息:“今年土地干涸,收的粮食也仅够自己吃的罢了,但朝廷的征收是一点不减,这日子越来越没发过了。”
“是啊,现在糊口都困难,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看着众人落寞的表情,宋瑾桓没有再开口,百姓们从来只求吃穿,但却连温饱都如此困难。
自从宋承德改革新政之后,钱粮征收几乎增加了一倍,这样下去,百姓只会越过越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