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府州密谋
在丰州的刘承钧接到杨崇贵的回复,同意去太原任职,当下欣喜万分。杨崇贵还要安排麟州事务,稍后才能启程,没法与刘承均同行,对此,刘承钧也理解,自己点兵先行回太原向刘崇复命去了。
杨崇贵与杨崇训之间的权力交接用了七天的时间,这七天杨崇贵带着杨崇训走访了每一位军中将领和宿老,让大家都认识到自己转移权力的坚决,七天后,基本的交接工作都做完,杨崇贵与杨崇训正式对外宣布杨崇贵卸任麟州刺史,刺史一位由杨崇训接任。
在整个河外都为这个消息惊讶的时候,杨崇贵已经收拾好行装,没有大张旗鼓,只与杨崇训和杨崇婧作了告别,随后就带着几个亲兵离开了麟州。
离开麟州后,杨崇贵没有直接前往太原,而是绕道前往丰州。鲁爷此前并不知道杨崇训回来的事,得到麟州刺史易主的消息,也十分惊讶。将前来驿站的杨崇贵迎进门,还是在熟悉的那张桌子,两人对饮闲谈。
坐下后,鲁爷也没有绕圈子,直接就问杨崇贵:“崇贵,崇训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杨崇贵喝了口酒回答鲁爷:“其实早在朔州我就有见到他,但不知他为何没有亮明身份。我返回麟州那天,他突然现身,本来我还困扰,我去了太原,麟州怎么办,崇训此时归来,正好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鲁爷却觉得不对劲:“就这么巧?”
杨崇贵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确实很巧。”
鲁爷看着杨崇贵的笑容有些惊讶:“那个杨崇训是假的?”
杨崇贵摇摇头:“如假包换。”
“那是?”
杨崇贵看了看窗外,说:“既然确认是崇训,无论背后有什么,都不会对麟州,对杨家有坏处。”
鲁爷听明白了杨崇贵的意思,杨崇训现身背后一定有其他势力的影子,但不论是谁,只要麟州刺史是杨崇训,那麟州和杨家就不会有问题,但是同样存在别的问题。
鲁爷沉着脸看着杨崇贵问道:“那你怎么办?”
杨崇贵笑了笑没有回答,鲁爷也没有继续追问答案,两人举起酒杯碰杯,一饮而尽。
喝完酒,杨崇贵拿起行装,准备离开,走到丰州驿站门口,杨崇贵对鲁爷说:“就不用送了,我去太原还皇上的人情,还要请鲁爷帮我给赛花捎句话……”
鲁爷打断了杨崇贵的话:“我的女儿红你们可喝过了,要是叫她另觅良人,这话我可不带!”
杨崇贵又笑了,随即坚定地对鲁爷说:“告诉赛花,等我回来娶她!”说罢翻身上马,向鲁爷挥挥手,打马向南而去,太原城,我杨崇贵来了!
当杨崇贵在麟州做自己离开后的安排的时候,折德依也在做影响府州未来命运的决定。
就在杨崇贵离开丰州回麟州的当天,折德依带着折御勋赶到了丰州。二人面见了刘承钧,不过那时的刘承钧全部心力都放在杨崇贵的身上,加上知道折德依与南面也有接触,刘承钧对他明显有所防备。
折德依是什么人?他多年混迹熟谙人情,而刘承钧不过是个如臭未干的太子爷,折德依轻易就察觉到刘承钧表面上看起来对自己的到来很热情,但实际上只是虚与委蛇。刘承钧的场面话说的都很漂亮,但细一想,等于什么都没说。
再听说杨崇贵昨天就来过,折德依心中更是忍不住地冷笑,麟府两州相距丰州距离相当,他是一得到信儿就赶了过来,就这样,两人之间还是差了整整一天,可见麟州是早自己几日就得到了刘承钧带兵解围的消息了,刘承钧怕是也赶着见一面少年英雄杨崇贵。这亲疏远近,折德依一看便知,既是如此,那也没必要再犹豫了,他下定了决心。
再回府州后,折德依与折御勋便不再用商议的口吻了,而是通知自己的儿子:“太原既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那我们也没必要再和他们一团和气,安排一下我与潘将军见面吧。”
折御勋点头应是,去安排此事了。
出了书房的门,折御勋远远地就看见折赛花朝自己的方向走过来,他下意识地绕了道回房,进了屋又觉得自己有些好笑,站在门外自嘲,怎的自己还怕起自己的妹妹了?
