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兵之则
戚继光特别重视选兵,在他看来,一支军队士卒选拔是否得当,是它能否练好的关键。在这方面:他是有过教训的,当年初至浙江剿倭,他好容易争来了三千兵卒,以为严加训练就可以变为精锐之师,不想这批兵痞却是不可雕之朽木,虽然经过训练稍有起。色,但总的来说成效不大,不得已,他遣散了旧军,另从农民和矿工中募成新军,这才有了战无不胜的“戚家军”。
戚继我一向主张,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主要看效率。他从亲身经历出发,反对选用“城市游滑之人”和形形色色的“奸巧之人”,他挑兵吸选那些“乡野老实之人”。对原来的选兵标准“丰伟”、“武艺”、“力大”、“伶俐”四条,他认为虽然不能说错,但在实际中往往是虚设的牌位,因为现实中能符合这四条的人太少了,很难找来当兵。戚继光挑兵是把精神品质、相貌以及胆量力气综合起来考察的。首先品德须佳,忠厚老实者方才收录,其次品貌要端庄,戚继光在这里还引入了“相面之法”,选兵“忌凶死之形,重福气之相”。其后又须有体力,至于武艺的有无,倒无关紧要,因为武艺不精可以教习,而品劣力亏者就不是短时期可以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