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之戒--赤壁之战
东汉未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扫灭吕布、袁术、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遂有鲸吞天下之志。
刘备也是汉末群雄中的非等闲之辈,曹操与他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就他与刘备两个。刘备被曹逐出中原,寄寓荆州,而他却一心等着刘表一死,好去摘取荆州之地,作为安身立命的基业。
可是,早已虎视耽耽的曹操却不容刘备得志,乘刘表新亡,二子不和的机会,采纳谋士之计,先声夺人,出兵迫降了刘表次子刘琮,战退意欲夺取江陵的刘备于当阳长坂坡,占领荆州与江陵,收降了十几万荆州水陆军,实力大长,遂起鲸吞江南之心。
这样,困守江夏与夏日的刘备与占据江东的孙权,都暴露于曹操的兵锋之下,情势逼得他们联合起来,一场救亡图存的大战就要开始了。
孙刘联盟的建立
这场好戏的主角曹操,由于一连串的巨大胜利,特别是占领荆州的胜利,几乎就象是捡来的,变得不冷静起来,整个曹操军队上下,也弥散着骄傲自满情绪,觉得很快就会扫平江南,一统天下了。曹操此时统带的军队不过二十万,还半数为新降的荆州军,人心未附,可他却认为时机已到,可以立即进攻江南。他写了一封骄态四溢的信给孙权,说:
“近来我奉诏讨叛逆,大军南下,刘琮束手而降。现在我率领
水陆军八十万,想与将军会猎于江东。”企图吓降孙权。
再说虎踞江东,承父兄基业的孙权,虽说无逐鹿中原之大志,但自保之才有余。他与谋臣鲁肃早就注意到雄心勃勃的曹操动向,当刘表刚一病死,鲁肃就向孙权建议以吊表为名,前往荆州,联络刘表之子及刘备,准备抗击曹操。
当鲁肃行至夏口,就听说曹操已兴兵南下,行至南郡,刘琮就已投降,刘备正向南撤退。鲁肃于半途遇到了刘备,向他建议派心腹之人去与孙权联络抗曹之事。刘备欣然接受了鲁肃的建议,当他们退至夏口时,诸葛亮也认为必须赶紧与孙权联络,刘备遂派他前去江东会见孙权。
诸葛亮一见孙权,就以激将法说之,告诉他曹操当今的确是声势浩大,威震海内,如果您要是度量着可以与之抗衡,就速作决断,挥兵与之战,如果不能,就趁早投降,象现在这样,外有服从之名,而实际上犹豫不决,当断不断,迟早要大祸临头。
孙权被诸葛亮一激,还真的拿出了血性勇气,当下表示要抗击曹操,转而询问起刘备的情况来。
诸葛亮告诉孙权,刘备虽说新败于长坂,但手中尚有二万余人。而曹操长途跋涉,士卒疲备,士兵又不服水土,荆州军民归附曹操人心未服。曹操此时的军势,正所谓强弩之末,现在连一叶薄绢也穿不透了。您只要派一员虎将将兵数万与刘备联手,必定能打败曹操。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觉得胆气足了不少。正在这时,曹操的恐吓信到了。江东人士,在“抗曹”与“降曹”的问题上,各执一是,争论不休。以张昭、秦松为首的主降派认为曹拥有荆州水师,兵强马壮,且长江之险已与江东共有,双方众寡悬殊,且我方有利条件已丧失,所以以降为宜。
但是鲁肃坚决反对,认为谁都可以投降,唯有孙权不可,因为无法安置,找不到归宿。
孙权倾向鲁肃的意见,但心里还没有底,遂找来周瑜商议。
周瑜是坚决主战的人,他一见面就给孙权打气说,说孙权割据江东,已历三世,地方数千里,兵精粮足,怕什么曹操,就是曹操不来,还要去找他呢,何况他自来送死。
接着,周瑜又为孙权分析了当前势态,指出曹操军队的弱点。他认为曹操有三忌,一是北方未平,关西有马腾、韩遂在:二是北方士卒精于骑射而不惯舟楫,现在舍长就短,为兵家大忌,三是北方人远涉江湖又值隆冬,必生疾病。曹军有此之忌,却冒险而来,所以他认为只要孙权给他精兵三万,就可以击破曹军。
孙权听罢周瑜的意见,十分激动;遂下决心联刘抗曹,当众拔出佩剑砍下案头一角说:
“今后诸将吏若有再说投降者,视同此案。”
当天的晚上,周瑜与孙权商议作战部署,周瑜又详细为孙权剖白了曹军可以战胜之由,认为曹操口称八十万大家,其实是吓唬人的,实际,曹操带领的北方军队不过十五、六万且疲备不堪,多染疾病,而收编的赳表军队不过七八万,且心怀疑惧,这样的军队,虽多但并不可怕。
孙权当即调拔三万精兵付于周瑜,让他与刘备会合,共破曹操,若胜,他将亲自出马,与曹操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