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强化对方:恭维认同提问倾听中的
第14章强化对方:恭维认同提问倾听中的要点(2)
比如说与我们想结识一个医生,而我们对于医学完全是门外汉,这时我们就可以用问的方法来打开局面。“近来患流感的人好像很多,你们大概又忙于替人打预防针了吧?”一个和时令或新闻有关的问题,同时又切近对方的工作,这是最得体的。这样一来,便可以与对方谈下去。我们可谈下去的内容很多,从流感谈到环境卫生、谈到sars、谈到免疫、谈到中成药……只要他不厌烦,我们可以一直引他谈下去。
如果碰到房地产经纪人,我们可以问他近来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房价走向;碰到家电业的人,则可请教他国产电器和日本电器的性能价格比较;碰到教师,则问他学校的情形。总之,问话是打开对方话匣子的最好方法。
问话须注意的是,要问对方所知道的,问对方最内行的事情。如果我们不确知对方能否回答,那么还是以不问为好。例如问一个医生“去年本市患甲肝的病人有多少?”这是不容易回答的。要是对方的答语是“不大清楚”,这样不仅使答者有伤体面,而且会让双方都感到没趣,因此,要尽量回避这样提问。
其次,有关宗教及政治的观点要慎重提问,除非对方是一个专家或权威人物。因为普通人对宗教与政治各有各的立场和见解,他也不知道我们有什么用意,也不知道我们有无成见。聪明的人一般不会明确地答复这种问题,所以不问为好。
有些问题,在我们得不到圆满的答复时,可以再继续问下去,但有些问题问过以后就不宜再问。比方说,我们问对方住在哪里,如果他说“在朝阳区”或者说“在海淀区”,那么我们就不宜再问某街某号。如果他乐意让我们知道,他一定会主动详细地说出,而且最后还会补上请我们光临的客气话。举一反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是一样,适可而止,以免误事。
此外,在日常交际中还要注意,不可问别人东西的价钱、不可问报纸刊物的销售量(除非知道他的刊物是一流的,使对方说出而无愧),不可问女士的年龄(除非她是60岁左右的),不可问别人的收入多少,不可详问别人的家庭情况,不可问别人用钱的方法,不可问别人工作上的秘密,如企业股票上市价格等一些商业机密等。
凡对方不知道或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发问。问话的目的是引起两方谈话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没趣。如果我们的提问能使答者滔滔不绝、十分尽兴,那便是问话的最高本领。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发问的技巧。
问话是表示虚心,表示谦逊,同时也是表示尊重对方。“帮我把信寄了”就远不如说“能不能帮忙寄一封信?”后者使人听了觉得舒服。
同样,对某件事情不明白,就不妨请教别人,自作聪明是最吃亏的。一句坦白的、求教于人的问话,最能博得别人的欢心。
可是怎样提问呢?问话的方法有很多种,收效各有高低。高明的问法使人心中喜悦,而愚蠢的问话则会使对方失笑甚至反感。
李文宇在一家大公司做客服,刚刚开始接受新的工作时,她的客户主要是全球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他们谈到一些术语和概念,她一开始听不懂,但她并不会急于向对方弄清楚这个词的含义,而是很灵巧地向对方提问:您能否向我介绍一下贵公司talentpool是如何建设的?于是对方的回答自然让她明白了很多talentpool的含义。后来,她又在与其他客户沟通过程中同样听到了这个词,那时她不仅能迅速反应出talentpool的含义,而且她还发现这是一个共性话题,几乎和所有客户打交道时都能用。假如当初李文宇只是硬生生地问talentpool是什么意思,我想结果可能是:对方会解释给她听,但这样一来他原先的表达逻辑就被她打断了,而同时也意识到李文宇对这个行业不了解,于是他可能倾向于少说一些,或者只说浅层的东西让她知道,而这样一来,她所能从他这里学到的东西就很有限了。
由此看来,问话的方法是值得研究的。美国有些冷饮店因为一些客人喜欢在喝可乐时放个鸡蛋,所以服务员在客人要可乐时必问一句:“要不要鸡蛋?”某心理学家应邀到一家冰果店里去研究如何发展营业时,他就建议不应问“要不要加鸡蛋?”而应问“要一个还是两个鸡蛋?”
在沟通中的问话,最重要的是语气要温和,态度要谦恭。有些问话不可自己先表明自己的意见,与其问“你很讨厌他吗?”或“你很喜欢他吗?”不如问“你对他的印象怎样?”但有些却不妨先装成有“成见”。比如对一个60岁左右的老者问:“你今年也就60岁吧?”比问“你老今年高寿?”要好得多。
问话的奥妙千变万化。这里我们只简单地举几个例子,主要是要靠你自己去揣摩,因人、因地、因事而灵活运用。而你一旦掌握了聪明、轻松打开话匣子的能力,你人脉关系网至少比现在扩大一倍。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
善于倾听,体现我们的礼貌与智慧
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正在兴致勃勃地给人家口若悬河地诉说时,会被对方不经意的表情、手势或言语给打断了,这时候肯定有一种很沮丧的感觉,同时也会在心里对对方产生反感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这一点,对于我们与陌生人之间的了解很重要。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而且关系到能否与对方建立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而缺乏倾听不光会让我们显得无知、无礼貌,往往还会导致错失良机。
有一次一位顾客来跟乔·吉拉德商谈买车,乔·吉拉德向他推荐了一种新型车,一切进行顺利,眼看就要成交,但是对方突然决定不买了。乔·吉拉德百思不得其解,夜深了还忍不住给那位顾客打电话探明原因,谁知顾客回答说:“今天下午为什么不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儿子即将进入密歇根大学就读,我还跟你说他的运动成绩和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可你根本没有听我说这些话!你宁愿听另一位推销员说笑话,根本不在乎我说什么!我不愿意从一个不尊重我的人手里买东西!”
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最动听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少言。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倾听者能从中听到财富与机遇的脚步声。德怀特·莫罗是一名刚刚出道的外交家,受柯立芝总统之命出任墨西哥大使。
“这是一件很困难的差使,”布鲁斯·巴顿说,“墨西哥是山姆叔叔手上最敏感的一个手指头,到那边去做大使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鉴于此,对莫罗而言,第一次拜见墨西哥总统卡尔士的表现,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如何给墨西哥总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