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火力电厂大跃进(二)
翌日,张灰羽夹着公文包早早赶到了会议室,找到自己座位坐下来和周围人闲聊了起来。原以为只是电力口内部会议,没想到其他相关专业人士也陆陆续续来了不少,虽然他们未必认识张灰羽,但是张灰羽倒是大部分都认识:“高思、王博、袁奋斗、张祺...这还真是萝卜开会啊。”此时大门又进来一人,张灰羽定睛一看,却是康总理。他一边和熟悉的人打着招呼,一边健步走到杨天明的身边空位坐下,两人随即谈笑风生起来。“杨天明还真是找了位大神来为电厂建设保驾护航啊。”张灰羽虽然腹诽着,却也不禁平添了几分信心。
随着康总理的入座,会议便正式开始了,张灰羽自然是第一个上台的,把资料放在投影仪玻璃板上后,他便指着图形和数据侃侃而谈起来:“我们现在用的兰开夏锅炉和火管锅炉的问题是:由于它们的工作原理,压力最多只能达到0.8mpa,温度只能达到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单位工质所能携带的能量太少,而以我们现在的机械加工能力又不足以把锅炉做大,想要增加锅炉出力,就只有提升锅炉温度压力,采用水管锅炉。”
他随即翻过一张资料,投影仪在布幕上投影出一个类似于几字形的设备。“这是我参考原时空相关设备,重新设计的20t/h链条炉,几字形布置,自然循环;过热器,省煤器,空预器一应俱全。基于钢厂提供的材料,把锅炉的参数初步定为1.5mpa,温度250摄氏度,理论上可以输出1000kw的功率,这只是理论数据,实际发电量还要看沿途损失和汽机效率,大概能有500kw就不错了。“听到这个数据,下面犹如炸开了马蜂窝,嗡嗡声一片过了好一会,才慢慢安静下来。
“之所以选链条炉是因为它调节范围大,而且燃烧稳定,不易灭火,安全稳定,机械化程度高,需要劳动力少,一台锅炉2到3个人左右就完成运行操作,4班3倒也只需要10个人左右。时间有限,具体内部结构我就不一一详细说明了,我的设计方案和原版相比改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道阀门用法兰连接,比起铆接来,法兰安装拆卸都很容易,便于维护,法兰中间夹一层石墨垫圈——我们带的物资够,但南非和新夷洲岛、莫桑比克都有石墨矿——密闭性也有很大提升。
2.由于加工困难,汽包只能改成两个较小的并联运行,中间用管道连接平衡压力。
3.为了节省材料,降低施工难度,改集中控制为分散控制,这样管线就可以裁弯取直,也不用把表计管道拖的到处都是了。
4.主汽温度和压力都有所下调,留出足够的安全余量。另外锅炉用水都是需要专业处理的,光烧开作用有限,还需要化工口的人援助建立一套水处理系统,对生水进行成分分析、加药和脱氧。”清了清嗓子之后,张灰羽接着比划道:“现在还存在的难点是这些暂时都是纸上谈兵,实际中出了偏差和问题,调整起来会很麻烦,希望诸位能保持耐心和理解。”
张灰羽下场之后,王博和杨天明作为汽机和电气的领军人物也先后上台对自己专业的计划做了相关说明,王博计划上多级膨胀活塞式蒸汽机——由于初始温度压力的提高,蒸汽在高压缸中膨胀做工完毕之后,依然有着很高温度和压力,还可以送进体积稍大的中压缸继续做工….直到蒸汽降低到继续做工已不经济时,才被当做尾气排出,大部分用来预热凝结水,之后送去凝汽器里冷凝成水循环使用,少部分则送到木材厂、食堂、浴室等就近的用汽单位。而杨天明则打算以光明初号型发电机为基础,建一台更大功率的发电机,至于是永磁体励磁还是励磁机,还要看实际中哪个方案更容易做出来了。
会议的最后,自然是在场的最高领导上台发言。虽然康总不是那种“我只讲两句”的旧时空领导,但冠冕堂皇的客套话却也少不了,不知何时叶明、陈文辉、黄耀民等人也到了会议室,对着台上一顿猛拍。就在张灰羽幽怨的想着劳资在台上的时候你怎么不拍的时候,只听康总理说道:“为统筹电厂的建设,在元老院的关怀指导下,经执委会讨论研究决定,成立新大同火电站筹建委员会,杨天明任委员长,直接对总理负责。你们要尽快拿出整体方案,早日上马项目。“
送走各路神仙之后,杨天明又把委员会成员留下来开了个小会,“大家要各自对自己专业的事负责,欧捷达,你建过电厂还是个管理,居中调度的事要交给你了。大家缺什么少什么、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都可以和我讲,我就是你们的运输大队长。但是,要是谁给劳资捅了篓子,那就呵呵呵呵了。“众人自然满口诺诺。
张灰羽拿出最终方案,又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强度校核是委托基建口做的,倒没出什么问题,很顺利的就通过了——他在大学里应用力学和材料力学也都学过,在设计之初就尽量放宽设计——没想到却在钢铁厂的袁奋斗那卡了壳:“你这管道一段排成s型,一段排成b型,叫我怎么生产加工啊!”无奈之下,张灰羽只能改变设计,三方反反复复的来回讨论,三易其稿才算完成,严重拖慢了锅炉的进程。此时,电厂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梅晚都已经带队开始为钢架结构挖地基了。无奈之下,张灰羽只有画好一张图纸就给季无声发过去一张,钢铁厂就生产一批,总算赶上了大家的进度。
经过5个多月的奋战,电站完整地矗立在新大同工业区内,这还是已经有了相类似的高炉施工经验才能如此之快的。厂区内最引人注目就是活火山外形的冷水塔,不太了解的人多半会把它当做是烟囱。为了方便操作,整个机组都是建在室内的,就连煤场都有一部分立起了厂房——临高雨水多,湿煤容易粘在设备上,堵塞卡死机械,对燃烧也很不利,厂房内设有加热装置,可以烘干湿煤。张灰羽乘着最后全面检查的机会带着有点潜力的学员参观一遍,要是等机组运转起来,很多东西就无缘得见了。
“煤通过皮带传输到这2个煤仓,一共两条皮带,互为备用。满负荷下锅炉一小时烧煤4吨,每个煤仓10吨的容量,这些数据你们都要牢记。煤仓里的煤靠重力下落,铺在链条上,通过电机调节转速,链条转动越快,进入炉膛的煤量就越多,我们进炉膛来看看。”钻炉膛是乃是电厂运行人员一大痛苦,在炉膛里又闷又热,飞灰弥漫在整个空间中让人窒息。张灰羽本以为已经告别这样苦b的日子了,没想到今天又要遭一遍罪。“你们看链条也是有2条,从左右两侧相对进煤,这是为了相互加热和点燃。这四周就是水冷壁,汽包里的水在这里面变成汽,再返回汽包。再往上看,吊在半空中的这个便是过热器,还记得这个的作用吗?”
