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草台班子开张 - 杨三明的飞扬人生 - 我在庄里种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章草台班子开张

杨三明回到村里找到张万昌村长,表示自己想把上次他推荐的那块地和鱼塘租下来。张万昌一听非常高兴,当即带着杨三明去看地,到了地头看了看地没问题,杨三明挺满意的,但鱼塘看着有点小,而且杨三明还想打两口井。张万昌想了想提议说可以把鱼塘后边的洼地也一块租给杨三明,但鱼塘得杨三明自己挖,考虑到挖鱼塘和打井最终村里都会收益,那块洼地只收杨三明一万的租金。杨三明考虑了考虑就同意了,但要求租期不得少于二十年,而且如果因为政策原因收回土地的话,五年内收回的话村里要负责赔偿杨三明的投资,五年后收回也要赔偿一半。张万昌没意见,但要求租金五年一交,每期上涨5%。一切谈好后,双方就去乡里签了协议,由于需要报县国土局审批,乡里的办事员告诉杨三明,下周三通知他们来拿协议,交租金。

从乡里出来后,杨三明就打电话给李学渊,让他帮忙联系那个盖温室大棚的朋友。不一会对方就把电话打过来了,杨三明和他约定第二天中午在村里见面。然后就和村长一块回村里了,考虑到以后会长时间在村里呆着,杨三明也就顺着杆开始管村长称呼改为张叔,并且向村长咨询租房和招工的事。

张村长笑着说;“这个好办,这几年出去打工的人多,好多人的院子都空了,有几家甚至都搬到了城里,要不是房子不好卖,估计早就卖了,一会我带你去看,你只管挑,什么样的都有。”

杨三明想了想说;“最好是临街独院,有三四个房间,院里能架一个敞篷车间就行。”

张村长点头说;“这样的话,有现成的,村里以前办木器厂有个院子,现在空着,除了有四间办公室,还有一个敞篷车间,完全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回到村里后带着杨三明去看了看,杨三明很满意,当下就租了下来。这时候张旭坐着一个小单排回来了,车上拉着几张床和一些桌子,手里还抱着一些账本和文件夹。两人卸了车,收拾出两间屋子,将家具摆好,张旭当晚就住了下来。

杨三明回到家里,直接进入了实验空间,在空间中转了一转,这时候阿福走了过来,对杨三明说:“老板,我已经将您要的耕种计划列出来了。”现在请您将自己的电脑打开,我好传送过去。

杨三明好奇道:“怎么传?,另外,你帮忙设计的锻炼方案出来了吗?”

阿福道:“我可以进行无线传输,只要你的电脑不离开您5米远就可以。锻炼方法我已经帮您分析过了,我给您设计了一套类似拳术的锻炼方法,有点类似太极拳,您可以早上练习,晚上跑步。我等下一块传给您。但是由于您给我的资料上缺乏与之对应的呼吸和精神锻炼方法,这些我还需要为您进行推算,大概还需要一个星期。”

出了空间,打开电脑后,就见电脑频幕弹出一个连接申请,杨三明点击确认后,频幕显示开始传送,预计需要4个小时,主要是杨三明的笔记本电脑相比阿福太落后。

一觉睡到早上7点钟,虽然还有一些困倦,但杨三明还是坚持的起了床。解决了一下个人卫生,用凉水洗了把脸,打开电脑,看了一下传过来的资料,太极拳和跑步主要是一些动作和说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倒是那张设计图,显得很是详细,二亩地分成八个棚,棚内又都划分了区域,每个区域都注明了可以种植的蔬菜种类和生长周期,基本上可以保证在播种35天后就可以满足日供应蔬菜150斤以上,40天后达到日供应蔬菜280斤。看完后,杨三明很是满意。决定回头买台打印机回来,将图纸打出来,打印机也可以留着以后公司用。

看完图之后,给张旭打了个电话,要他过来吃饭,然后开始煮挂面。张旭过来后,两人边吃边合计今天需要去买的农具,包括适合温室大棚使用的小型拖拉机和旋耕机,以及将来供人使用的锹、铲、镰刀等工具,幸亏两人都是农村出身,一般城里人还真不知道。

吃过饭后,两人坐着村里的小巴车就去了城郊的农机市场,敲敲看看,用了三个多小时才将两人清单上的东西买全了。然后张旭带着送货的车回村。杨三明则直奔最近的电子商店,分别买了一台针式打印机和一台彩色喷墨打印件。走到商店门口想了想,又回去买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联想台式电脑。好家伙,就这一会三万块大洋出去了,杨三明头一次有了钱不经花的感觉。

回去以后,正赶上张旭在做饭饭,焖米饭,烩白菜,海带土豆汤,杨三明则去办公室安装自己买回来的电脑和打印机,顺便把电视机摆到了张旭睡觉的那个房间。两人刚吃完饭,建筑公司的打电话来说他们到了小柳沟村,问杨三明在哪里,杨三明电话告诉了他们地址,不一会就见一辆桑塔纳开进了院子。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从车上下来,向杨三明这边看了一眼后就走了过来,热情的说;“李先生,我是王晓江,咱们在电话中谈过,没想到李先生这么年轻。”说完,王晓江做了一个握手手势。

杨三明伸手握了握,对王晓江说到:“王总太客气了,咱们屋里谈,请。”说完带着王晓江进了屋。

王晓江在座位上坐好,然后对着杨三明说;“不知道李先生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我都可以解答。”

杨三明说;“我准备建造二十二亩地面积的温室大棚,图纸和尺寸我都有,王总您看可不可行,大致材料清单和建造的费用,你的给我算一下。”说着杨三明从桌子里拿起刚才顺手打印出来的图纸递给了王晓江。

王晓江接过去,认真的看了十多分钟,期间还拿出计算器算了一下,才抬起都说;“建造单栋式的温室大棚,成本比较高,您这个棚太小,盖的话比正常的成本高了一倍不止,而且大面积种菜也不方便,我建议是扩大到一亩地一栋,正好是原来的4倍,这样您花钱少,也不用修改种植计划了,直接成比例扩大一下就可以了。我算了一下,这样每个棚的材料费用和建造费用全部加起来是二万六,二十二亩地一共五十七万二千元,我收您五十五万元整。”

杨三明低头认真的考虑了一会,觉得自己原先是准备种两亩,现在种这么多,再坚持用原先的方案确实不妥,而且改的话也不影响自己的种植计划。于是抬头对王晓江说;“这样吧,我也不用你优惠,一口价五十七万二千元,但我要建二十个大棚和8个小棚。”

王晓江想了想点头说;“行,这个价格可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