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建学堂
在刘勇选好了学堂的地址后,他便马不停蹄地召集了最近新来务工、被安排在修房子的百姓。
这天,阳光正好,刘勇站在选定的学堂地址前,向大家宣布了学堂建设的计划以及他对大家的承诺。
“大伙们!咱们村要建学堂啦,就选在这块地上。接下来就靠各位的力气和本事,把这学堂给建起来!我在这里给大家承诺,这学堂以后免费为村里所有孩子开放,只要到了年龄都要去学习,直到16岁,并且书籍都免费提供。”刘勇大声说道。
消息一经传出,村里可就热闹了。工地上的工人、作坊里工作的村民,还有那些正在修路的,都在热烈地讨论着。
在工地上,几个工人一边干活一边聊。
“刘老板这事儿办得真是漂亮,咱们村的孩子有福了。”一个工人抹了把汗说道。
“可不是嘛,以后咱们的娃也能读书识字,说不定还能有大出息。”另一个工人笑着回应。
“刘老板真是个大善人,这得花不少钱吧。”
“人家刘老板有本事,也有这份心,咱们可得把这学堂建好喽。”
作坊里,几个村民也在谈论着。
“听说要建学堂了,还免费让娃上学,刘老板真是太好了。”
“就是啊,以后咱们村的风气肯定不一样。”
“那咱们干活也得更卖力,不能辜负了刘老板的一番心意。”
修路的人群中也在说着。
“这学堂一建,咱们村算是走上正道了。”
“没错,以后孩子们有了文化,咱们村就有希望了。”
而刘勇,并没有去监工。他相信村民们的热情和责任心,放心地让大家去干。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堂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学堂还在建设的同时,造纸作坊也已经完工了。刘勇安排了几千人进入作坊开始有序的生产。
造纸作坊里,工人们紧张而忙碌地操作着。由于没有现代化工业,全靠手工,工序复杂繁琐,每个人平均每天只能生产十张左右的纸。
从原材料的处理,到制浆、抄纸,再到小心翼翼地晾晒,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人们精心操作。
“大家都仔细着点,这纸可金贵着呢!”刘勇在车间里叮嘱着。
“刘老板,您就放心吧,咱们都知道轻重。”一位工人回应道。
在晾晒区,工人们轻手轻脚地摆放着纸张,生怕弄坏了。
“这太阳可得给点力,赶紧把纸晒干咯。”
“是啊,这工序太复杂,可不敢出岔子。”
刘勇在车间里来回巡视,不时地指导着工人,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大家都加把劲,咱们的纸可是要畅销各地的!”刘勇大声鼓励着。
“刘老板,您就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工人们齐声回应。
如今,这造纸作坊每天能生产出约几万张纸,虽然数量不算多,但质量上乘。纸张光滑细腻,吸水性好,用于书写字迹清晰流畅,与穿越前中国的书写用纸都有得一拼。
安排好了作坊的生产,刘勇又想到了村子未来的发展。他深知,要想让村子不断壮大,就得有足够的土地。于是,他安排了一些工人去砍伐树木造纸,并且为将来扩建村子开荒做准备。
在一片山林中,工人们手持斧头,卖力地砍伐着树木。
“大伙注意安全,别砍伤了自己。”负责的工头喊道。
“知道啦!”工人们应着。
刘勇来到这里查看情况。
“进展如何?”刘勇问道。
工头抹了把汗:“刘老板,一切都按照您的吩咐在进行,就是这活儿可不轻松。”
刘勇拍了拍工头的肩膀:“辛苦大家了,咱们都是为了村子的未来。”
这边忙活着,那边学堂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工人们加班加点,都想让学堂早日建成。
刘勇在纸做出来以后,看着那一堆堆洁白的纸张,心中又开始盘算起新的计划。
这天,他叫来了二十多个匠人。
“兄弟们,咱们这纸是造出来了,可我又想到一个事儿。光有纸不行啊,得制成书册,这才能方便大家使用。但如果单纯地靠着书写,那得是多大的工程啊!”刘勇皱着眉头说道。
一个匠人说道:“老板,这确实是个难题。咱们这么多人,要写多少日子才能写出几本啊。”
另一个匠人接话道:“要不咱们多找些会写字的人来?”
刘勇摇了摇头:“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成本太高。其实我跟一个云游的老道士学过活字印刷术,咱们可以自己做活字印刷来印书册。”
大家一听,眼睛都亮了。
刘勇接着说道:“这活字印刷术得精心琢磨。首先,咱们得准备大量单个的活字,用木头雕刻,每个活字的高度和大小都得一致。然后把需要印刷的内容,通过挑选活字进行排版,这可是个精细活儿,一点都不能马虎,每个活字都得摆放准确。排好版后,在活字上均匀地涂上一层墨汁。
接下来,准备一张和排版区域大小差不多的纸张,轻轻地覆盖在涂好墨的活字上。然后用一个平整的工具,比如一块光滑的木板或者石板,轻轻地在纸张上按压,让墨汁能够均匀地印到纸上。
为了提高效率,咱们排版好一套内容后,可以多次印刷。再做一个简单的架子,把排版好的活字固定住,方便操作。
还有啊,这按压纸张的力度和速度也得掌握好,不然印出来的字就不清晰、不均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