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第三十章玩麒麟也是文化 - 海西侯后裔 - 李正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海西侯后裔 >

新编第三十章玩麒麟也是文化

大年三十这天,李大虎忙着贴对联。上联贴好了,他拿着下联站在梯子上说:“大山子,我已贴好上联,你看着,下联要与上联一样高。

高了你就说‘高升’,低了你说‘发财’。你看,是‘高升’还是‘发财’?”

“大大,既不‘高升’,也不‘发财’。”李山道。

“你这个……”李大虎气得牙根痒痒,刚要说“小砍头的”但想到是除夕了,便不得不把满腔的怒火压下去。

“小砍头”、“小断气”是海西老百姓对自己小孩的惯用称呼,尤其是在不高兴的时候,算是轻微的责骂。

李大虎知道在新年期间“好话不灵坏话应”的说法,因此忍气吞声下来。

气虽然忍住了,但李大虎心中一阵气闷。他怕咳嗽起来一只手抓不稳梯子,便丢下左手端着盛浆糊的土盆。

未曾想到,这个土盆不偏不倚落在李山的头上。土盆摔坏了,李山倒在地上。

顾不得脸上、身上沾着浆糊,李山双手抱着脑袋一边打着滚一边嚎啕大哭道:“我的妈呀……疼死我了……妈呀,大大杀人了!”

“天哪!这是怎么了?”武胜男跑到李山身边,一边扶他起来一边耐着性子问。

“我问他对联子究竟高了还是低了?他却尽说不吉利的话!”李大虎一边说一边把对联贴好。

“不是你叫我那样说的吗?”李山争辩道。

正在这时,一阵阵敲锣打鼓声由远而近地传来。李大虎知道是玩麒麟的班子来了,刚刚满腔的怒火一下子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赶紧从梯子上下来。

听到自己小时候自编的唱词还在被用,李大虎喜不胜收,给了不菲的赏钱并且情不自禁地大声叫道:“好!再来一段!”

“大大,”泪水未干的李山也叫起来,“不要给他们钱!他们说的都是骗人的鬼话!”

“休得胡言!”李大虎怒道。

“他们唱‘今驮金来明驮银’,哪里来那么多的金子银子?”李山道,“还有‘斗大元宝滚进来’也是咒我家呢!这么大的元宝滚进来,要是砸死人了怎么办?”

“你、你这个小砍头的!今儿是大年三十,不能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李大虎气急败坏道。

玩麒麟班子的穴头走到李山身边说:“少爷,你说我们的唱词不好,那你自己来几句好吗?”

李山学着穴头的调子兴奋地唱道:

“锣鼓一敲咚咚响,

得钢得银千万两。

斗大元宝不要想,

一钱一两天天享。”

“好!”穴头带头鼓掌。

“好!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李大虎情不自禁地叫道。

……

过了元宵节,私塾开学了,但李山没有来上学。

李水告诉李小龙:“大哥跟着玩麒麟的挣了不少的钱粮。大大说,念书没有用,不让大哥念书了。他还叫我不念书。可是,人家玩麒麟的说我人太小,等两年再说。”

一听这话,李小龙十分震惊:“大哥怎么这样糊涂啊!大山子的才智非同一般,跟着玩麒麟的江湖艺人,能有什么出息?”

于是,李小龙立刻去找李大虎。他知道李大虎能言善辩,便在一路上想了很多说辞。他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科学一定会战胜愚昧。

……

“哈哈哈……”李大虎笑道,“小龙,你笑死我了。李山一天到晚疯疯癫癫的,那叫才智?他在你的私塾里,尽学些胡言乱语,能有什么出息?”

“你说说看,李山说了什么样的胡言乱语!”李小龙压住怒气问。

“他每天都胡言乱语,你让我说哪些呀?”李大虎笑道,“哦,想起来了!他说过,我们不是生活在平地上,而是在一个球上,而且这个球一直在不停地转动。”

“是呀!这个有什么不对吗?”李小龙问。

“你还说对?对个屁!”李大虎道,“我们要是生在球上,还不都掉下去呀!”

“哥,我们脚下的这个球叫地球,它大得很。我们人在地球上,就像小蚂蚁在云台山那么大的球上,是感觉不到自己在球上,便误认为自己是在平地上。”李小龙道。

“得了吧!”李大虎道,“你都说了,人感觉不到自己在球上,那怎么知道它是球呢?这些话不是胡言乱语是什么!”

“大哥,这是科学!”李小龙不耐烦道。

“什么科学不科学的!科举都废除了,你还谈什么科学?我看还不如管大仙的天文地理那一套管用呢!

我大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教会我的那点文化,对我做生意没有任何帮助,根本不如我在生意场上学到的知识有用。”李大虎越说越激动。

“大哥,”李小龙强压自己的怒火道,“科学和科举完全是两码事呀!现在,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而是救国救民啊!

“笑话!”李大虎讥笑道,“请不要不自量力!你最好撒泡尿照照自己,看看是不是救国救民的料!反正我家四个儿子没有一个能够担此重任,你就不用枉费心机了。”

“大哥啊,”李小龙情深意切道,“李山小小的年纪就聪明过人,你不能为了几个钱,就让他玩麒麟,这样会耽误孩子的前程啊!”

“玩麒麟怎么了?”李小龙不以为然道,“那才是老百姓喜欢的文化!我小时候编的唱词,现在他们班子还在唱呢!这不比你在书塾里教的狗屁科学有用?”

李小龙本想说服李大虎,让李山回到私塾读书,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怒气冲冲地回到私塾。

在李小龙的私塾里,像李山一样优秀的学生也不止一个,但此时奄奄一息、摇摇欲坠的大清朝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有李大虎这样想法的家长却并非少数。

这四年,李小龙兢兢业业,一心扑在私塾上,而一家人的生活却每况愈下。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李小龙不得不省吃俭用,挪出李金的抚养费来修复西厢房,重新办起了鞭炮作坊,召回原来的长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