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聊斋遗风 - 海西侯后裔 - 李正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海西侯后裔 >

第95章聊斋遗风

尽管理德夫妇留在台北,但每天都在和互通我们微信。

不过,我们交流的话题,重心已经由《海西侯后裔》转移到台湾岛内的选举闹剧。

理德曾经告诉我,台湾人分成四类:原居民、本省人、外省人和日裔。

原居民是指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现在大约一百万人;

本省人是指抗战胜利之前,大陆福建等地的移民,现在大约五百万人;

外省人是指抗战胜利后赴台的人,现在大约一千六百万;

日本投降后,大约三十万日本人没有离开台湾,现在大约有一百万日裔。

他昨天发来帖子说:“现在,岛内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包括真正的日裔和冒牌的日裔,有的还是教授什么的,竟然说台湾有日裔四百到六百万人。

天哪!这些人是把日本归还台湾时的全岛大约二百万人,统统说成是日本人了。

岂有此理!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如果是真正的日裔,这样夸大自己的族群,倒是可以理解,情有可原。

但那些明明是中国人,尤其是从大陆过去的汉族人,也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日裔,不以为耻,还以为荣,真是数典忘祖、丧心病狂!

现在,岛内的政治生态极其恶劣,尤其是媒体,大多数失去了良知,成为一些野心家的御用工具。

我以前,对中国近百年的革命历史缺乏认真的思考,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比较肤浅、偏激、狭隘,甚至极端。

通过这一年来和老哥的交往,尤其是推心置腹的交流,我逐步提高了认识。

老哥分析问题的客观、全面和深刻,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前,我只能给自己的报刊写稿,像《中时电子报》那些比较客观、公正的大众媒体,不怎么喜欢我的文章。

现在,这些资深媒体,看了我最近发表的文章,都纷纷向我约稿,他们认为,我现在写的文章思想有深度、有说服力。

我以前一直崇拜领袖人物,不能客观地看待他们的功过是非。

现在我明白了,先行者的革命纲领没有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胸怀和眼界,而追随者没有把穷苦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错误的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使我在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中,没能够写出多少有分量、有深度、有远见的文章。

若冰也说,我以前从来没有写过像现在这样的好文章。这次回到台湾,面对几个绿营大佬和好友请她效力,她都婉转地回绝了。

她说,通过在大陆的所见所闻,她深刻地认识到,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和平统一是台湾人民的福祉,也是中华民族的福祉。

老哥,请原谅我对《海西侯后裔》不能专心致志。因为我觉得,我现在做的工作意义更加重大。

你放心,我完成这边的工作后,会立刻回海西,全力以赴地帮助你完成《海西侯后裔》!

老哥,我现在觉得,《海西侯后裔》比《李氏三百人》意义更加重大。我已经考虑好了,爷爷到台湾以后的故事由我主笔。”

“太好了!”我回复道,“原来我计划,就写到李山去台湾为止。有老弟这样两肋插刀,《海西侯后裔》便有了着落。

最近,也没有其他读者的互动。为了充实这一章的互动内容,老弟可以多讲讲台湾的事情,读者一定会感兴趣的。”

理德回复道:“我将上次在陈家港的采访笔记整理了一下,弄成几篇短文,准备在副刊上发表。其中一篇是关于老哥家的老宅子,我暂时把标题定为《老家的聊斋》。现在我就把文章发给你过目:

正友是我海西老家的兄长,小时候,他随父母在海边小镇陈家港生活。

那时候,大陆同胞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的贫乏,再加上‘破四旧、立四新’等运动的涤荡,书被烧得差不多了,人们往往三两个月才能看上一次电影。

所幸,我伯父会说书,伯母又喜欢热闹,因此到了晚上,家里常常坐满听故事的人,俨然成了‘聊斋’。

老哥十二岁那年,‘聊斋’被宣布为宣扬封资修的场所,并被勒令不得聚会。

大人们不敢来了,可小孩子却照来不误,父亲不敢说书,正友老哥便经常成为‘主讲’。

更加令老哥难忘的是,当时的校长和一些老师也光顾过‘聊斋’。

有一位英语老师,在文革中受过冲击,身心备受摧残,但却在‘聊斋’里得到了温暖、慰藉和快乐。

这位老师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施展。他细心指导正友老哥学英语,还在‘聊斋’里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在他的谆谆教诲下,正友老哥对英语和外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做了几十年的英语教师,还先后被市和教育部表彰为骨干教师、英语优秀辅导员。

近些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正友老哥对三十多年寒暑假中采访所得的一百多万字材料,精心整理、加工、提炼,创作了长篇小说《疾风劲草》、《黑犬》及剧本《苏北英雄儿女传》。

搬出老宅子后,‘聊斋’也移到了正友老哥的新居里。他家既是聊斋,也是藏书颇丰的书斋。

书房里挂着正友老哥的题词:

少小闲懒无觅处,

解闷唯有说仙狐。

漂浮尘世心鹜远,

恭结文友话草庐。

青春潇洒惋一瞬,

风月清朗叹己殊。

聊斋遗风今还在,

人间正道乃读书。

正友老哥在海西的新居,紧挨着一所中学,房子也宽裕,总是有人租他家的房给孩子读书。

那些房客的孩子和正友老哥自己的孩子一样,享受着免费的书籍和指导,毫无例外地都考上了大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