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太原定计 - 杨门少年 - 飞刀叶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杨门少年 >

第98章太原定计

耶律和古典从皇宫回到长公主府后,立刻吩咐下人:“去把卫融给我叫来。”

卫融已经来上京城一个月了,但他见过一次鸿胪寺卿后,整个上京就再没有人搭理自己了。卫融只得几次来长公主府上求告,也都被拒之门外,如今是想要离开都不知道该找谁说道此事。

近几日,卫融在上京城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所以当他听到下人传话说耶律和古典要见自己,丝毫不敢耽搁,迅速就跟着传话的下人来到了公主府,他给耶律和古典行了一个大礼,然后直奔主题地问:“长公主召见在下可是为了谈判一事?”

耶律和古典已经换了身衣服,悠闲地坐在自己的府上堂内喝茶:“不错,之前时机未到,不是见你的时候。”说完,耶律和古典拿起放在一旁的信笺让下人递给卫融,“现在是时候了。”

卫融疑惑的接过信笺,展开一看,大吃一惊:府州公然易帜,大汉突袭府州,却被府州歼灭近万士兵,还丢了岢岚镇。一直被困在上京城的卫融根本没收到这消息,他看罢便明白了耶律和古典的话,却还是问了一句:“长公主这是何意?”

耶律和古典仍旧是一副漫不经心地模样:“之前你们那个皇帝提出的条件我们很不满意,想来现在,他应该愿意出一个让我们满意的价格了。”

“这……”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耶律和古典说这话时就已经站起身了,准备往自己的厢房去了,临出大堂前又提醒了卫融一句,“卫大人,你可得记着你是什么人!”说过这话,她吩咐了人送客,自己便先回房了。

卫融被人送出长公主府,表情十分苦涩。辽国想要的已经超出了自己的预计,原先他们还能谈上一谈,可如今与周的首战便败,只怕北汉此刻急需辽国援手。

北汉晋阳宫,重大臣们收到府州的战报各个呆若木鸡,一脸不敢置信。

刘崇也顾不得自己君王的风范了,将手边能砸的东西全部都砸了个干净,待到再无可砸,他不得不冷静下来,看殿下群臣问道:“说说吧,眼下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群臣一时之间都沉默不语,刘崇试图平息的怒气再次直窜脑门:“你们一个个不是都有很多主意吗?怎么这会怎么都变哑巴了?”

殿前一片沉默,惟独有些交头接耳的议论声。

“你们要是说不出什么来,那你们干脆永远都别说话了!”刘崇大喝道。

台下群臣惶恐,但仍旧没人站出来,只是刚才“嗡嗡”的议论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彻底的安静。

“赵华!”刘崇直接点了一个名字。

赵华有些无奈地走出来:“启禀陛下,此次作战结果让人感觉大失所望,但如此脆败,恐怕其中另有隐情。不搞清楚失败的原因,我们不能贸然行动。”

刘崇冷冷地看着赵华,说道:“原因?我们现在找原因,等原因找出来,太原都让郭雀儿给占了!我现在需要的是下一步的计划!”

赵华听了刘崇的训斥并没有慌张,而是躬下,身回复刘崇道:“陛下,应对之策其实早就定下,府州战败并未影响大局,所影响的只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

刘崇听了一愣:“爱卿何意?”

郑珙这时挺身出列,回复刘崇:“禀陛下,赵尚书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处境和之前的处境一致,都需要寻求外力的支援,之前我们已经确定向契丹寻求合作,并派出卫大学士出使契丹。只是和之前不同的是,我们现在更迫切的需要契丹的支援,只怕是我们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寻求契丹人的支持。”

刘崇听了沉默了,转脸看向张元徽问道:“张指挥使,你有什么看法?”

张元徽走出队列:“禀陛下,臣与赵尚书与郑侍郎的看法一致,我们眼下必须寻求外援,而能支援我们,并且镇住周人的,只有契丹。”

刘崇心里满不是滋味,他自己何尝不知道现在的情况,他只是不甘心罢了。如果之前自己向契丹寻求的是合作,在损失了核心的五千禁军的军事力量后,他再向契丹寻求的就是一种庇护了,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石敬瑭覆国的前车之鉴都未走远,向契丹寻求庇护就是饮鸩止渴。

想到这,刘崇看向了人群中的杨崇贵,想起他之前准确的预言了王宇兵败一事,心中突然有了一些期待,杨崇贵会不会有什么好主意?

