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85石头与生命起源论
白屏里配音一转: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而星系旋臂演化成sb或者sbb形式。因为氢气在引力作用下,有统一运动,有渐稳定的磁场。星系中心物质圈也开始有规律的向外抛射物质。
二伟不耐了:你这不见得对,直接到星球状态下不行吗?比如有了中心的恒星核,有了轨道卫星。
鸦劝:老鸹某要着急,反正不能快进。这和碳元素一点关系没有的,我也不想看啊。
的确是有问题,宇宙中存在单质碳元素的。羽摇头:还有星系在它还是创生星云时就运动了。星系磁场倒是能测算。
远古恒星质量远比现在大,而星系外围的恒星演化形成时,成分就比较复杂。刘龙似是共鸣般的说着:太阳系绝大多数质量都在太阳里面呢。知道太阳系元素比,能不能推演银河系形成过程。毕竟慢中子捕获不靠谱,重元素形成于中子星时期。
永远让你猜不着它要说什么屏幕画面再切换。“当卫星因为质量占据了轨道时,碳君正面临灾难:一块在太阳系运动的彗星被撕碎在它所在母星的附近。所有碎片在它母星的引力捕获距离之内,几亿年内,从彗星核到其它彗星冰块,都会撞向母星。
二伟哭笑不得:你这太似是而非了,这都是什么啊?你是要解决地球水来源问题吗?远古星系聚合物不是就像滚雪球一样:一层冰,一层尘,包着一块石头吗?月球产生最大的好处是地球被撞的熔融了,整体通红,形成了地核。密度结构较轻的物质被抛出,最后合并成月球。
刘龙点头:而且应该是巨行星先稳定,比如木星、土星。其余的星际物质才能聚合。远古的太阳比现在大,在木星圈子内,没有磁场的诸星球,是留不住表面水分的。
你们得这么想,真空散热慢,地球在被撞击的瞬间,动能转化为热能了,内部的水是融化了,但出不来啊。然后地球也高速运转了,束缚住的远古大气中的氢开始与被电解的出来的氧气开始燃烧……
鸦补充:在星际物质还很小的时候,物质结构主导力是电磁力大于引力的,而电磁力为主导的构成不会那么紧密,甚至中空。但是远古太阳系成分是,银河系内部一次次爆发抛射出来的……可惜宇宙石头成分都一样,我们能假设星系中心中元素少吗?不能。因为爆发抛射是向四面八方的。
二伟脑袋里,电磁,拓扑、中空。几个词从脑中蹦出来,乱成一锅粥。二伟有点低血糖的感觉,忍不住呻吟:那哥拓扑是那来的。为什么以电磁为主的拓扑结构都是中空的?
电影里解说继续:磁场生出,恒星退却,被恒星的等离子风吹转的自转,被新生的卫星拖累。大量的降水减少,碳君和它的好友氧气。手拉着手坐着喷流的岩浆,来到地面,飞到空中。跟着酸雨落到地上,侵蚀了石头,流向低洼地区,形成了大洋。
慢自传压缩继续,大洋深处出现了火山喷发。翻腾的大洋与空气中充斥着各种硫酸——亚硫酸、氢硫酸……和各种硫化物,磷合物。
海底热液口完成了初级准备,日夜被空中的闪电洗礼。直到有一天,某颗铁星体被母星引力捕获,高速冲向热液口区域。它喷着火,冒着光,缠着电直落大洋底。
陨星爆炸,水分、电离,四处是火的世界,多少电子键关系全乱套了。情急之下,抓住什么就是什么……实时上爆炸冲击过后的海水回流,压力大道,不用伸手就能拉住。
二伟想起曾经看过的,然后和头顶演的对接上。却是摇头:前面的星系形成,太阳形成我凑合着信了。后面的生命起源,我觉得是一点都不对。
声音继续:这一切和幸运的碳君没有关系,它和它的小伙伴从混乱的火山口被水蒸汽带了出来。烟尘起,温度降低,火山活动吧减弱,主要的磷被雨水带到大洋……这一切就像安排好的一样。温度下降的大洋底,渣乱的分子世界。耐硫酸类的结构稳定下来了,在高硫酸的洋底热液中由混乱趋向有序。
二伟指着紫红色的画面问:这直接到嗜硫菌类,不对吧?还有那闪光的是磷?太乱了吧,我说当初一带而过呢。
那只有大洋原始的硫化磷核知道了。但即使能检测它的成分,也不可能推到出来当时海底热液口到底发生了什么。那片区域内就是多体的混沌反应啊。羽叹气:关于有机物的材料计算,我们也没完全掌握。下一阶段应该是源源不断地氧气从地壳中出来,在空气中与临接地海洋嗜硫菌类反应。使得微生物变得更活泼。
这纪录片看的我着急上火啊。你赶紧10^35年后结束算了。二伟说。
这回电影回答了:后面还得看看物性,本能,思维、智慧产生呢。别着急都会有的。
这我就办的了——哥领你看看人性。二伟笑:即着急,又无能为力。还想着自己做一束光,照亮多少便是多少。无愧于心方知人间爱值得。
它回答:你这是要讲日本片吗?那个偏激了。世界观是错的,你无愧于心就是笑话。你比如这世界,磷和硫最外围只差一个电子,但磷3p是3个,而硫是4个,3个反而是稳定结构。4个的硫就会排除在生命系统外。然后是2个的氧活泼,耐住它的才能活。这只是自然选择,不是安排好的,没有宿命,没有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