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乡试
“是极,然之,你的才华远在我们之上,只要不出意外,举人轻而易举,就是那解元之位,也非你莫属啊。”
端木青回忆起孟然这一路上所展现的才华,无论是极其出名的水调歌头,还是那“烟锁池塘柳”都堪比名家之作,才华横溢,路人皆知啊。
孟然以为端木青他们调侃他,就悻悻言:“莫要取笑我了,科举者千万,有才华更是过江之鲫,能中举人就是幸事,不敢求解元魁首。”其实他的心里是,能写出一两题就不错了,还解元…科举,…科举,害死我。
他们一路走着,晨风微寒,半空甚至有单薄烟雾缭绕,这时辰往日里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人,但是如今那冷寒的街道可谓是人流而动,大多是白衣生员服的秀才,还有一些沿街道用小车子摆的些吃食,也就是早饭之类。
是一些讨生的小商人。
孟然他们也融入了人流之中,看着着大多数几乎相同的兴奋又紧张的表情,尤其是寒门子弟。
书生十年苦读只为科举,尤其是来自村野的寒门子弟更是明白科举才是出路,才勤奋苦读,只为求得一朝脱寒贫门,出入朝野富贵庭。
孟然四下看去,这人流之中有与他一般大的青少子,也有而立之年的儒生,更有白发沧暮的老者。
人生最重要的三个年纪段,少年,中年,老年。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身穿云白书生服,来此参加乡试,希冀着一朝鲤鱼跃龙门,成为仕者。
老考举人,举人考到老。这道对联也是对科举一种现象的表达,一次科举不中没关系,在等三年,接着考,还不中,接着考,反复如此,直到考中!
所以这些没有天赋或者运气差的,就从青少考到了白暮了,只为了一个举人。
所以这就有了今日这种初看下十分稀奇甚至古怪的事情,少年,青年,白发的老者都身袭生员秀才服,参加科考。
毕竟对他们来言科举是唯一的路。
孟然轻笑一声,随即又走。
走过了几道巷口,穿过人流,就到了一座高大的官宅面前,这官宅就是乡试之地,儒学府。
孟然他们来的时候,就已经排起来了秀才长龙,都是要受到官府检查才可以入门科考,不然视其藐视王法,要打入监牢之中,受那囹圄之苦。
孟然他们只好遵纪守法,排起来了长龙。
乡试,又名举人试,买时科举中重要的一环节,是官是民?辛苦是否得到回报?都在这乡试之中。
这乡试在每天的秋末举行,又名“秋闱”三年一乡试,这一试乃三日。
所考的题目,有四书五经的填写,就跟前世的默写古时一样;策论,就是针对某个古代事件发表自己的正与反的观点:微义,也就是取一句儒家名人一句自己的话语将他解答出来与点出特点,类似前世的翻译文言文还有赏析这句话的好处,其次就是八股文,这八股文就是一种特定的写作模式,用来写一篇八股文,直对国情,有点类似前世考卷最后的命题作文一样,最后一项那就是个人发挥,可写诗词,可写见解,可以等…发挥考员特长。
监考官一般是两位,正副之分,上次说了是丁翰林,还有一位就是五品的本州学政,学政乃是掌管一州教育的管制,用前世的话来说就是教育局局长。
孟然前面的人快就都进入儒学府中,接下来就是他了。
“下一个!”一声洪亮声又响起,孟然上前了几步,面前站着是三个人男人,皆是中年人,唯一不同是一个是儒衣的文官,两个都是身着黑盔甲,腰佩大刀的官兵。
“令牌。”文官平淡道。
孟然知道他说的是秀才令牌,就从怀里取了出来,递给了文官,文官拿到了手里仔仔细细的观看了会,又看去手中册子,翻了几页,道:“孟然,二七又一,秀才。”
说着就抬起头,目光扫了扫孟然上下,看所说无误,就从一旁的黑桌子上取来一块写有七的令牌,给了孟然,同时还有那秀才令牌。
孟然上前几步,那两位粗野官兵人拦在他的面前,开始从上往下的摸索了起来,要搜寻携带之物。
被两个粗野好汉子上下摸索,孟然心里五味杂陈,不过这是科举搜身,一为作弊,二别携带兵器。
他们还有一作用,就是控制局面,别发生了动!乱。
两位军兵摸索了一会,确认了无它,就放孟然进入了这儒学府中。
紧接着是端木青,柳三青,杨毅,张尔一一通过安查,一同进入了院府之中。
“孟然,三日后见。”
“然之,乡试结束后定当畅醉不休。”
………
“好,定要痛饮!”
五人分开了,孟然拿着编号为七的的牌子,去寻找自己的考试处。
乡试不是前世那种班级考试,在一间教堂里,有三四十人同考,而是每个人都单独一个一个小房间,四年都是木板,把所有的秀才分割开来。
如此一来就能杜绝抄袭生员考卷,其科举严格由此可见十分严厉,不容一丝懈怠。
前世考试跟其比较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孟然逐一路过这么小房子,目光一直扫过,终于到了七号屋,孟然望去那端正七字,心里忐忑不已,毕竟他不会什么八股文,要是四书五经的填写,他还会一些,毕竟刚入九州世界,为了扮演好书生这个角色,他可是下了苦功夫,狠狠恶补四书五经,靠着死记硬背,倒也是记得不少诗词。
难就难,他也就会四书五经,策论不会,微义只是认识这两个字,八股文,八股文认识他,他不认识八股文,要是说写诗词,他倒是可以再做文抄公,把以前九年义务教学中语文老师强行每天要背一篇古诗,来个两三首。
可是就算如此他也是落榜,不会中举人。
一想起家里老爹那张脸,只能深深叹息下,就推开了七号门,进入里面。
不得不说极其狭窄,就想前世蜗居那种房屋,其两墙之间的宽度正好是孟然双手展开的距离,而长度也就是九尺,三九二十七,也就是前世三米左右,孟然身前是一张桌子,上面摆好了笔墨纸砚,正是乡试用具,里内摆了一张木床,是用来睡觉了,这两件物品彻底把这蜗居占据的满满当当。
以后的三日里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解决,真是苦考生了,其吃食不用烦恼,自有官府提供。
随着一声洪亮绵重的钟声传荡,孟然也立刻做坐到了桌子面前,这正是提醒考生要开始的消息。
于前世上课铃如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