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三十二温老板的大手笔
大约一个来小时后,两个鉴定师招呼温玉江过去,温玉江看了看字画,和两个鉴定师开始边研究边讨论,最后双眉紧皱的示意三明收起字画后,坐下说道:
“您好,李兄弟,根据我们的研究,这两幅明代潘云翼的字联都是真迹。”顿了一下说接着说道:“潘云翼的字在当时也是有点小名气,可是你也知道,他去世的太早了,没有留下太多的作品,而且他本身也不是什么高官显宦、文士名流,所以目前市场上他的字研究的价值更大于收藏的价值,真正市场上的投资商和大老板是不会买这个的。”
三明心里无奈,就这么两副完整货,还不值钱,他索性干脆问道:“温哥认为我这两副字大概值多少钱?”
温玉江沉吟了一下,说道:“现在市场上八十万元到一百二十万元之间,你要卖我的话,我最多能出一百三十万元。你知道的,我是为了准备拍卖会的。”
对于这个结果,三明也算满意,他现在缺口就是百十来万,这些字画卖了之后显然能解决他的燃眉之急,当下就表示同意出售了,准备交易。
温玉江摆了摆手,说:“这个不忙,小李兄弟,我看你带的不止这一件,剩下的不拿出来,让哥哥我长长眼?”
三明看了看屋里人,犹豫了一下,觉得看一下也没什么问题,就打开箱子,但还是强调说:“这三样是我家里的传家宝,我带来的目的也就是万一字联凑不够钱的话,作一下抵押,绝对是不卖的!”
说着,打开箱子,将那三个锦盒拿出来,摆到了桌子上,三个人和曹老便带上手套打开看了起来,然后还时不时的讨论着,讨论了一会,便开始争论了起来,然后又吵了一大通。
温玉江对三明说:“小李兄弟,你这个东西,别说是成套,就是单一件的,全国也没几个,我们也争论不出什么结果,是不是做个碳十四测试”。
三明听了,说:“温哥,鉴定就不用了,这东西是我家传承用的,不卖的。至于真假?”说到这里,三明笑了一下,接着说道:“这东西在我家里传承了几百年,是族谱上都有记载的东西,敕书上的那位杨总兵是我先祖,那把剑和清太祖用的那把是同一批铸造的。”
听三明这么说了,温玉江本来想劝说三明出售的话也就没有出口,就这么错过了,又实在不甘心,这套东西这么完整、品相这么好,尤其是那把龙虎将军剑完好度已经超过了故宫曾经展出的那把,如果放在自己筹备的拍卖会上,可是绝对可以作为压轴物品的。
咳嗽了一声,对三明说道:“小李兄弟,曹叔也和你说了,我们公司最近成立了一家拍卖行,专门做收藏品拍卖。你知道的一个新公司要想打响名声,最好的方法就是有一件重量级的拍品。”
“可我这个东西真的不能卖,家里的老人是不会同意我卖的。”三明说完怕温玉将不信,有强调道“我带着他也就是准备抵押一下,借点钱周转一下,我要是卖了,我就别想再回家了,村里的同族人能把我吃了。”
温玉江说道:“我知道,我是想小李兄弟,你能不能借给我们展览一下,就是做个噱头宣传一下。”
三明听了,刚要拒绝,温玉江又接着说道:“我们可以找两家以上的鉴定机构共同出具鉴定证书,展览结束的时候,这些鉴定证书都归你所有,费用我们承担。你不是缺钱周转吗,我们可以提供你一年的两百万元无息借款,这样你也就不用出售这两个方联了。你要是不放心的话,我们可以找银行提供鉴定估价两倍的现金担保。”停了一下,有强调道:“你要是还不放心的话,所有协议我们都可以请公证局公正。”
三明沉默了一会,提出:“温大哥,你既然把话说道这份上了,那就按你说的办,不过我也有个条件,那就是你展览的时候不能暴漏持有人的信息,包括我们村的情况。”
温玉江听了,顿时松了口气,问道:“那我现在就安排他们准备,我们先去吃饭,下午的时候去做鉴定和签定协议,现在就去银行转款,顺便签订合同,如何?”
三明又征求了一下曹老的意见后,就同意了。
中午,五人步行了五六分钟去附近的一家饭馆,吃了顿饭后,就带着三明和曹老去了他的拍卖公司。五人开车走了快一个小时,等到了以后发现已经有十多个人等在这里。温玉江给双方介绍了一下,三明才知道这些人分别是北京文物鉴定中心和北京荣宝斋的鉴定专家,另外还有两个是北京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
一帮人寒暄了几句,就再次围着三明的那三样宝贝研究讨论了起来,其间还用碳14测定仪进行了测试。机器测出来的结果,是敕书和宝剑出自于16世纪早期,腰牌出自15世纪中期,专家们讨论了一下,认为应该是一套的东西,毕竟腰牌是传世的东西,不像敕书和宝剑都是专门赐给个人的,即使收回一般也就是存档。最后一张鉴定单打出来了,各个专家签字、盖章,温玉江看过之后松了一口气,回手递给三明,这套东西确实是真品。
温玉江做事很讲究,接下来的时间,送走了专家后,又打电话约了公证所和律师行的人。人到齐后,大家一块去了银行,双方谈定了条件,除了约定了展览物品损毁和丢失的赔偿事宜,还特意加上了三明要求的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持有人及其亲属的条款。律师拟定协议后,双方核对无误,温玉江、银行、三明、公正员、律师又分别在协议上签字盖章。接着就是物品交接,三明以一套副总兵腰牌、一把龙虎将军剑和一张宣化镇副总兵敕书一年的展览期,换了两百万的无息借款。
转款之后,看看已经到了银行下班的时候,三明觉得自己以后在京城开饭店,很有必要扩展一下人脉,就邀请温玉江等人去吃饭。这顿饭吃的宾主尽欢,而那位银行的工作人员估计是听说了三明也在京城开公司,于是和三明交换了联系电话,极力邀请三明到他们银行开户。而温玉江估计和三明一样,很想结交对方,吃完饭,郑重的交给三明一张名片并且再次索要了三明的电话,声称以后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