“杨指挥使,你有什么主意吗?”

听到自己被问道,杨崇贵愣了一下,而后才边往外走边组织着语言。

先前刘崇问话时杨崇贵保持着沉默。待听罢三巨头的意见,他心中不甘较之从前更甚。杨崇贵本来就不希望和契丹人合作,但他也知道此事不会能按照他的意愿转移。

在太原城任职已有两个月的杨崇贵很明白北汉的处境,府州一战丢失岢岚镇尚且不算重创,可损失了那五千精锐,太原城的兵力实在已经捉襟见肘了。太原又是北汉的京师,如果大周这时候挥师北上,将会给北汉带来致命的打击。

大臣们的眼光都看向杨崇贵,想听听这个被刘崇推崇备至的杨崇贵到底能有什么好点子。

杨崇贵拱手行礼后艰难的张嘴回复:“微臣没有太多其他的建议可提,只是提出一些补充。”

刘崇有些失望,但还是打算听听杨崇贵的补充意见。

“说来听听。”

杨崇贵说的很慢:“我们在谈判之前还需要做几件事,第一,卡死府州军从岢岚镇出击的道路,避免府州军扩张底盘。第二,秘密联络党项人,请他们继续保持中立,以党项的地理位置,他绝不敢同时得罪我们与辽国。第三,周人以南,尚有诸国并立,若是能对他们陈之以理,让他们明白若叫周人占了优势,周人必将挥师南下。第四,我们要全面征兵,扩充军力,即便契丹愿意出兵相助,我们也必须是绝对主力,否则契丹一旦南下,很可能趁火打劫。最后,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军事调整,需以太原城禁军补充沁州、隆州、汾州、石州的防御力量,避免周人趁势进攻。”

杨崇贵的一番话叫刘崇知道,他已经认可了大汉与辽国结盟的事实。这倒是叫刘崇颇为满意,这至少说明杨崇贵对自己倒是忠心,不过刘崇也同样明白,如果不是这次仓促进兵引起的脆败,杨崇贵未必甘心如此。

前几点尚且算是应有的军事部署,杨崇贵最后说将禁军外调,这让刘崇心存疑虑,还没等他问话,倒是有大臣先替他问了出来。

“禁军外调,万一敌军挥军越过诸州,直取太原,我们该如何是好?”

杨崇贵定睛一看,原来是禁卫右军指挥使马翼站出来发问。

杨崇贵也不知道马翼是怎么想的,要问出这种问题。他心中是一番完整的战略布局,此刻便能从容地回答这个问题:“周人想直取太原,只能从辽州发兵,此路途径隆州,只有两条山路可走,因而我先前提议,抽调禁军在隆州设防,以禁军实力,足以堵住这两条入口!”

这么被怼,马翼并不服气,还想再说些什么。

杨崇贵没有给对方任何机会,直接提高音量,拦住了马翼的话头:“更何况,就算退一万步讲,这万余骑兵偷偷越过防线,经山路进犯太原城,也不会对我们城造成任何威胁。太原城城高且坚,有五千人禁军的战斗力守城足以抵挡数万大军,只要不是数万大军连续数月的围困,根本不足为惧。如果只是突袭,只需日夜留心不被偷袭就可以保太原无恙,届时,隆州一旦出兵切断这一支军队的后路,那他们的主力就尽是在我北汉境内,我们是刀俎,他们便是鱼肉!此事微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马翼确实是想问万余人攻到城下怎么办,听了杨崇贵的回答,冷笑一声:“用你的项上人头担保?到时候真被周人攻入太原,你有一百颗头都没用!”

刘崇听了杨崇贵的话,同样有些担忧,但又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犹豫地看向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刘承钧:“承钧,你掌控禁军,你怎么看?”

刘承钧直接点头:“我同意杨将军的意见,禁军是目前大汉最核心的力量,只用来守卫太原太过浪费,不如去各地支援,以防周人的小动作。另外,我相信杨将军的为人,他说能守住太原城,那就一定没有问题。”

刘崇看着刘承钧认真的眼神,点了点头:“既然太子如此说,那就按照杨爱卿说的办!各位爱卿还有没有什么补充?”

大殿之内又是一片沉默,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刘崇也知道眼下确实没人能提出更好的法子了,只得默认采用杨崇贵的方案,而后便说起了另一事:“既然此事已了,那就再说说和契丹结盟一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