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开始:用最短时间走进陌生人的内心(3
第5章开始:用最短时间走进陌生人的内心(3)
人的情绪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能使自己与陌生人都能畅所欲言。所谓“合适的地点”可以参照以下几条:
首先,地点的选择最好是自己所熟悉的地方,因为人们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与人沟通没有拘束感,在心情上放松,容易取得优势,并可充分展示和推销自己。曾有实验表明,与同样的对象谈话,人们在自己的客厅里会比在别人的客厅里所表现得更自如流畅,同样的道理更容易说服对方,反之,改变环境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而又恰好是对方所熟悉的,这样便会引起恐惧难安,从而影响社交的成败。
其次,要选择在“我可以往,彼可以来”的地方,此语出自《孙子兵法》,这种地方被称为“通形”。即四通八达的地形。要本着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则,同时又有“有得则利,彼得亦利”的结果。
最后,选择的地点不能让对方产生屈就感和压抑感。尤其对方是老人、长者、女士,应该灵活变通,选择一些他们较熟悉的地方,而我们肯于前往,更能体现诚意和尊重,这是与陌生人良好沟通的开端。
行为举止优雅得当,让对方眼前一亮
要做一个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人,不管是在深藏内心的思想活动中,还是在表露于外的行为举止上都是这样。-——温塞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就是他展现在别人面前最真实的名片。
如果一个人站着时双手插在双肋,别在身后,或交叉在胸前,就会给人一副气势汹汹、吊而郎当的样子。坐着时,跷着“二郎腿”,用手托下巴,掏耳朵、挖鼻孔,身体前仰后磕,左右摇晃等,则给人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走路时歪走横行的走法总被人看不入眼,受到指责。
因此,无论是参加聚会还是到陌生人家里拜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眼里,因而,平时的举手投足都要注意,尽量给人一个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良好形象,这是你赢得陌生人好感的一大要素。
法利是一个行为举止潇洒大方的人,因此处处受到人们的欢迎。有一次,费拉德菲尔城举办“读书和读者”联谊会,当法利先生和其他党演讲者到宾馆去吃午饭的时候,在走廊遇到了推着餐车的女服务员。那些演讲者对这个服务员视若无睹,纷纷绕过餐车走了进去,而这位女服务员也没有任何表示,仍旧推着餐车向前走。这时,法利先生却向她走了过去,微笑着对她说了声“嗨,你好,我是詹姆士法利,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很高兴认识你。”说着,还把手伸了过去。
显然,这位女服务员没有料到法利先生会跟她打招呼,她很惊讶,嘴巴张得大的,随即,她意识到是法利先生在跟自己说话,于是,脸上绽开了甜美的微笑,双手紧紧地握住了法利先生伸过去的手,愉快地回答了法利先生的提问。
当他们吃完饭再出来的时候,马上有不少人围了上去,纷纷向法利先生问候,大厅里顿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不用问,一定是那个女服务员把自己的经历向伙伴们说了,所以才有这么多人问候法利先生。
这是一个成功人士在社交场合中平易近人,关于营造舒适、自然、轻松的气氛,从而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绝妙例子。
礼貌的举止行为是一种教养,更是无形的财富,举止行为的好坏,除了对人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外,对人的心理状况也有着一定的折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的行为举止也是一种语言,它是无声的,但是,有时比有声的言语更富有表现力,是许多有声语言无法比拟的。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培根
古人很早就对人的行为举止作过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也日益加深。温文尔雅、从容大方、彬彬有礼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文明标志。
1.走姿
从礼仪角度讲,行走时应步伐稳健、步履自然,给人留下宽容大度、矫健、轻快的感觉。即“走如风”,显示飘逸的风采。
行走时,步态应该自然轻,目视前方,身体挺直,双肩自然下垂,两臂摆动协调,膝关节与脚尖正对前进方向。行走的步子大小适中,自然稳健,节奏与着地的重力一致。与女士同行,男士步子应与女士保持一致。
总之,走相是千姿百态,没有固定模式,或矫健或轻盈,或显得精神抖擞,或显得庄重优雅,只要与交际场合协调并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的步伐,就应该是正确的。
走路时应注意的事项:双臂摆动幅度不可太大,约为45度左右,不要左右摆动。应保持身体的挺直,切忌左右摇摆或摇头晃肩。膝盖和脚踝都应轻松自如,以免浑身僵硬。多人一起行走时,不要排成横队,不勾肩搭背。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张奔跑。
总之,走路要体现自己的风格,给对方留下美好印象。
2.站姿
古语说“立如松”,即是说人的站立姿势,要像青松一般端直挺拔,这是对男子站立美的要求。对于女性而言,应当“立如芍药”,即追求婷婷玉立的风貌。
无论男女站立时,都要直立、挺胸、收腹、提臀,把重心落在两个前脚掌,眼睛平视,双臂自然下垂或者在体前交叉。站立时要注意克服僵直、呆板,要注意放松颈部、肩部,使关节能自由转动。
而两腿交叉站立的姿势给人以轻浮之举,手插腰间含有进犯意识的姿势,也不可双手插入衣裤中;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容易给人以嚣张的感觉。
3.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