“汽包出来的饱和蒸汽再经过热器二次加热成过热蒸汽,增加蒸汽做工能力。”回答的是朗肯,是众多学员中最出色的一个,他这个名字也是张灰羽改的,为了纪念热力学的一位大拿——虽然他本人并不清楚名字的来意,却对改名没什么抵触。归化民中有流言,被元老改名就能改命,从此便可青云直上。朗肯后来做到南华宋发电集团的总工程师,在热动上多有建树,这些是否与改名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随后张灰羽又带着他们检查了尾部烟道、省煤器、空预器、减温水、主蒸汽管道、吸送风机、给水泵和安全门等各个部件,同时还参观了汽机、电气、化学等其他专业的设备。用张灰羽的话来说,就是走马观花,不管朗肯们学的是好是坏,点炉就在眼前,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点火之前,还要进行烘炉和酸碱煮炉,这些活张灰羽也没干过,好在大图书馆中的运行手册上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规定,照葫芦画瓢倒也不是什么难事。这同时也是归化民运行人员熟悉设备和操作的机会——结果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张灰羽也只能天天泡在电厂值班室里了。
“温度230c。”“压力1.4mpa”“水位-10”“汽机运转正常,大轴转速到达125转”“电气正常,同期许可灯亮。“筹建委的人齐聚,把小小的控制室挤得满满当当,随着归化民运行人员的回报,张灰羽心里确认了一下,随即转头对莫方说道:“是时候了。”
杨天明笑着说:“这可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呢。”
这句玩笑话让室内的凝重气氛轻松了不少。他随即拿起电话,拨通了电网调度中心:“喂,调度中心吗?我是新大同火电站,已达到并网条件,申请并入电网。”“同意你方并网,请缓慢操作。“刘汤姆抬眼确认一下,自动同期柜上”自动“的灯亮着,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按下了“同期请求”按钮,缓了4,5秒之后,又按下“就地自动执行”按钮。过了一会,只听咔的一声响,自动执行的灯灭掉了,合闸的灯却也没有亮起来——同期断路器没有动作。
杨天明叹了口气,说道:“没成功,还的再来一次。”随即按下了复位按钮。见大家有些沮丧,刘汤姆安慰道:“这没什么,等两分钟再来一次就行了,还好当初带了这玩意,要是手动并网,兄弟现在多半已经交代在这了。”
重新确认完运行状况后,杨天明姆再次尝试并网,这一次终于有惊无险的成功了。并网完成后,杨天明按下复位键。
跨过并网这道坎,下面的事就轻松许多了。莫方缓慢增加着励磁机的电压,逐步加大汽机的负荷,瓦特调速器由于汽机转速的下降,在重锤离心力的作用下开大了进气口,张灰羽则指导着锅炉运行人员,调整对空排气和炉排转速,维持蒸汽压力稳定的情况下逐步加大对汽机的供汽。随着新大同火电站逐步加大负荷,整个电网的电压也随之提高。此时此刻,路上的行人,车间里的工人,在家的孩童都或是惊奇,或是迷惑地看着比往日明亮许多的电灯,也不管喊着什么,这正如电力之歌所唱到的一般:电力人,托起新世界(纪)灿烂的太阳。
机组稳定运行3个月之后,张灰羽拒绝了电力口的挽留,回归了陆军。——用他的话说,就是劳资好不容易爬出来,再也不回这个火坑了——当然在未来发电集团5%份额的面子上,他还是答应新项目依然回来帮忙。
“《南华事业·电力卷·233章》这样记载着:新大同火电站作为穿越者们第一座自行制造的现代化电站,在国家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弥补了电力系统中发电这一薄弱环节,自此以后,电力系统的发展便进入了大跃进时代。从立项、建设到稳定运行的一年时间里,电站共计消耗各类钢材200余吨,泵与风机13台,电动机24台,其他材料无数。设计、建筑和运行人员投入大量汗水,心血,乃至于生命。在这一年里,共有8人死亡,17人受伤。鲜血和汗水凝结出的是宝贵的经验,在一期基础上,随后又上马了3台同样型号的lg-lt20-2.5/250-i型锅炉及机组。突破了南华的电力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