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陶姑姑 - 杨三明的飞扬人生 - 我在庄里种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2章陶姑姑

陶一萍不是一个人来的,除了带着他的助手,还带了一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介绍说是他侄子陶振海,在国外读书,放假回来成天瞎混,她带着出来跑跑腿。

“你好,杨总!我是陶振海,振兴大海的振海。”青年笑着伸手做自我介绍。

听说他是陶一萍的侄子后,打量了一下对方,陶振海长的并不像陶一萍,但是感觉小伙子挺帅气爽朗的。

几人说笑了几句,看着李学渊指挥着人将两个编织袋拎去了厨房,杨三明就带人上了楼,到财务室让李国毅安排人和陶一萍公司的人去对账后,几个人去了杨三明的办公室。

落座之后,杨三明刚准备找个话题,结果陶一萍指着办公桌上的虎蹲炮便笑道:“你这是从哪里搞到的?办公室里放大炮,真亏你想的出来。”

还没等杨三明回话,结果陶振海‘咦’了一声,走过去,端详起来,过了一会,对杨三明说:“杨总,你这是真家伙呀!看样子是明朝团营或火器营的东西。”

听了陶振海的话,杨三明说道:“是吗?我查过资料。结果没查到相关资料,只知道这叫虎蹲炮。怎么,海哥,你认识这玩意。”

陶振海点点头,道:“我以前在军事博物馆看到过几个,不过都没有你这个保存的好,你从哪淘的?”

杨三明也不能说是从空间里找到的,于是说:“我家祖上传下来的,怎么这玩意很难找吗?我看资料上说明朝的时候不是装备量很大嘛?”

陶振海说:“对,这种炮是明代中期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根据老式的‘毒龙大炮’加上“爪钉”、“前后箍”后改良出来的,在明朝中后期曾大量装备军队。不过后来满洲人入关后,认为咱中原人不擅长弓马,擅长火器,而火器又比较容易训练,为了防范中原人造反,除了笨重的大抬杆和将军炮以外,轻便的虎蹲炮和快射速的弗朗机基本都销毁了,所以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完好的了。”

陶一萍插嘴问道:“这个大炮既然这么少,是不是很值钱吗?”

陶振海笑道:“不好说,毕竟收藏这个的大部分都是博物馆,私人收藏的不多,属于小众。不过你这个是铜铸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应该是过去装备京城禁军的,价格还真不好说,上拍的话我估计最少几百万。”

说着话,陶振海伸手里外摩挲了一遍,问道:“你别告诉我,这炮膛里的擦痕,是你打过的。”

杨三明犹豫了一下,说道:“应该是我太姥爷放过炮,听说他老人家当年是民兵队长,从祖祠里抗出来拿着去打过rb人,后来太姥爷牺牲后,队伍上又给还回来了。”

陶振海又研究了一会,道:“这炮长二尺,直径两寸多,应该是当时的野战部队装备的。”

杨三明诧异问道:“这都能看得出来?”

陶振海解释道:“《武备志》上有记载,称这种炮为三十六斤炮。”

正说着话,李国毅拿着两页账单进来,交给杨三明和陶一萍,一人一张,说是这个月的营业汇总,两人核对没问题的话就可以结账了。账本做的比较简单,就是进货资金和营业收入,但也更容易看明白。

按照之前协议,杨三明要交给陶一萍七家餐厅百分之八的盈利作为报酬,这个月进账是6744030元,净盈利是3681329元,他需要支付294506.32元。

杨三明抬头问道:“这才开业一个月就有这么多?”

李学渊得意的说;“还行吧,顾客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大学生和公司职员,有几个吃过咱们的鱼后,回去一议论,就都过来尝尝,这一尝就认可了,所以人特别多。”

确定没问题之后,杨三明和陶一萍就在对账单上签了字,李国毅去安排转账去了。杨三明拍拍桌子道:“瞧瞧,陶阿姨,钱都被你赚走了,怨不得我发不了财!”

陶一萍呸了杨三明一声,说道:“你叫谁阿姨呢?你这是嘲讽我们,你一个月挣了上百万,办公桌上放着几百万的古董大炮!你还不发财,那我们都是赤贫了!我现在都想学学我爷爷。”

杨三明好奇的问道:“学你爷爷干什么?”

陶一萍咬牙切齿的说道:“打土豪、分田地!”

杨三明留陶一萍姑侄在这里吃饭,主厨是张海生和提前找过来的许文厚。

看见张海生在院子里烤鱼,杨三明想起来今天早上去空间取狗粮的时候,顺手摘了一袋子玉米棒子还在自己房间里放着呢。寻思着陶一萍他们城里人不怎么常见,于是去取了出来拿到楼下让许文厚给煮了一锅,特意交代不扒皮煮,剩下的拿到了烤架旁边,准备自己考点玉米吃。

张海生拿起个玉米准备剥掉外皮后插在铁钎子上烤。

“不用剥这外皮,就这样烤就可以。”杨三明说着,把炭火拨开了一条沟,带皮的玉米棒放进去两个,又往上盖了点火炭。几分钟后,一股淡淡的玉米焦香气开始飘出来。

火有点大,玉米考的有点焦。杨三明递给陶一萍一个后,自己抱着一个一边啃一边感叹:“这才是童年的味道啊!”

回头一看陶一萍将自己给的烤玉米放在桌子上,一点没动,反而看着张海生烤。杨三明以为他不喜欢吃,也就没有在意。

张海生觉得杨三明的烤法不靠谱,自己剥了几个玉米棒插着铁钎子上放在烤架上,一边翻烤,一边刷油,同时还往上边撒调料、涂烤肉酱和番茄酱,看样子是考了四五种味道的。

杨三明吃完自己的就见陶一萍在老张烤好的盘子里拿了一个香辣味的,于是问道:“我考的你怎么不吃,嫌弃我手艺不好?”

陶一萍理所当然的说道:“烧烤容易致癌你知道吗?我冒着致癌的风险当然要吃个好吃的。”

锅子里的水烧开了,玉米也煮好了,许文厚端了一盆出来,大家都拿了一根啃得津津有味,不断点头说这玉米很好吃。李学渊一边吃,一边含含糊糊的对杨三明说道:“这玉米有股果香味,比洋快餐里边卖的好吃多了。你从哪搞来的,要是多的话,我建议给咱们店里也加个烤玉米。”

陶一萍也跟着点头说:“确实是,常去店里的女孩子们肯定喜欢。”

杨三明说:“我昨天去拉饲料,人家送的说让尝尝鲜,回头我问问,要是多的话,我就去买一批。”啃了一口玉面又补充道,“可是怎么保存,别没卖完都给干了,那就不值钱了。”

陶一萍说:“好办,扒了皮,用真空包装包住,冷藏就可以,保存一两个月没问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