折御勋是害怕折赛花问自己杨崇贵的事情,如今麟府二州格局如此,这两人怕是很难再走到一起去了。换做以前,他才不会理会自己妹妹的儿女情长,可此时,想起麟州的那位少女,折御勋不由地叹了口气,在书桌前坐下,提起笔开始准备给潘公子写信。
折御林一死,,折御勋就是折家长子,他有他要担负的责任,儿女情长,太奢侈了。
潘公子那边很快得到消息,他也不再耽搁,迅速赶到了府州,登门拜访。定下日子,折御勋一早就在在家府门前恭候,见到潘公子便迎上前去,这潘公子虽是个武将,却浑身上下带着彬彬有礼的儒生态,拱手行礼,笑问折御勋:“折兄,匆忙将我喊来,想必是好消息。”
折御勋笑了笑:“答应潘兄的事,自然要做到。”
二人说话间一并走进了折府内。折德依也早就略备酒水,在府上恭候了,见到潘公子进门,折德依正要去迎,却发现眼前之人不过二十出头,如此年轻竟然就被周太子如此倚重,心中不由的感慨后生可畏。潘公子先一步向折德依拱手行礼:“见过刺史大人。在下潘美,大周太子供奉官。奉太子之命出使府州。”
折德依听完潘美的自我介绍后,也是郑重行礼。他虽是面对潘美,却是在给他背后的大周太子柴荣行礼。
早在刘崇登基之前,柴荣就已经派了潘公子来与府州交流,说朝中将有大变,希望府州站在他们这一边。当时的局势还不算明朗,郭威虽带兵进逼,但后汉亦有强将,因而折德依选择了继续观望局势,这事也就暂时被按了下来。
随后刘崇遇难被救,麟府两州都出了不少力。
可此事前后,郭威便以迅雷不及掩耳地速度攻下了皇城,开封城内迅速完成了朝代的更迭,北面的刘崇被逼到无路可走,只得在太原登基称帝,而后对有功的麟州大肆封赏,却将同样救了他性命的府州轻描淡写的打发了。
刘崇厚此薄彼,折德依的不满涌动了出来,再加上捧杨踩折一事,早就有前车之鉴,上一次发生这种事,折家就丢了麟州城,如今决不能让历史重演再丢了河外三州的控制权,折德依必须迅速的筹划。
好在先前柴荣的游说还做数,折德依迅速为自己、为府州谋划一条后路。折德依派折御勋和柴荣的人——潘美开始接触。
经过多次的接触沟通,后周的诚意让折德依很满意,但又不想背负背叛的名声。折德依原本还在犹豫,但刘承钧的表现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让折德依彻底倒向了后周,而这次与潘美见面就是确认最后的条件。
折德依对潘美说:“潘将军,十分感谢太子殿下的厚爱,府州愿意归顺大周,但先前所说的直接亮明旗帜的事,我觉得时机不成熟。一旦这么做,刘崇一定会发兵讨伐,我们与大周相隔过远,凭一州之力很难与他们抗衡。”
潘美摇头笑道:“折大人尽管放心,太子殿下早有准备。”
折德依就等着潘美说出这话,好打探出南面的计划:“不知太子殿下有何安排?”
潘美也没有卖关子:“折刺史,太子绝不会为了一颗弃子而废如此心力。”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柴荣不远万里派人来联络府州,自然是远交近攻,可废了这么大的劲儿,他绝对不是为了让府州去钳制太原的兵力,最后他们两败俱伤,后周坐收渔利。这么做固然最省事,但却不是柴荣的风格,他早前就已经联络了党项,定难五州将会向后周称臣,这条路是一条绝佳的援兵之路,也是刘崇的后顾之忧。如今后周在南面对太原城虎视眈眈,北面的契丹又政权不稳,刘崇绝不敢贸然在府州城上费什么心力。
折德依沉吟着不出声,潘美的回答让他并不满意。潘美看出折德依想知道什么,便抛出一个条件:“府州不产粮,近日我们将为府州奉上两万石粮食,以帮助府州以防万一。”
折德依听到两万石粮食吃了一惊,自己什么都没干先送上两万石粮食,如此魄力,折德依对尚未谋面的柴荣佩服不已,但这还不够,折德依说:“太子殿下的诚意我收到了,但还有个问题。”
“什么?”
“麟州。”折德依看着潘美说:“麟州杨崇贵绝不会背弃刘崇,如果到时候麟州与太原两面夹击,就算我们粮草充足,恐怕也不是对手。”
潘美听了折德依的问题笑了,对他说:“麟州,并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