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萧总
“萧总这边找来的这两个人其实是当初被我们从团队里面踢出去的两个废物,看来这次研究萧总这边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得全靠我们了。”
那领头的研究员一本正经的说道。
杨雄明听完哈哈大笑,这个研究员还真是有趣,十分上道。
不过他笑完之后还是呵斥说道。:“你怎么说话的!这叫什么话,我们能力越大责任自然越越大,萧总这边既然帮不上什么忙,我们就要多发挥,主观上的能动性多干一点也没什么嘛。你看你这个格局,好了,大家都动起来吧,萧总,我的成果已经摆在这里了,你那份也拿出来吧。”
杨雄明这时候的语气近乎是夹枪带棒,自得意满了。
“不急不急。”看到杨雄明这么猖狂的样子,萧振山却没动气,而是微微一笑说道:“我的人还没有到齐呢,等我的人到齐了再开始也来得及。”
“你的人?”杨雄明听到这里眉头皱了皱。他的情报里面可不认为萧振山还能请到什么人,因为之前联系萧振山的那些科研人员已经全部被他买通了,能来这两个都是因为这两个在团队里面并不起什么重要作用,所以才漏下的。
杨雄明正说话间楚柯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干爹,我来了。”楚柯快步的走向萧振山远远的喊了一声:“我带来的团队马上就到了,已经在路上了,不过他们30个人还没吃中午饭,你安排人给准备一下吧。”
萧振山一看楚柯果然拉来了30个人,不说能力怎么样,起码这声势就很浩大,也算是搬回一些面子。
他喜笑开颜的说道:“好,我马上准备”说完直接打电话吩咐了下去。
而杨雄明这边一开始看到楚柯还有些惊讶,但是听到他请来的是30人的团队,顿时笑出声来。
“萧总,30人的团队是什么科研项目的顶尖团队啊?”
还是那个领头的研究员主动问道。
其他的科研人员一听这话也笑了。
因为他们都是多年在科研一线的,金瑞自然很明白,在科研行业几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顶尖团队的人数会控制在10人以内,达到15人已经是最多了,再多基本上就没有出现过顶级团队的先例。
还是之前说的那个原因就是科研团队也需要新鲜血液,如果数量太多,自然人员的素质就会跟不上。这样自然会降低团队的等级。
现在杨雄明身后的这个团队都是由两个团队临时组合的。
所以对于那种一来就是几十人的大团体,他们其实从心里是感觉到鄙视的。
萧振山身后的两个科研人员也是一脸的难堪。刚才对方羞辱自己的时候说的那些话,他们没法反驳,因为确实他们就是从对方团队里面被踢出来的,而现在萧振山又搞出个30人的团队,这以后出去在行业里面都不好意思抬头跟人家说,自己跟一个30人的大团队合作过,那简直是降低自己的身价。
杨雄明听着自己的人嘲讽萧振山,努力收敛起笑容问道:“贤侄,你说那30个人的团队什么时候能来啊?可别耽误了我们的进度啊。”
他这时候当然要做好人了,反正笑话已经看了,是不是自己开口并不重要。
“他们……哎,这不就已经来了吗。”楚柯刚要解释一下,转头一看却见那30人的团队已经赶了过来。
杨雄明等人都顺着楚柯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他们的目光充满了高傲的感觉。
完全是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将要过来的团队。
而萧振山身后的那两个科研人员也看了过去,这30人的团队人数上确实是浩浩荡荡,而且有各色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人都一应俱全,而且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如果仔细一看,真是一个参差不齐的团队。
杨雄明看到这里脸上更是带着傲慢的神情刚要开口嘲讽,但是却发现他身后这20人的科研团队在见到对面的30个人时,眼中的傲慢全部都消失了,反而变成了一脸的激动和不敢相信。
“这是赵佳怡教授?天哪,怎么可能我没有看错吧,那可是赵佳怡教授啊!被誉为华夏科研领域的里程碑!”
“不仅仅是赵佳怡教授啊,你可没看错,还有卡梅伦,约翰尼教授,阿道夫,德昆西教授和巴特,霍瑟姆教授!他们可都是国际一流的学者专家呀,我之前还在杂志上看过他们的专访文章。”
“我的天哪,这些人难道说是把一线的科研杂志上的封面人物全部请了回来吗?”
“老师,你也来啦!”对面一个科研人员快步的走上前来,冲着楚柯带来的这30人团队中的一人喊道。
但是被叫老师的那个人很疑惑的看着对方:“不好意思,请问你是?”
虽然这么说有些尴尬,但是那科研人员却一脸的狂热说道:“老师,我之前可是上过您的大课,您不认识我了吗?”
那个被称作老师的中年男人摇了摇头:“不好意思,我在各个大学都有讲座,对于你可真没什么记忆了。”
这话虽然说的有些不客气,但是那个上前的科研人员却没有丝毫生气,因为他知道自己和对方身份上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在别人眼前可能他属于科研领域的顶尖人才,但是在这位老师面前他只是一个学生。
而萧振山身后的那两名科研人员,同样的表情几乎已经是彻底呆滞了。
眼前这30人放眼整个世界都是顶尖人物,其中有两个更是世界第一科技大国旗下麻省理工的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其他人也都不妨多让,几乎都是属于常春藤名校里面顶尖研究院的工程师。
至于赵佳怡教授,更是属于享誉全球的那种人物。
自己竟然有幸和这些人合作?
他们俩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不敢相信的狂喜。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30个人可以说就是他们学术研究上的偶像和指路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