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于危难力稳大局
土木之变后,与群臣同样六神无主的皇太后随即让英宗之弟成王监国,代行皇帝职权,把担子放给了这个本就显得懦弱的藩王。
第二天,成王强打精神,召集群臣议。不想朝堂之上,大家却失声痛哭起来。把个成王哭得六神无主,胆颤心虚。好容易大
家哭够了。有人站出来求南迁避祸,还说这是天象所示。一时间一些胆小情事的人也随声附和起来,大家相继奏言道:现在京师老弱残兵不满十万,怎么能挡住那也先的铁骑,不如干脆以应天象,暂时迁都到南京避一避风头。
正在这群懦夫放言无忌间,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厉声喝道:
“建议南迁的人应该杀头!北京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势即去。你们不知道当年宋朝南渡的事吗?请召集勤王兵马,暂死守卫京师。”
于谦一番义正辞严的话,极大鼓舞了那些有心抗战的大臣,而那些刚才附和南迁的大臣闻言也不由得羞愧得低下了头。
成王被于谦的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少有大志,勇于往事,常以文天祥的榜样,矢志报国,他言志的“咏石灰”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之句,生动地表达了他一生的志向。中进士后,为官清正廉洁,政绩卓着。时任兵部左侍郎,由于尚书暂缺,故主持兵部,在此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毅在挺身而出,担起挽救危局的重任。
于谦知道,要想保卫京师安然无恙,有两件大事必须首先办。一是筹粮,二是招集兵马。当时,明朝在通州储有粮食一百多万石。如果不赶急取回,很可能就会资敌,但官府一时没有那么多车辆人手。于谦想了个好办法,他一面下令让应天府集中所有车辆运粮,一面通知所有在京的文武官员自今年九月到明年五月的禄米,统统预先到通州支取,让这些官员自行运粮。同时通告凡京城有车的人家,能从通州运米二十石者,赏给脚钱一两。这样一来,通州的储米很快就都运进了北京。手中有粮,守城就有了底。
在筹划运粮的同时,于谦马上派人整顿北京的兵马,安抚土木堡逃回的败兵。传檄取各地勤王人马,火速赶赴京师。命令一下,河南、山东、江北等地的军队纷纷赶赴京师,得了这几支生力军,京师守备力量大大增加,慌乱的人心逐渐稳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