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皮包公司
进了潘家园旧货市场,杨三明就直接向卖旧书的那条街走去,在临近一条横十字街的时候,杨三明看到了一家挂着牌子写着花鸟鱼虫、鲜花菜种的店面。想了想,就走进了店面,店里空间挺大,扑一进门,有种门里乾坤的感觉,林立着几个木制货架,货架上放着一些花,靠左边有一个玻璃柜台,里边放着一些小袋包装的种子,每一个还带着说明标签。
掌柜的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坐在柜台旁边,看到杨三明进来,抬起头看着杨三明,站起来问道。
“哥们,有什么需要?”
“我想买些蔬菜种子。”杨三明说道“你这有都有什么品种?怎么卖?”
小伙一愣,看了看杨三明的打扮,问道:“你需要什么种子?在哪里种?”
杨三明回答道:“二十来亩地的吧,大棚里种的?”
“你要的种子店里没有,我这出售的一般都是家里阳台上中的花木和观赏蔬菜。”沉吟了会儿又道“你要是种大棚的话,最好是去hd区皂君庙路农科院蔬菜种子门市部,那里的品种最齐全,而且有许多还是新品种。”
杨三明明白找错了地方,向小伙子掬了掬手说道:“那打扰了,我回头就去碰碰运气。”转身出了店。
在街上也不停留,径直来到一家看起来摆了很多书的摊子。什么养生的、练武的,种地的,挑挑拣拣的买了一堆书和杂志,拎着向老爷子的铺子走去,刚才电话里老爷子就说了,让他过来。
“你这小子,上次不是给你说了嘛,不要买东西来,老头子我啥都不缺。”杨三明进了铺子里,发现居然挺热闹的,两个小孩子正追逐嬉闹着,曹叔正在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说话,见到杨三明手上拎的东西,面色有些不渝。
杨三明笑嘻嘻的把手上的书放到旁边地上,说道:“曹叔,您看看什么东西再说啊,这位大哥是?”
“你好,我叫曹固,你就是我爸常提起的小明吧?”
那男人站起来和杨三明握了下手,笑着对杨三明说道:“你们聊。”
从杨三明坐下,和曹叔说了昨天卖书的经过,和今后的打算,并且讲了刚才去花鸟店里买菜中的糗事。
“什么大棚?要花这么多钱?”听说杨三明计划花几十万盖大棚,曹固问道。
杨三明解释了一下,说有差不多二十多亩地,自己也没盖过,只是估计的,具体要花多少,他也不是太清楚。
曹固一听,对杨三明说:“小李,我建议你先不要签协议,最好是注册一家农业公司,用公司的名义租地。这样的话,虽然需要交点税,但好处更多。一是将来政策有什么变化,影响也小一点;二来,村子里的人反悔的话,有回旋的余地,即使你将来不想租了,转让的话也可以避开村子;再说国家对农业公司在政策上还是有倾斜的。甚至你将来在京城还能以公司的名义开展蔬菜销售的其他业务。”
杨三明一听,感觉这个建议好,办了公司不说别的,自己也是个老总了,可是这公司怎么开,自己又不懂。于是赶紧向曹固求教:“曹大哥,这公司去哪里申请,需要什么手续?”
“我有个朋友是搞代办的,我给你问问”曹固说着,当面打电话给一个开代办公司的朋友为杨三明咨询。估计是那朋友离得不远,不一会这个叫李学渊的看着就很精明的男人就找了过来,曹固给双方作了介绍,并重申双方都是他的铁哥们。
李学渊听了杨三明的计划和要求,拍着胸脯说没问题,这事交给他办就行了,而且在听说杨三明要盖蔬菜大棚后,又推荐了一家专业建设温室大棚的公司给杨三明,还答应杨三明将来介绍几个开饭店的老板给杨三明认识。
杨三明看李学渊虽然长的不起眼,但是说话办事很灵活,又热心,貌似很有点门路,就生了结交的心思。所以也没跟李学渊客气,说帮忙就帮忙吧,正好看看这家伙的为人处事怎么样。
结果很令杨三明意外,李学渊一个星期就把公司手续给办好了,费用花销也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杨三明以前对中介这一行的一些道道多少也听说过一些,看这样子,李学渊基本上没什么隐瞒,能省钱的地方都给省了,办事儿很实诚。
杨三明很高兴,互相留了电话,要给中介费,李学渊说什么也不要:“不行,你是老固的小兄弟,我跟老固是铁子,为兄弟办事儿,应该的,你这不是寒颤我么!”
最后杨三明喊着曹固作陪,请李学渊吃了顿饭,算是初步联络了一下感情。
因为一直住在宾馆,也就没有频繁的进出空间。除了偶尔去着曹叔聊聊天,一般白天就猫在宾馆里看书,偶尔也上上网。
因为要开公司了,杨三明重点的学习一些公司管理方面以及运作方面的知识,有时也会向曹固大哥请教一些管理和销售上的问题。
开阔了眼界的杨三明这才知道自己原来那个找几个人盖个大棚,然后开始种菜,卖菜的计划又多么不靠谱。不说别的,光每天来回卖菜就不是一个人干的了的,别说还要管理二十多个员工种菜了。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租地盖大棚,二十组建一个自己的管理团队。
杨三明想起了自己的工友张旭,两人也相处了快一年了,尤其是之前好几个月在一块租房子住,杨三明觉得张旭这人还不错,办事认真,干脆利落,不怕麻烦,头脑灵活,最重要的是,人品挺可靠,很有些权衡决断的魄力。
所以在回去的路上给张旭打了个电话,约他一块出来吃饭,想跟他谈谈,看能不能挖他过来跟自己一块创业。毕竟现在除了一点钱,什么都没有,这边也得有熟悉情况的人帮忙,不然的话,实在让不放心出去。
杨三明从张旭的情况看,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待遇问题。果然,在听说杨三明答应他每月固定工资1500元,盈利以后每年会有5%的分红后,张旭果然如杨三明所料,表示愿意跟着杨三明一块做事。但是也表示希望月工资2000元,年底的分红可以降一点,杨三明想到张旭每个月都要给家里打钱,也就同意了,不过并没有降低分红比例。杨三明一直相信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友爱的人最可交了,这也是杨三明放心找张旭组队的原因。不然一个人对自己父母都没有的真心的人凭什么会对你好。
商量好后,张旭决定明天就去办离职,最迟后天就能过来。考虑到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找个办公的地点购置办公用品,这都要近两天就办完。杨三明就将买办公家具、文具用品的活交给了张旭,由他回来的时候带过来。杨三明则去村里找个好一点儿的办公场地,并联系租地事宜。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各奔东西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