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化工安全 - 南非1625 - 小山之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南非1625 >

第一百八十三章化工安全

“嘭!”是什么东西爆炸的声音。

“啊!”是一声惨叫。

又是一次实验事故,典林长叹了一口气。随着科技树越爬越高,新的科研项目,或者说旧时空科技复原项目也越来越多。从事技术工作的人也渐渐不够用了,他们现在更多地是指挥调度,而不是亲自在一线干活。越来越多的国民进入了南华科技界,这些人,毫无疑问都是万里挑一的人中龙凤。他(她)们有的是在学府里脱颖而出之后,被某个搞技术的首长收入门下,开始产学研结合的学习;有的则是首长们从小亲手养成的科学怪才少女。这些人,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不仅头脑聪明,勤恳耐劳,而且政治上也绝对可靠,虽然技术扩散是迟早的,但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技术泄密,国安部门对参与高技术工作的国民的审查可谓严上加严。每一个这样的人才,都是元老们倾注心血培养出来的,都是短期内无法替代的。损失一个这样的高技术人才,就意味着元老的一腔心血付之东流。

然而,频繁的生产事故和实验事故,已经夺去了好几条高技术人员的性命,更多的人则是受了重伤沦为残疾。虽然民政部门完全发的起抚恤金,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更何况,在这些事故面前,元老的生命也一样受到威胁。在南华工业体系草创之初,由于条件不完善,一切土法上马,因陋就简,还可以理解。但现在已经是过了8年了,南华的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完整了,使用化学试剂的场合也越来越多。化工口自己的各种项目之外,医疗口的徒子徒孙们正在复原磺胺和阿司匹林,这需要用到腐蚀性极强的浓¥硫¥酸、氯¥磺¥酸等;冶金部门要炼各种特种钢,成分分析实验也需要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硝#酸和高&氯&酸来溶解样品……是时候做点什么了,典林想。化学实验的规范化、标准化,就从这里开始吧。

典林的人生,前二十年还算顺风顺水,在国内一所985大学的化学系拿到本科文凭之后,他和女友一起选择了出国深造。两人异地而居,一个去了阳光明媚的洛杉矶,另一个去了冰天雪地的明尼苏达。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典林像往常一样,回到自己的住处,打开电脑,却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

“突发!南加州大学发生枪击事件,一名中国女生被害。”

典林已经不记得自己是怎样读完这条新闻的。据他的室友回忆,当时他走到了室外,站在零下四十度的风雪中发呆。要不是他的室友把他拖了回来,也许他当时就变成了冰雕。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典林茶饭不思,郁郁寡欢。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研究生导师告诉他,课题组的科研经费被砍掉了,实验室要关门。典林决定离开美国这个伤心之地,回国找了一家化工厂上班。

然而典林在化工厂只过了四个月的太平日子。那是一个雾霾天,黑压压的人群冲击着化工厂的大门。他们群情激奋,高喊“要治雾霾天,关停化工厂”的口号。面对这种夺人饭碗的行为,典林组织起工人护厂,却得罪了此事的幕后大佬——当地的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想拆掉化工厂盖商住楼,这才雇佣了一群无业游民前去寻衅滋事。他又找了几个当地电视台和报社的朋友,大造舆论,利用人们对雾霾的反感,煽&动了一大批吃瓜群众。对于典林这个年轻气盛的出头鸟,志在必得的地产大佬放出话来,要花钱买他一双手脚。这可不是闹着玩——这位地产大佬豢养着一伙黑&社&会,在本地已经不是秘密了。然而大佬最终没有得逞——典林逃到了南华,成了张扎克的几个副手之一。

这几年,虽然典林一直在化工部门上班,但论经验,他不如张扎克;论学识,他又不如向之雅;他处在一个半技术半酱油的位置上,在各种岗位干着杂活,还学校带过不少化学课。他甚至还向穆子萧提议,为选拔潜力出众的科技人才,在新时空办数理化奥赛。不过就目前这帮学员的水平,奥赛肯定是搞不起来的——这些学员接触数理化的时间已经太晚了,水平也是马马虎虎。也许再过几年,等那些从6岁就在学校读书的孩子长大了,奥赛会被重新提上日程。在这之前,典林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干——他要让安全的意识和规范深入人心,降服化工事故,重塑化工事业的形象。

这事情谈何容易?国民操作工本身的理论水平就是个悲剧,对很多东西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是穿越众,在旧时空,也养成了很多不规范的操作习惯。在国内的很多科研单位,废液回收至今流于形式,强氧化剂与有机溶剂也从来没有分开存放,很多人甚至在实验室里吃东西……

一个实验员的惨叫把典林拉回了现实。跑到现场一看,典林顿时哭笑不得。这是一起典型的乙醚爆炸事故,在旧时空屡见不鲜。乙醚在空气中长期存放,会生成过氧化物,一旦震动就会发生爆炸。伤员身上多处皮肤被玻璃碎片嵌入,毁容是肯定的了。明天早上是化工部门的一周例会,看来很要必要好好讲一讲安全的问题。

化工部门开会的条件很简陋,没有大会议室,会议就在工厂门口的空地上进行。首长们站在木板搭成的小台子上扯着嗓子讲话(扩音器现在还造不出来),归化民们在台下围成一圈听着。在几个负责人布置完了本周的工作后,平时很少公开讲话的典林走上了台。

“同志们!最近我们化工口,发生了好几次严重的事故,大家也都知道了。现在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国民,都把化工厂看成是吃人的老虎,给再高的工资也不愿意过来上班。不仅这样,很多元老也觉得我们化工口太危险了。我知道大家的心理都有些慌,都害怕哪一天事故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头上。今天我要说,其实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化工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要避免这些事故,我们就要从已经发生的事故中学习。从今天开始,所有的化工工人,10人为一个安全小组,工龄最长的那个就是组长。组长就要负责,让整个组的人,都学会安全地工作。要是你的小组里面有一个人学不会,我就要撤你的职。

从今天起,每天下班以后,每个小组坐在一起,花半个小时,学习和讨论安全问题。我们刚刚下发了《化工安全常识手册》。大家在这半个小时里的任务,就是拿这本手册里面的内容相互考试。答不上来的,我要扣他的工资,明白没有?“

“明白!”

听着整齐划一的回答,典林心中一阵得意。这群归化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纪律性还是相当不错的。

“为南华共和国服务!”

“实验人员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验室不准喝水吃东西,化学物质进嘴伤身体……”

为了方便记忆,典林把一些最重要的实验室安全纪律填在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归化民实验员要天天唱。此举引发了陆军少壮派的不满,他们才不愿意和不穿军装的人共享一段旋律。不过典林也没有办法,说到朗朗上口易学好记,这世上还真没有哪首歌比得上这首。典林还要求各组每周上报一条实验事故或安全隐患,并从中吸取教训,提取整改方案。这些内容被汇编成一本叫做《安全生产简报》的内部报纸,所有人员必须阅读,定期考试。反反复复地灌输,再加上典林不定期的巡视监督,国民的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室的事故率也明显下降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