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战例--失败的教训
愚蠢的人往往自诩高明。
蠢人论战,结果就是愚战。
愚战害己,更害人,千百万人头落地,只换来战史上的教训与后人的笑柄。
在战争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方的胜利并非由于其实力强大或动用了高超的谋略,而仅是出于对方的重大失误。在体育比赛上,这叫作对方失误送分。有时,对方的失误也可能是由于对手运筹帷幄,巧施迷雾所致,但也有些情况下一方的失误或愚蠢仅仅是出自他们自己固执一己之见和不顾实情的主观判断。我们把后一种情况称为“愚战”。
愚战于兵学也很有意义,因为它能告诉人们一些教训,指出战争中哪些是不该犯的常识性错误。俗话说,一将成名万骨枯。事实上,兵学也是在士兵的白骨堆上建立而发展的。人们企盼巧战的辉煌,但却更应该牢记愚战的沮丧,也许后者才是每个有志于兵学的人的首要课程。幻想成功之前最好先看看人家怎么失败的。勿使后人复笑前人。
蠢猪式的仁义--宋楚泓水之战
春秋时,诸侯争战,齐桓公脱颖而出,称霸中原,一时间代周天子作了中原诸侯的当家人,外却戎夷,内平诸逆,南征蛮楚,一时威名赫赫,四方景仰。
后来齐国贤相管仲一死,不免国事日非,到后来佞臣用事,把个垂死的齐桓公困死于宫中。世子昭出奔宋国。宋襄公集卫、曹、邾三国国师秦世子昭伐齐。
伐齐军事,因齐国诸贤臣内助,进行得十分顺利,很快就攻克临甾,使齐世子昭复国。
宋襄公是个志大才疏之君,一直羡慕齐桓公霸主地位,纪想有一日也能如此风光。加上宋国原是殷人之余,爵位是公,位列诸侯之上,虽长期以来,国弱势微,但在仪式、文化制度上却号称文献之邦,为各国所效法。宋襄公不知不觉,也有了优越感,认为自己位为上公,理应代齐为方伯,作一代霸主,名显于诸侯。
这次侥幸地奉齐世子回国,打了胜仗,心想齐是霸主,今天却由我来定君复国,那么由我来接续霸业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于是便想号召诸侯,代桓公为盟主。令人传檄各国,要在曹国之南会盟。
宋襄公这个念头刚出,引来国中重臣公子目夷,也就是人称子鱼的劝谏。这个子鱼是宋襄公的同父异母的兄长,本来他们父亲要想传位于子鱼的,但子龟认为襄公是嫡子,把国让给了他,因此襄公让他为上卿,很是倚重。
子鱼说,我国与齐相比,国土狭小,人才缺少,兵力也差得远,没有那个实力霸主。还是收下心来,好好治国,徐图进取才是。
可是,宋襄公野心一起,哪里肯收,执意要过盟主瘾,遂与诸侯盟于曹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