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意外收获
第二天凌晨4点,杨三明就背了包包踩着三轮车奔向菜市场,以杨三明现在的身体素质,放开马力,6点多就到了菜市场。一路和熟悉的商贩们打着招呼,杨三明来到了自己的常用摊位上。和往常一样,杨三明的菜在9点左右就卖光了,把车子委托给卖水果的郭大哥,杨三明目前已经知道了郭大哥叫郭万里,是冀省人,主要是做水果批发生意。
出了菜市场,杨三明就坐上公交车直奔农大附近的一个集贸市场,来京城这么长时间,杨三明也不是小白了,他知道那个市场里有好几家书店,除了销售新书外还做旧书买卖生意,自己要买的书大多数在旧书堆里可以淘出来。进了其中一家叫“海华”的书店,只见几十平方米的书店里书架上满满的什么书都有,估计是因为星期天的缘故学生特别多显得很热闹。卖故事书神话书童话书的那些书架前站满了蹭书看的学生,呵呵,就是光看不买的那种。
杨三明信步逛了逛,走到堆满了旧书的书架前停下来,开始给自己挑书,先是在农业类书籍中挑选了《新编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最好的家庭种菜书》、《蔬菜种植技术大全》、《蔬菜无土栽培新技术》以及《常见菜100种》等几本关于蔬菜种植的书,然后开始在体育类书籍中开始挑选,其中有个架子上标注着师范大学体育系课本,他从中挑选了《长短跑》(上中下)、《篮球》(上中下)、《健美操》、《武术》等几本教科书,又在杂项中选了《八极拳》《咏春拳》《太极拳》等一些民间拳谱,走的时候看到一本《计算机网络教程》,打开看了看,发现是教人使用电脑上网和基础文档、表格编辑的一本书,感觉有用也戴带上了。结账的时候,收银的小姑娘看到杨三明这架式,这位下身穿着迷彩裤、白球鞋,上身穿着一件印着'知识青年到广大农村去'的t恤衫,标准民工打扮的哥们,实在是与他买的书联系不到一块,于是好奇的问道:“我说大哥,你是干什么的,怎么买这么杂的书?”
“我是种菜的,怎么种菜的不能学武术、玩电脑?”杨三明说道。
“能、能”小姑娘也感觉自己有点唐突了,有点不好意思,见杨三明书实在太多,还直接送了杨三明一个塑料整理箱。
离开书店后然后脑子这么一转又自嘲的轻声说道:“不对啊,哥们这段时间怎么净认识一些姑娘了,难道是月老他老人家现在有空想到哥们了不成?这是春天要来的节奏吗?”。
回到菜市场,找郭大哥取了自己的车子,在市场门口吃了碗安徽人都没怎么听说过的安徽特色小吃‘牛肉板面’,就踩着三轮车回家了。
到家后,拿出空间,这时候才发现那个隐约可见的萨娜图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自己的投影。杨三明犹豫了一下,将空间卵扔到嘴里吞了下去。短暂的痛苦后,进入空间,一下子就感觉到了空间的变化。杨三明开始观察起这片陌生的世界,天空不再是灰蒙蒙的,开始透着一点蓝,很明亮,有了那么一丝活力。接着又看向其他地方,感觉就不好了,地面上的杂物和骨骸倒是已经不见了,但地面上到处都是裂痕,好像一道道伤疤,看起来很狰狞,整片空间中没有一丝绿色,充斥着一股寂寞、苍凉的气息,好像要世界末日一样。只有靠近平台的一部分土地被恢复成了长条型的网格,那架银白色的机器人正停在那里,看来是时间到了。
方塔前的广场上,整片地面上到处都堆放着杂物,看起来已经初步整理过了,杨三明过去看了看,发现有一部分是不明的金属残骸,但大部分是地球上的已知物品,于是开始和阿福整理这些东西。
首先入眼的是一堆衣物,杨三明发现衣物中有棉麻制品,也有高档的绫罗绸缎,但无一列外都破损严重,杨三明想到这些衣物都是死人穿过的,于是唤过阿福,让他扫描记录了一下这些衣物的款式尺寸后,就把这些衣服通通都送到内核分解了。
然后是一堆木头,杨三明将自己不认识的捡出来,其他常见且没有标记的槐松榆杨等木头也叫阿福拿去分解了;
一堆书籍纸张,杨三明知道这东西几百年下来就是当年古人的一张草稿纸,放到现在都有可能很值钱,可这些书籍纸张大多都有所破损,需要专业修复。杨三明可知道在中国出售古董尤其是这些文史类的东西,你的提供合法来源,这么多东西,自己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去,而自己又不知道那些有价值,于是从里边挑出了两个保存完好的画轴,剩下的那些也只能让阿福搬到方塔中找个房间放起来,留着自己以后慢慢整理了。
还有一小堆铜钱和首饰的金属制品,杨三明看了看,大约有几千个铜钱,都是明代的,也不是什么值钱货,首饰大部分都是银铜制品,也有几个耳环和手镯是黄金质地的,但品相一般;有几块碎银子和六七个金豆子,也没有什么标记,一看就是流通之物。有几把柳叶刀,但都锈蚀严重,杨三明挥挥手让阿福将这些东西也收起来。
几个木箱,将个大的那些随意的打开了一个看了看,杨三明惊得目瞪口呆,箱子里的东西杨三明小时候在村里见过这玩意,只是保存的没有这么好,都坏掉了。这玩意是火统和虎蹲炮,可以明显看出是经过认真保养涂有油脂的,不然不会保存的这么好。这是军火呀,杨三明哪敢带出去,只能让阿福收好。
剩下的箱子中有一个是那种古代人们出门远行携带的箱子,箱子不大,一米长,30公分宽,20公分高,八个角都抱着铜皮,两边镶嵌有为了方便搬运的环形提手,箱子应该是樟木制的,这么多年还能闻到淡淡地樟木香气。打开箱子里边是三个锦盒,一个是长条形放在下边,上面放着一个40公分长的两个小的。
杨三明逐个拿出来,先打开那个最大的锦盒,只见里边是一把剑,这把剑剑鞘为木质,外蒙铜皮。铜质花瓣形剑首,内錾有天官、神鹿、仙鹤等吉祥图案,纹饰寓意“天官赐福”“加官进禄”“玉兔呈祥”,铜质剑挡,两端双龙相对,剑身为铁质,涂有油脂,看上去保存的很好,剑全长约八十厘米左右,未开刃,整把剑式样古朴典雅、颇具明代剑器风格。杨三明一眼就认出了这把剑是明代赏赐给二品以上武将的龙虎将军剑,非有大功勋者或圣眷者不可得。因为杨三明从小到大听说过无数次这种剑,要知道杨三明他们老杨家在朔方县定居好几百年了,据家里老人说当年的始迁祖就是因军功封世职而迁到朔方镇守的,明清两代一直是在籍军户,历代以来家族担任参将、总兵等高级武官的有二十多位,舅爷不止一次说过家里的祠堂曾经供奉着两把龙虎将军剑,可惜在10年浩劫的时候被红小兵抄走了,后来家里人反复打听过一直不知下落。
杨三明看到这把剑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剑送给舅爷,他老人家一定会很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