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纯天然的魅力
杨三明本来就不想让人发现自己有空间,正愁怎么解释这些鱼的来历,结果钱富贵给他找了理由,于是高兴的说道:“那看来,我们是捡了大便宜了,省得餐厅开业还要去买鱼。”
钱富听了杨三明的话,想了一下说:“塘里虽然有鱼了,但是想要一天供应两三百条鱼,还是困难,一来是我们不知道鱼有多少,二来是品种太少,新放鱼苗的话还要时间。”
杨三明一摆手,说:“那不是问题,我们买鱼苗的时候,连大带小一块买,多买点,捞鱼的时候只捞大鱼就行了,正好把他们那些网箱鱼放进去活动活动,改善一下鱼肉品质。”
听杨三明这么说,钱富贵急了,他怕杨三明不懂养鱼瞎胡闹,提醒道:“这样的话,养殖的太密了,碰到个天阴下雨的,塘里氧气不够,鱼会憋死的。食物也不够,今天捞上来的鱼就明显偏瘦,仅靠塘里的水草和大棚里的残枝败叶可不行。”
杨三明回答道:“老钱你今天不是说需要买橡皮艇和渔网吗,这样你明天种完水草后就去买,橡皮艇买两个,一大一小。另外让渔具店的人过来看一下,按咱们的需求,给新塘装几台大型的打氧机。饲料的话,你就别管了,我自己解决。”
三个人聊了半个多小时,张海生收拾好了鱼,出去准备烤架去了,钱富贵则是开始收拾一小篮河虾,杨三明就出去了。
站在台阶上看向院子和远方,之前一直没注意到,自家公司这个位置真不错,位置正在村边上,出去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大棚,看着有山有水的。
“或许等公司周转过来以后,可以考虑开发一下旅游项目。”杨三明自语道。
鱼和小河虾是今天的主菜。
张海生把鱼做了两种,首先是做了烤鱼,将洋葱纵向切成洋葱圈和姜片一起铺在盘底,鱼解刀后,放在盘上,撒上盐、料酒,腌制20分钟。腌好的鱼用烤夹夹着在烤架上飞快翻滚;在烧烤之前,需要在鱼身上抹一层花生油,这样可以锁住鱼肉中的水分,烧烤的时候不断刷油,最后烤至七分熟的时候,放在平底炖锅上,倒上之前炒好的酱料开始慢炖,熟之后鱼肉还是雪白色的。
烤了四条青鱼炖上后,张海生又做了一条油泼草鱼,他把鱼收拾好后在背上划了几刀放上葱姜片、撒上料酒来去腥,蒸锅加水烧开后,将腌好的鱼放上笼,大火蒸了10分钟,然后取出来换了个盘子,将切好的葱丝和香菜铺在了鱼身上,最后将调好的酱汁倒在鱼身上,这道菜就出炉了。
钱富贵又做了一道韭菜炒河虾和干炸小河虾,剩下的就是张大妈炒的几个菜和张旭去买的一些凉菜和熟食。
本来有十几个工人,杨三明又把剩下的人都叫来了,这样就足足有三十多个人,经过二次炖煮后香气四溢的烤鱼一上桌,大家就响起了欢呼声。
他和张海生、钱富贵等干将坐了一桌,这样他们这桌就多了条油泼鱼,不过别的桌上也是鱼、虾、肉一样不缺,另外张旭还买了十箱啤酒,真的是有酒有肉。
大家一人倒了一杯啤酒,张旭站起来喊道:“大家都安静点,让杨总给我们说几句!”
杨三明举着酒杯站起来,他向着四面做了个敬酒的姿势,然后高声道:“这也不是什么正式工作场合,大家放开点!首先,我们一块欢迎新加入我们公司的李国毅、李叔”说到这里,见好多人其实并不比李国毅年轻,于是又改口道:“呃,年龄大的就叫李经理吧。第二个就是,大家吃好、喝好,开心就好!”
说完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大家都笑了起来,跟着干了杯里的啤酒。坐下之后,杨三明先夹了一筷子油炸小河虾吃,放到嘴里一嚼,酥脆中带着一点弹性,一股鲜香味在口腔中爆开,让人一下子食欲大开。
“我尝尝咱们塘里的鱼怎么样。”张海生笑着加了一块烤鱼放到嘴里,咀嚼了几口吞下去后,对大家说到道,“快尝尝,这鱼真不赖,我这吃惯了海鱼的人都能感觉到这鱼鲜,鱼肉滑嫩有弹性。”
杨三明知道张海生不仅擅长做鱼,更是吃鱼的高手,听他这么一说,便夹了一块在嘴里,点头道:“确实好吃……”
其他人看两人样子不似作假,也纷纷伸筷子夹了一块鱼肉进嘴里,脸上同样露出不可思议之色,接着就开始叫起好来。
钱富贵则似乎陷入回忆之中,最后他又夹了一口,说道:“我的有几十年没有吃过这样的鱼了,市场上的鱼肉都散得不行,哪有这样的弹性!”
杨三明一听他这样说,猜到了原因,那就是这些鱼在空间里生活了几百年,那里边可以说绝对零污染,这还不算,还有黑鱼这种食肉鱼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每天运动,鱼肉自然变得鲜香爽口无比。杨三明决定以后就在自己的餐厅门上挂上,纯天然原生态有机食品的招牌。
然后看大家都在闷头吃饭,气氛一点也不热烈,杨三明就让张婉带着李国毅去各桌转转,活跃一下气氛。不一会,钱富贵看看和几个小年轻没得聊,也去别的桌了,他们这桌就剩下了杨三明和张旭、张海生三人。
一看没什么人了,张海生对杨三明说:“加工厂的办公家具已经在旧货市场淘好了,明天下午就能送过来,明后天打扫休整一下,就能入住了,这是机器的型号和报价清单,你看一下,没问题的话,我就让他们施工安装,有些设备还涉及到部分土建工程。”说着递给杨三明两张纸。
杨三明接过来一看,上面是打印着一些机器名称和技术参数以及报价,主要是烘干机、真空腌制机、转炉烤箱、清洗槽、等食品加工设备和塑料包装设备之类。
杨三明也不是太懂,于是对张海生说:“张哥,你看着办吧,这些东西我也不是很懂,我的原则就是质量可靠,价格合适就行。这个厂子以后你就是厂长,预算内的事情你都可以做主,我只要结果。不过装修和设备的事情得抓紧时间了,尽量在一个月内形成生产能力。”
张海生点了点头,又对杨三明说到:“那工人怎么办?这个可是需要不少人的,你得抓紧时间了。买机器的说了,机器安装好了以后,他们会免费帮我们组织一次培训,以后再想培训就得收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