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南华天主教的代言人 - 南非1625 - 小山之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南非1625 >

第一百四十四章南华天主教的代言人

1631年的春天,耶稣会的传教士齐聚到杜诚锐负责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尽管这个事务局很小,下属人员并不多,但是他们不敢不来,谁知道这个家伙要做出什么针对天主教的举措了,不过这次杜诚锐请他们来是要给他们介绍个本土的信奉天主教的贵族。

“马林·梅森传教士,他叫陆伊凡,26岁,是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南华贵族,有他做南华的主教,我想你们在南华的领土传教就会更加方便。”自从为了传播天主的福音,拥有天主的信徒,耶稣会还是请来了法国的马林·梅森传教士来南华,然后他一边传教,一边在学校当老师教书,当然高思、涂志新、张祺他们经常和他交流数学、物理,这让他兴奋异常也受宠若惊,要知道这些南华的贵族们能和他交流数学、力学、光学,可是不容易的,这都是平时忙的不开身的大人物,都是学府的高层领导,跟他们的交流让他大开眼界,很多绕不过去的的坎被点醒后就明白了,他和开普勒的交流也很频繁,在科学面前,宗教完全是靠边站的,不然他也不会和新教徒的笛卡尔成为好友。

杜诚锐微笑(在几个传教士眼里这是恶魔的微笑)的给几个传教士介绍他们21世纪的同志陆伊凡,他中等身材、中等身高,自诩相貌端正,是个近视,在后期带着父母过来的。

他是重点医学院本科毕业,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研究生,内科,不会手术。爱好整理医学指南、临床规范和教科书的标准论述,并无太多创新。他是一名天主教徒,看重宗教礼仪的规范和恢宏,业余阅读爱好是神学书籍。但是在男女关系上总是放浪与贤者状态交替。性格温和,但对于不会直接接触的“阶级敌人”不惮于坚决镇压。

他即是医生、医学院建立者、他的梦想是成为数本经典南华医学教科书作者;同时也是南华天主教主教和传教士、教会礼仪和教会法规制定者之一;文献收集整理爱好者,尤其是东汉八十一卷官定谶纬残片的收集者。

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一边欲望强盛爱好女人,另一边道德洁癖经常陷入自责和两难,他四分之一是斯大林-毛泽东主义者,四分之一是天主教传统主义者,四分之一是基于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普世主义者,四分之一是强科学主义者,如此混乱的政治取向让他经常犹豫不决,多谋而寡断,在看到天道教风生水起,新教在成新这个委员的招牌下发展迅速,而天主教则进展缓慢,这位医生终于下定决心跑到迟史和杜诚锐这里来表明态度我想当南华的天主教主教,迟史自然不会反对,有人来跑官是好事,南华可是有这4300多人的大团队啊,虽然分流出去了很多,但是还有很多人找迟史跑官呢,而杜诚锐也很欣慰,起码天主教的新旧教和天道教都有了自己同志作为代言人,为稳固南华的统治是大好事。

在听完杜诚锐的介绍后,几个耶稣会的传教士大喜过望,觉得杜诚锐的微笑也不是恶魔的微笑了,那是主赐予的微笑,他们赶紧跟陆伊凡聊起了宗教,陆伊凡果然对答如流,举止得体,这让他们激动的划着十字,天主啊,在南华我们总算有了代言人了,这是天主的旨意吗。

“他是我们的同志战友,也是天主教徒,我想他成为天主教在南华的主教应该没问题吧。”杜诚锐继续问道,不过这让几人有点为难,因为他没有得到教皇的认可,主教需要教廷的祝圣,没有教宗的祝圣,耶稣会也好,教廷也好,都不会承认的,教会对于主教的授职权问题一直是非常看重的,当然他当个神父传教士是绰绰有余了。

“诸位,其实我们南华的天主教会是个失落的教会,很久以前就有了,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中文圣经呢,在南华都传递了几百年了,只可惜以前的传教者也不在了,不然为什么宗教信仰者只有寥寥几人呢,所以呢只要他成为了我们南华天主教会的主教,那你们传教就不会比新教和天道教慢了。”杜诚锐大言不惭的说道(反正看你们自己),这让陆伊凡无可奈何但不敢说出来,天主教的主教是不能结婚的,那估计以后自己就有不少私生子了,几个传教士也露出为难和疑惑的表情,以前你怎么没说什么失落教会(废话那时候陆伊凡根本就没过来),这时候马林·梅森站了出来。

“他可以先当司铎,毕竟他是位医生,可以先协助我们传教,而我们可以把这里的一切禀报给教皇,只要天主的羔羊多了,他当南华的大主教肯定是可以的。”然后陆伊凡也表示这样最稳妥,这样才算是让杜诚锐勉强答应下来,然后陆伊凡赶紧告退和几个传教士出去聊天了,当然聊天不是白聊的,他担负着巩固南华统治,打听机密的任务,而涉及到南华的必须上报给国安部,不管他本人是否愿意,跟耶稣会的传教士私底下的聚会必须带着窃听器录音笔什么的,这样的防范举措让陆伊凡的良心很痛,然后他也只能昧着良心跟几个传教士聊天,获取他们的信任,让南华的天主教信徒忠心的是南华而不是什么教皇。

