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继续:真诚而自然地沟通(1)
第7章继续:真诚而自然地沟通(1)
俗话说:“窗不开不亮,话不说不明。”从陌生人变成朋友,真诚而自然的沟通起决定性的作用。沟通是需要技巧的,要看清场合再说话,尽快找到双方最乐于交流的话题,打开对方的心扉。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恰当使用肢体语言,引导对方说话。
看庙拜佛,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是获得彼此认同的关键,但是,必须讲究场合。尤其是对于一个刚认识的陌生人,不注意这点,说一些不适宜场合情境的话,往往让你之前的一些努力瞬间化为无有。
场合是指双方进行沟通时的地点与氛围。场合有庄重与随便,自己人与外人,正式与非正式,欢快与悲痛,公开与私下之分。场合是决定双方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说,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那些善于抓住适当场合、时机的人,在与人沟通时往往能够十分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对我们将陌生人变成自己的朋友是大有好处的。
某地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地震的破坏力极大,房倒屋塌、残垣断壁的现象随处可见,更可怕的是还造成了几十条鲜活生命的消失。一家公司组织捐资救灾,派刘明代表公司到当地进行慰问。
到了灾区,刘明立刻组织人员给灾民发放物资。在发放的过程中,一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从对方所穿的衣服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志愿者。他干得非常卖力,汗水湿透了衣服也毫不在意。刘明很感动,拿起了一瓶水走到他面前说:“您真是太辛苦了,来,喝口水喘口气,歇一下。”
两个人直接坐到地上聊了起来。在聊的过程中,刘明得知,对方竟然是一家公司的老总,把公司的事情全放下到这里来做志愿者。刘明很是敬佩,于是就问他一些关于志愿者的问题,并说自己也想做志愿。对方很热心,不光做了详细的说明,还约刘明下一次一块来这里为灾民服务。
说话要有针对性,要看时机,要看场合,要看对象——因时而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我们跟一个熟人说话时尚且有所顾忌,何况面对陌生人,我们更是马虎不得。任何一种言语都是在具体的场合中使用的,并且受场合的影响和制约。修辞学大师陈望道谈到修辞的第一原则就是适应语境,而语境的第一要素就是时间和空间组成的运用语言的环境场合。
深圳有一家公司规模颇大,求职者自然是络绎不绝。张方已经失业两个月了,有一个朋友介绍他到这家公司去应聘。
凭着自己的优秀表现,张方很快就被这家公司的招聘官相中。招聘官让其马上办理相关手续。不料,张方在满心喜悦之余问了一句实在不应该问的话:“我能否过完节再来上班?”结果,招聘官表示她不再被录用。张方摸不着脑,要求给个说法,招聘官则躲进房里,不再出来。
随后不久,张方的手机响了,传来部门经理的声音,说他不该多说话,并明确告诉他:“我们公司永远不会录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不恰当的话的员工。”
这家公司的做法固然有矫枉过正之嫌,但留给张方的思考则是:在不恰当的场合,说一句不恰当的话,也会因此丢掉饭碗!
有一个导游带领旅行团乘车旅行,走到一座桥上,他指着窗外说注意这座桥,桥下的河就是柰河,过去这条河我们就到“阴间”了。结果可想而知。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一些人对旅途充满了恐惧,充满了不定数。故出行前都会祈祷,请求各路神明保佑。也特别讲究说吉利话,得到好的预兆。但最不该谈论的死的话题场合,导游居然还绘声绘色地谈到了死。
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可不要一开口就说出了不适当的话,让对方反感。
总结起来,看清场合说对话注意以下几点:
(1)比较安静的场合,比如在图书馆。别人在静静地看书,你与对方说话时就不要太大声,否则会影响别人的学习,还容易让对方误会你是一个没有分寸的人。
(2)私下与公开的场合。人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小圈子,称之为自己人。如你把自己小圈子里的事情、把你朋友的隐私说给对方听,对方一定认为你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你这朋友肯定没法交下去了。
(3)适合多说话的场合与不宜多说话的场合。比如,参加朋友的酒会,气氛应该是欢快的,你就不应该跟对方说一些沉重的话题或是一些影响气氛的话题;再如参加会议,与刚认识的人说话时尽量小声,内容也要简短,有什么话都要放到会后再说。
(4)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如果在别人的婚礼上认识了陌生人,跟他交谈时就不要说一些不吉利的话;而在悲伤场合更要注意,避免谈论正事,也不要说一些玩笑话。否则会给对方留下轻浮的印象。
欢聚场合不说扫兴话,困难场合不说风凉话,陌生场合不说冒失话,失败场合不说泄气话;庄重场合不说笑话,是非场合不说闲话,公开场合不说怨话。
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条件下生活的,在不同的场合,就应说不同的话,这样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沟通效果。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不光是一种“不会说话”的拙劣表现,而且还会给对方留下极坏的印象,甚至直接把对方“吓跑”。
选择一个好话题,让对方敞开心怀
懂得怎样毫无拘束地与人结识,能使我们扩大朋友的圈子,使生活多彩多姿。然而很多人都害怕和陌生人接触,“不知道如何开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些都是一般人的通病;例如在聚会上我们想不到有什么风趣或是言之有物的话可说;在求职面试时拼命地想给人好印象,却紧张得结结巴巴不知所云。事实上,无论何时,我们遇到不太熟悉的人时,心里都会七上八下,不知该怎样打开话匣子。
而有一些人,在与陌生人进行交往时,会很快找到双方的话题,并能获得对方的积极回应,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个人。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做的。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期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任职长达12年。他是身残志坚的代表人,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