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触动内心:掌握最打动人心的沟通方式
第17章触动内心:掌握最打动人心的沟通方式(1)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交际在我们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学会语言的使用技巧,掌握有力的沟通方式,是我们能够把陌生人变成朋友的有利工具。沟通方式有很多种,如恰当地称呼对方、幽默的谈吐、真诚地赞美、多替对方着想、多用你字强化对方的重要等等,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使用不同的方式,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态度谦虚,获得对方好感的利器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更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谦虚是人类的美德,对于人际交往很重要。一个人对自己应该有个客观的评价,实事求是,不贬低自己,也不抬高自己;既能坚持正确的观点,又能虚心向别人请教。谦虚的人在交际应酬场合总是有许多朋友的,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交往中受欢迎的人。
法国哲学家洛希夫克曾这样说过:“如果你想得到仇人,你就胜过对方,可是,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朋友,就让对方胜过你。”
这该作如何解释呢?因为当对方胜过我们时,那就满足了他的自重感。可是,当我们显出胜过对方时,那会使他有种自卑的感觉,并会引起猜疑和妒忌。
这句话可以成为我们结交陌生人时必须遵循的至理名言。
“胡庆余堂”是红顶商人胡雪岩毕生的心血。在世纪更迭、战火纷纷的岁月中,无数金字招牌都未能幸免于难,而“胡庆余堂”却以胡雪岩提出的谦虚诚信支撑了下来。
一天,一位老农到“胡庆余堂”买药,微露不悦之色,还不停地抱怨。掌柜的见老人是一个农夫,买的鹿茸也不多,就不耐烦地赶他走。
这一幕恰好被胡雪岩看到了。胡雪岩和颜悦色地问老人“是不是药店有什么招呼不周的地方?”
老人见胡雪岩谈吐穿着不凡,知道是个管事的人,就说:“药店的鹿茸切片放置时间太久,有些返潮,希望贵店不要提前将鹿茸切片,等有人来买时再切更好。”
掌柜的一听,辩解说“胡庆余堂”卖的都是上等鹿茸,并威胁老农夫不要在店堂内胡说八道。
胡雪岩对掌柜的摆了摆手说:“不要这样对老人家。”然后又对老人说:“您的建议我们马上就采纳,您以后一定会买到好的鹿茸,这次的鹿茸我们不收钱,希望您下次还能到‘胡庆余堂’买药。”当即下令鹿茸一概不得事先切片。
老农夫被胡雪岩的谦虚大度所感动,逢人就夸“胡庆余堂”货真价实,每次进城都会给胡雪岩送些土产,两人成了忘年交。
胡雪岩的谦和不仅没有失掉药店的声誉,反而让他赢得了老农夫对“胡庆余堂”的信任,他一生结识了很多这样的朋友。胡雪岩常对人说:“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朋友们都非常信任胡雪岩,信任“胡庆余堂”,百年老店就是在信任中传承到如今。
谦虚的人恪守的是一种平衡关系,即使周围的人在对自己的认同上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让别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非但如此,有时还能让别人感到高贵,感到比其他人强,即产生任何人都希望能获得的所谓优越感。
尤其是现在这个讲求合作的社会,一个人光靠个人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再能干的人,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如果多结交一些朋友,他们就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难题,而赢得对方信任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谦虚。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两大党派针锋相对,奥巴马和麦凯恩被推到了政治的风口浪尖。
当两个候选人为了谁更合适当总统,争论得热火朝天时,有些人却在处心积虑地想找到让奥巴马颜面扫地的故事,想让他败在自己过去不良的行为上。
可是,奥巴马生活中谦虚谨慎,工作中公正称职,身边的人都喜欢他,他已经赢得了大量精英支持者,没有人站出来戳他的脊梁骨。于是他们就在奥巴马的一次违章停车上做起了文章,指责他不是个奉公守法的好市民,哪堪一国之重负?
此时,获诺贝尔奖的贝克教授站出来说:“多数情形,人们犯规甚至犯法,并不是因为当事人很坏,是个坏蛋。相反,那完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贝克教授用自己的权威成功为奥巴马解了围,让奥巴马很意外,因为他完全不认识贝克教授。接着,贝克教授对媒体讲了个故事:一天奥巴马去纽约市主持一个会议,因为塞车眼看就要迟到了,和他一起到达停车场的是个老人,他们几乎同时看到了这个唯一的车位。
老人说:“年轻人,你的工作更重要,你先停吧。”奥巴马将车退了出来,做了个手势让老人停了进去,“我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还是您先吧。”这样为了开会不迟到,奥巴马就只有将车停在了外面并接受罚单。要说明的是,这个老人就是贝克教授。
如果奥巴马毫不谦虚地认为自己在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去争夺这个车位,那他就永远也得不到贝克教授的声援。
事实上,即使是朋友,也宁愿谈论他们自己的成就而不愿听我们吹嘘自己的成就。所以不要时时向他人夸大自己的成就,我们要谦逊,这样永远能使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