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茅台
刘勇在酒坛装满后,做了一番精心的安排。他将五十名瑶族勇士分成两组,一组留在家里等待他归来,另一组则跟随他前往修仁镇上。
出发前,刘勇对留在家里的那组人说道:“兄弟们,你们在家守好,等我回来。”
随后,刘勇带着另一组人踏上了前往小镇的路途。
到了镇上,刘勇并没有和从前一样就在街道上摆摊叫卖。他深知,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强,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店面。于是,他带着众人直奔牙行。
在牙行里,刘勇经过一番挑选和讨价还价,最终花二百两银子购买了一个位置不错的店铺。
“这以后就是咱们的根据地了!”刘勇充满信心地对身边的瑶族勇士们说道。
接下来,便是一阵忙碌。刘勇带着人热火朝天地把店铺收拾得干干净净。他们扫地、擦窗、整理货架,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加把劲,早点收拾好!”刘勇一边干活,一边给大家鼓劲。
经过半天的努力,店铺焕然一新。
“来,把咱们的酒运到店里!”刘勇一声令下,众人齐心协力把酒坛搬进了店铺。
看着摆放整齐的酒坛,刘勇满意地笑了。
“明天,咱们就要在这里正式开业,让咱们的酒在这小镇上打响名声!”刘勇充满期待地说道。
夜幕降临,刘勇带着疲惫但兴奋的众人找了个地方歇息,为明天的开业养精蓄锐。
茅台定价是500文一坛并且只有二斤,比以前散卖的价格贵了不少。开业第一天,很多认识刘勇的人都因为好奇上门来看。
“刘勇啊,你这酒咋卖这么贵?”有人问道。
刘勇笑着解释:“这可是新包装的精品酒,品质上乘,所以价格高些。”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冲着和刘勇的交情,购买了一些。但一整天下来,不过卖出去了二百多坛。刘勇这次镇上一共带了2000坛,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着急。
晚上打烊后,刘勇和瑶族勇士们围坐在一起。
“今天卖得不算多,不过没关系,这才刚开始。”刘勇给大家鼓劲道。
一名瑶族勇士说道:“刘大哥,这价格是不是真有点高了?”
刘勇摇摇头:“咱们的酒品质好,值这个价。明天咱们再想想办法,多招揽些客人。”
第二天,刘勇让大家在店门口吆喝,介绍茅台酒的独特之处。
“快来尝尝茅台,口感醇厚,香气扑鼻!”
路过的人们听到吆喝,不少人被吸引进来。这一天,销量比第一天好了一些,但也只是卖出了三百多坛。
刘勇心里琢磨着,这样下去可不行。他决定亲自带着酒去拜访镇上的几家大户。
“老爷,这是新出的茅台酒,您尝尝。”刘勇恭敬地向大户推荐。
大户品尝后,觉得不错,便买了几十坛。
靠着这样的方法,茅台酒的名声渐渐在镇上传播开来。几天之后,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都能卖出不少酒。
刘勇看着逐渐减少的酒坛,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刘勇在镇上的生意稳定后,开始着手寻找一个合适的人来管理店铺。这一天,阳光洒在店铺的招牌上,刘勇站在店门口,目光在众多瑶族勇士身上扫过。
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和考量,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位名叫阿泽的瑶族勇士身上。阿泽身材中等,眼神清澈而聪慧,整个人透着一股沉稳的气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刘勇把大家召集在了店铺后的院子里。众人围坐在一起,脸上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兄弟们,咱们的生意在镇上算是站稳脚跟了。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刘勇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经过我的观察和思考,我决定让阿泽兄弟来当咱们镇上店铺的掌柜。”
众人的目光纷纷转向阿泽,阿泽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了惊喜和感激的神情。
刘勇接着说道:“我发现咱们瑶族的兄弟真是藏龙卧虎啊,原来几乎每个人都读过书。听说很多大儒在隐居后便在族内传播文化,学生的功课很多都是刻竹书,所以族内书籍越来越多,这真是太了不起了!”
刘勇的话语中充满了敬佩和赞叹,“阿泽兄弟不仅读过书,算数更是十分拿手,我相信他一定能把咱们的店铺管理得妥妥当当。”
阿泽站起身来,向刘勇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说道:“刘大哥信任我,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会尽我所能,让咱们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众人纷纷鼓掌,表示对阿泽的支持和信任。
就在刘勇留下四名瑶族勇士与阿泽后便带着这段时间赚的钱去购买了大量的高粱,并且让瑶族勇士分头购买了很制造酒曲的材料,这次依旧是多购买了上次多购买一样的一样的材料,然后又去购买了二千斤食盐还有二千斤猪肉就带着物质和剩下的二十名瑶族勇士返回了村里,从那一天起,阿泽正式成为了店铺的掌柜。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店铺,认真地盘点货物,仔细地记录账目。他对待每一位顾客都热情周到,无论是询问价格还是讨价还价,他都始终保持着微笑和耐心。
刘勇等人回到村子以后,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得知陶瓷作坊已经完工。
“走,咱们去看看。”刘勇兴致勃勃地说道。
一行人来到陶瓷作坊,只见崭新的房屋,整齐摆放的工具,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刘勇边看边点头:“不错不错,这作坊建得有模有样。”
参观完陶瓷作坊,刘勇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对身旁的李大爷说道:“李大爷,我寻思着,咱们再给陶瓷作坊找十个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工人。他们酿酒可能做不了,但都是一个村的,也不能不照顾一下。”
李大爷赞同地说:“刘勇,你这想法好,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衬就帮衬一把。”
说干就干,李大爷很快就找来了十个年龄稍大的村民。
刘勇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说道:“叔婶们,以后就在这陶瓷作坊干活,咱们一起把这生意做好。”
村民们纷纷表示感谢:“勇娃子,你真是个好心人。”
就这样,陶瓷作坊又增添了新的力量,大家干劲十足,作坊的生产也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