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全靠演技 - 杨三明的飞扬人生 - 我在庄里种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9章全靠演技

刚倒腾完机器,送粮食的就来了,照样是卸货,倒货,等将所有的东西都倒腾到空间里后,杨三明看着仓库里那一百多个满满当当的箱子,发现自己的小箱货装不下了,就自己这样的车,最少还的来两趟。天色不早了,杨三明懒得再跑,就决定雇车一块运回去。

好在这附近都是仓库区,最不缺的就是货车。来的时候杨三明就看见了,路边有好多货车停在那里等着揽活,其中也有不少箱货。让看仓库的老头帮自己去外边叫了两辆小箱货,三辆车装上箱子就回了小柳沟村。

到了鱼塘,一边让钱富贵媳妇去大棚里喊人帮忙倒鱼,一边招呼钱富贵说:“老钱,这些鱼很多都是网箱里出来的样子货,明天早上还有一批,得放在塘里粗养一段时间,改善一下肉质。你明天去种子站按照上次的单子捡便宜的水草种子每样再买它五吨,每天往塘里撒上五百斤。”

钱富贵说:“光撒草种不行吧,我看里边除了成鱼外,还有好多都是小鱼苗,咱们这个是新塘,水里没营养,上次的草种还没发呀呢,是不是也撒一些饲料!”

杨三明说:“没事,咱们的饲料我已经联系好了,明天就去拿。最新型的生态有机饲料,专门结合水草养殖的,等水草长起来就好了,现在暂时就扔草籽吧,一部分就当饲料了。”

小柳沟很少见到这么大的阵仗,尤其是大家都知道村里现在来了个大老板,又是盖大棚又是挖鱼塘的,很多村民闻讯赶过来看热闹,这些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杨三明和钱富贵的话不一会就传遍了,得知里边放养了好多成鱼,村民们顿时惊叹杨三明真是钱多的烧手,他们实在无法理解,好好的鱼为什么要养瘦了?

张旭是跟着来帮忙卸鱼的工人一块过来的,估计是听到了村民的议论,看了看车上的箱子,问道:“杨三明,你买那些大鱼投进去干什么?人家不都是投鱼苗的吗。”

杨三明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道:“咱们不是要开烤鱼店吗,以前没想到,今天买鱼苗的时候才想起来现在投鱼苗那还来得及,我是连大鱼带小鱼一次投个齐全,不然的话光靠塘里的那几条鱼能支撑几天?”

张旭一想也是啊,就没再说话,跟着一块安排工人帮忙往池塘里卸鱼。估计是看杨三明这些日子动静太大,送走工人后又过来,对杨三明说:“你还是悠着点好,别准想着什么事都自己干,买卖也没这么个做法,你还能把钱都挣了?”

杨三明笑了笑,说:“放心吧,大头都花出去了,剩下的都是等结果了。”

或许是看杨三明有主意,张旭没再说什么,又聊了几句后,晃晃悠悠的回大棚去了。

因为鱼的数量多,不断有鱼跳跃出水面,一次跳起就有几十条,多的时候几百条,场面相当壮观。送走那两辆货车后,杨三明站在岸边上,看着闹腾的鱼塘,又给种苗场打了个电话,要求他们按着今天的种类和数量,明天早上再送一批鱼苗过来,这次要求直接送到小柳沟村来。

忙完了鱼塘的事情后,正赶上大棚这边开饭,杨三明中午就没吃饭,下午又自己折腾了半天的体力活,其实早就有点饿了,就留下来吃了晚饭。饭后又去大棚里转了转,看见菜苗都长势喜人,有些青菜已经快要长成了,看的出来,工人们很用心。出来和正指挥着几个人洗泡菜坛子的张旭打了声招呼,让他一会将车开回去,自己就溜达着朝回家的路上走了。

第二天早上,杨三明刚练完拳,还没有来得及换衣服,鱼苗场的经理就打电话说他们已经出发了,一会就能到小柳沟村,让他安排人接收一下。杨三明电话指给了他鱼塘的位置后,就急忙抓紧时间洗漱了一下,给自己整了块面包后,就向鱼塘赶去。老远就见鱼塘入口的地方停着两辆车,过去了一看,送成鱼的车和鱼苗车前后脚一起到的,杨三明急忙招呼老钱两口子去清点那些成鱼。

鱼苗大小的区分是以一斤能称多少尾来计算的,杨三明买的是大鱼苗,一尾鱼苗在一两左右。由于这次杨三明没有特别要求,所以鱼苗公司用的是那种塑料的储水罐改装后来运输鱼苗,一罐就是五百条鱼苗。杨三明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些鱼苗活力还不错,存活率相当高,看样子和昨天的货没什么区别。伸手在水里搅动了一下,这些鱼苗争着抢着往外逃跑,网了几条鱼苗放在地面上,这些小鱼强烈挣扎、有力的弹跳着,一跳能跳十来公分高,一看就是好鱼苗。回头看向钱富贵,见他也点了点头,杨三明也就没说什么,直接一挥手说放塘里吧。

指挥大家开始将鱼苗放入水中,送鱼苗的经理见杨三明没有刁难他们,也没有细致的计数,好心的提醒说最好是先围起来吃过开口饲料后再放养,这样成活率高一些。杨三明谢过人家后说,我这里是生态养殖,开口料已经下到塘里了,那经理见杨三明都这么说,就没有再言语。

老钱那边成鱼过秤,不一会就放完了,杨三明结账后,对方就离开了。鱼苗这边却没有那么痛快,三十多罐鱼苗放完后,已经中午快十一点了,于是杨三明决定请鱼苗公司的经理和司机们吃了个饭。

在镇上的饭店里,双方正式认识了一下,杨三明现在才知道对方姓侯,叫侯文贵,搞鱼苗养殖已经十多年了。于是拜托那经理道:“侯哥,你们的鱼苗真不赖,以后要是有什么新苗种,尤其是适合我的,可要第一时间通知小弟啊。”

侯文贵说道:“兄弟,你也够意思,我听说你是开饭店的,你既然够意思,那我也没得说。别说是鱼苗,你今后就是买鱼也只管找我,我干这一行十几年了,就京城周边这些养殖场,哪家的鱼好、哪家的鱼坏,哪家的老板办事不讲究,我一清二楚,就你昨天买的那鱼在京郊来说,品质也就是中等偏上。”

杨三明连忙道谢,他其实也在考虑,将来生意扩大了,不可能都是自己养,最好的办法就是收购别人的鱼,回来后配合自己的生态饲料在塘里粗养一段时间后再上市。现在有了侯文贵的保证,一下子就解除了杨三明的后顾之忧。至于侯文贵的话,杨三明一点都没有怀疑,只不过是人家会不会用心帮自己,大不了真用到的时候,给他些好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