“你是希望我写信一封让笛卡尔来这里?”聊着聊着,陆伊凡借着马林·梅森擅长数学的由头扯到了他在法国认识的新教徒好友笛卡尔,因为荷兰商船到现在也没有吧笛卡尔带来,于是通过陆伊凡找马林梅森把笛卡尔给忽悠来,毕竟他的亲笔书信笛卡尔不可能不信。

“是的,如果他来了,天主教就会得到南华政府的友谊,如果能说服他在这里定居,那就更好了,这意味着杜局长会对天主教的传教大行方便,就不会输给天道教和新教那些人了。”陆伊凡肯定的说道。

“好吧,我会写一封的,我们很多不清楚的的地方在这里都有了详细的解释,起码在数学、光学和力学方面南华已经超过了欧洲,这也是我过来的原因,而几位首长们也不介意和我们分享这些,南华有句话没错,科学是无国界的,为了传播天主的福音也为了数学,我会邀请他过来,也会和他一起居住在这里,当然我也会邀请其余的数学家过来,我相信在南华这个宝库面前,他们不会不动心。”马林·梅森发自肺腑的话让陆伊凡十分的高兴,要知道他对科学所作的主要贡献还是他起了一个极不平常的学术思想通道作用。

在17世纪的时候,科学刊物和国际会议等还没有出现,甚至连科学研究机构都没有创立,而交往广泛、热情诚挚和德高望重的梅森就成了欧洲科学家之间的联系的桥梁。许多科学家都乐于将成果寄给他,然后再由他转告给更多的人。因此他被人们誉为“有定期学术刊物之前的科学信息交换站”。梅森和笛卡儿、费马、罗伯瓦、迈多治等曾每周一次在梅森住所聚会,轮流讨论数学、物理等问题,这种民间学术组织被誉为“梅森学院”,不过这个聚会自从他来以后就不存在了,但是通过商船进行书信的往来是必不可少的,有他的点头,那些法国的科学家们就会陆陆续续的被忽悠过来为南华服务,然后什么第一家科学刊物,第一个科学国际会议还是第一个科学研究机构全都是南华的了,要知道穿越者们可是要把欧洲各方面的学者一网打尽的,倒霉的军事家比如华伦斯坦他们也是不会放过的,至于能否让欧洲的科学进步晚几年或者加速传播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反正都远远落后南华。

耶稣会的传教士都到了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很快引起了新教、天道教和佛教的注意,虽然新教的几个牧师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是据说看耶稣会的传教士表情不错,跟着一个南华的贵族首长有说有笑,这让新教的牧师们紧张起来,有的在新香港地区的牧师就专门去询问委员成新具体情况,而成新自然知道,不过秉着几家制衡良性竞争的原则,只是告诉了南华贵族里也有一个信天主教的而已,让他们别过于担心,你们新教徒们只要忠于南华那就不需要担心什么,好好传教让信徒们忠于南华即可,南华政府对宗教的态度很明显不管是新教还是旧教都要朝三自爱国教会方向上引,一步步的摆脱教皇控制。

“我就说我们天道教真正的敌人不是什么外部势力,不是那些玩十字的家伙也不是那些阿弥陀佛的和尚,我们的敌人就是自己人,动不动拉我们后腿,尤其是老杜,忽悠本胖爷过来传教,现在回不去了不说,这个名人收集控时不时的给那些十字教的秃子给个增益buff,不然我们天道教早就一统江山了,这个坑货,到时候绝对投他反对票。”崔汉唐吐沫星子直飞的在内部会议上说道,不管是云路、姚西茶还是朱云也只能笑笑附和了事,国家怎么可能让宗教一家独大呢,培养更多的无神论者才是最好的,崔汉唐也知道也就是让他发发牢骚吧。

而势力最小的佛教到是无所谓,他的信徒绝大多数都是东亚和部分东南亚信徒,少部分本地信徒,欧洲的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不久之后杜诚锐被调离了国家宗教事务局。

“杜哥,我也没想到来接你的位置。”王雕不好意思的说道。

“无妨,谁叫你立志要当国安部的一把手呢,先从这练练手。”杜诚锐到无所谓,谁叫外来宗教太多又涉及到国家稳定,而王雕这个外来户爱好者来干这个是再好不过了,毕竟他的国安身份没有去掉呢,也算是对他本身进行历练,而杜诚锐悄然变成了一个替补,用他的话,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今天跟一个区长当助理,一个月后跑去跟赵警帆、燕雀志搞水力去了,刚了解半月就到大同港当助理了,而杜诚锐也是服从安排无异议,对于杜诚锐的安排,众人议论纷纷,众说纷纭,但是谁都知道他重新当委员是时间问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