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找到了规律 - 杨三明的飞扬人生 - 我在庄里种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5章找到了规律

睡在自己租的小院中,听着院子里虫鸣声,杨三明心头感到无比的宁静,白天种种浮躁的情绪一扫而空。

从杨三明接受了萨娜的传承开始,一直被同一种怪梦侵扰,反反复复。在睡梦中好像他的意识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他自己,另一部分是如广播般不断重播的声音,拿声音不停地讲述着什么,有图形,有说明。最古怪的是,他无法弄懂怪梦的内容,就像电脑上一堆乱码,记得住,但看不懂,也读不出来。

杨三明好几次试着解读这些乱码,结果都是一无所获。唯一得到的结论是:不是乱码而是这些内容过于杂乱,信息量太大了,萨娜的传承带来的“外来信息”浩瀚如海,它储存了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等大项目。但在大项目下面,都是乱码和本末倒置的信息。有些乱码被翻译成可识别信息段,但基本都是看不懂的专业词汇,想要整理出来,怕是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行。

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储备,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找出来的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一页读完后,下一页又该从哪儿找起,它并不是连贯的。这就好比将几本不同行业的教科书,目录给人撕得粉碎,想要寻找词条,只能盲目的去翻动这动辄上百页,数千页的书籍,没有索引,根本无从下手。好在这些信息并不影响到杨三明的正常生活,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它的存。

最近跟着阿福搞饲料、搞肥料,又因为种大棚看了好多农业方面的书籍,杨三明好像摸到了规律……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翻译乱码或者搜索资料非常容易。比如有机饲料、基因改良。摸索到方法后,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基础知识的摄取上。在京城几所高校附近的书店,杨三明买了很多关于生物、环境的书,尤其是各高校生物相关专业的教科书。

当然,有烦恼就有幸福,随着接受萨娜传承的时间越久,也可能是阿福制定的锻炼计划起作用了,杨三明的记忆力越来越强。现在杨三明可以说过目不忘,一页书读一遍就能来来的记住,就跟扫描机似的,就连很多以前杨三明已经忘记的一些儿时经历,都被他从脑细胞里翻了出来,记得清清楚楚,就好像昨天的事情一样。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杨三明为了能够看懂一些专业外文资料,开始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也就是在睡觉前的二三个小时,半个月时间,他竟然就记住了整本的《英汉大词典》。后来又去买了几本英文小说和原文电影,回来看了几天后,就学了一口的纽约腔,那个味,别提多正了。虽然没有去参加相关的考试,但就目前来说,杨三明用英语阅读、交流一点障碍都没有了。有一次杨去曹老哪里串门,正赶上几个老外买瓷器,杨三明和对方前后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愣是连个磕都没打。

早上起来后洗漱完之后,杨三明照例的先打了两套拳,给自己做了早饭后,坐在院子里边吃边开始做起了规划。以前自己太忙,一拍脑门就租了那么多的地,后来看菜不好卖又计划着开饭店,总是一波赶着一波,没有一点计划性。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各方面都有了负责的人,最大的人手问题也交给了陶一萍处理,他已经差不多也搞清楚状况,只要掌着大方向就可以了。

还剩下的就是财务部需要尽快组建起来,不然的话光靠李国毅一个人暂时处理一下还可以,等餐厅开业后就忙不过来了。其次,就是菜品问题,虽然餐厅以烤鱼为主打食品,但其他的菜肴也要准备一些,不过这些可以等崔文泉的厨师到位后,大家一起讨论。

农场里面的大棚暂时就维持现状,等餐厅开业以后再根据销售情况调整种植品种。

中秋节快到了,杨三明准备到京城逛一下,采购点东西。杨三明自己现在有钱了,准备给舅爷、大伯、大娘还有表哥他们买点礼物寄回去,一来是他最近要盯着这些摊子回不去,二来也是告诉舅爷他们自己过得很好,电话里说,他们总是不相信。

舅爷上了年纪了,不愿意出来,大伯、大娘要照顾舅爷,再加上还有一大家子人,也不可能过来京城看自己。那他只能等到公司都步入正轨之后,再抽出时间回去看看。

京城做为华夏的首都,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街道上面车水马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川流不息,不时就能看到几个黄毛绿眼的外国人。他来到东长安街往北的王府井步行街,这里是著名的综合性商业步行街,以金鱼胡同西口的十字路口为中心,朝东是宾馆饭店一条街,向西是小吃休闲一条街,面南是繁华商业步行街,往北是娱乐文化一条街。

这条北京最有名的商业街,路西有全国闻名的北京百货大楼,路东有著名的新东安市场,还有全国最大的工艺美术商店、全国最大的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照相馆以及利生体育用品中心、医药器械商店、王府井购物中心、***贸易大厦等。这里还汇集了不少老字号和有经营特色的新兴商店,如盛锡福帽店、同陛和鞋店、新世界丝绸店、百草参茸药店、碧春茶叶店等。

这里是外地游客最喜欢的地方,杨三明也不例外,他站在一家卖手工艺品的摊位前面,好奇地看了看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看起来十分有年代感。杨三明给舅爷挑了一个手杖,给大伯挑了一顶宽边遮阳帽,又给大娘、嫂子等挑了几把檀木梳子和小银镜子,还给丫丫买了个木头松鼠。

又去路西的北京百货大楼里给舅爷和大伯小叔他们每人买了件羽绒服,给三个表哥一人买了一件皮夹克,给大娘、嫂子他们买了几件羊绒衫。扫了一圈货之后,最后打车来到著名的马连道茶叶街,给舅爷买了几盒茶叶。

将这些常用东西买了之后,杨三明还去特意给嫂子买了套高档化妆品,给大表哥又买套红豆西服。虽然花了不少钱,但自己现在有钱了,舅爷一家照顾了自己这么多年,自己买点东西算什么呢!

大包小包的拎着跑到最近的邮局,打包后办理了保值快递,地址就写到了大表哥学校。临走的时候看到邮局能办理电汇,于是又给大伯汇了一万块钱,同样由大表哥转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