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陈参一面对经理的夸赞,神情却仍非常淡定,只是谦和一笑:
“您过奖了,这都是我该做的。希望通过这本书的推出,能够唤醒更多人的革命意识,共同参与到救国强国的洪流中来。”
经理原本在没有见到面前,也曾暗中猜测过他的为人。此刻见身为翻译家的对方竟是如此虚怀若谷,心中亦很是佩服,便又笑着说道:
“陈先生,外面雨大,我看你们方才进来的时候没有拿伞。要不然这样,你们先在这里等一下,我去后面给你们取伞。”
陈参一本不愿意劳烦旁人,又见经理如此恳切,便也就向其道了声谢,继续坐在椅子上等候。
稍倾,经理刚刚拿着伞从里面出来,便被不知何时等在门口的青年叫住。
“先生,不好意思,向您打听件事。”
经理停住脚步,狐疑的看着自己身旁这个说话时带着浓重湖南地方口音的青年。
“里面的那位先生是谁?”青年焦急的探问着,
因担心被对方误会,在提出问题后,他又继续补充道,
“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方才在无意中听你们提到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故此才冒昧打探,还请不要怪罪。”
经理呼了口气,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笑着向青年摆了摆手:
“里面的人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翻译家陈望道,刚刚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
青年听到这话,登时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伸手拉住了经理的胳膊。
“《共产党宣言》出了完整版本?这可真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先生,能麻烦您帮我引荐一下陈先生吗?”
“这.....”
经理不禁有些语塞。他原本想要拒绝,可看到青年如此热忱,最后也只能勉强答应。
“好吧,你随我来。”
青年欣喜的答应了一声,跟在经理的身后来到陈参一的面前。
经理先将伞递给了俞秀松,随后笑着对陈参一说道:
“陈先生,这个年轻人也曾读过《共产党宣言》,他说想要拜会您。”
陈参一的眼神中掠过一丝讶异,在上下打量了一番面前这个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后,问道:
“你好,不知该如何称呼?”
青年听对方发问,连忙双手抱拳,深施一礼。
“先生好,我是湖南湘潭人,名叫毛润之。”
众人听到这个名字,登时同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你可是曾经在《民报》上发表过进步文章的二十八画生?我以前曾读过你的文章,写得可真好!”
施存统快步来到毛润之的身旁,急切的探问道。
毛润之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后又对陈参一谦虚的说道:
“哪里我还年轻,思想上未免会有幼稚之处,还请先生多斧正。不瞒先生说,我之前也曾在北大当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管理员,跟着守常先生历练。那时便曾在他的指导下,从报纸上看到过《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理论文章。并且他还跟我说,有一个好朋友叫做陈望道,很有才气。只是一直无缘得见先生之面。后来,我离开北平,辗转来到上海,听其他人说先生在义乌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又因无缘见到先生心中深感惋惜。方才听经理说这本书终于问世,并且先生就在此处,因此特来道贺。”
陈参一和施存统一样,之前也曾在《民报》上看到过毛润之的文章,对其的革命思想很是认同。只是没想到对方竟是这般年轻,想来日后必会有所大成。故此,便也希望能够结交这位小友。
想了一想,他请经理当场印刷了一本册子,拿着笔在扉页上题上了自己的名字,用双手拿着递到了毛润之的面前。
“润之小友,既然你以前曾在报纸上读过《共产党宣言》,那么咱们就算是有缘。这本书送给你,希望能够带来一些帮助。要知道,救国图存并非只是简单的几个人就可完成的事情,需要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咱们虽然今天只是匆匆见了一面,但我坚信,你将来必定会成为共产主义革命阵营的中坚力量,在救国大业上发挥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力量。”
毛润之看了一眼《共产党宣言》,伸手将书接了过来。随后又抬头看向了正热切看着自己的陈参一,唏嘘的说道:
“多谢先生的指点,不瞒您说,我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努力的寻找着救国的答案,到底是怎样的理论才能真正挽救中国的命运?之前在北平幸得守常先生的指点,深知唯有共产主义才是唯一适合中国崛起发展的革命真理。今天有幸在这里得见先生,并且拿到了如此宝贵的礼物,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先生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珍藏这本书,只要有时间便会反复研读,争取早日将这其中的道理吃透。”
陈参一见毛润之如此聪慧,很是高兴。笑着说道:
“你有这般的悟性,将来必定会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我期待着你的成功。”
青年感激的向陈参一鞠躬道谢,在众人的目送下,转身快步走出了印刷社。
陈参一凝视着门口,情绪久久无法抽离。不知为何,冥冥之中,他突然觉得锦绣中华大地的命运在未来的某一刻将会和方才离去的那位青年紧紧的绑在一起,休戚与共,日月同光。
“先生,咱们该回去了。”
施存统见先生呆在原地,便在一旁说道,
“今晚先生还要去给上海工会的工人们做演讲,接着还要去给农校和妇校的学生上课,向他们传授新文化知识。而且下周一《新青年》的特别刊物就要出刊了,先生还得在这短短的几天里组稿校对。革命尚未成功,您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忙呢。”
陈参一定了定神,笑着侧头对施存统和俞秀松说道:
“你们说得没错。不过现在咱们有了自己行动的革命纲领,只要齐心协力,未来就一定会胜利的。到那时,中华大地便会焕发青春活力,万重江山也会更加具有诗意。”
说完,三人向经理道了声谢,撑着伞匆匆赶赴当晚的演讲现场,继续为了未来革命的胜利竭力奔走呼喊。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句话是陈参一此生所信奉的格言,也是他永恒不变的追求。他一生都坚持以共产主义为信仰,在信仰中度过不平凡的人生,从没有一刻放弃过追寻真理的初心与信念。
《共产党宣言》出版后不久,很快便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华夏大地迅速传播,受到了全国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
随之,在这本纲领性书籍的影响与感召之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无数共产主义者高举革命大旗,为推翻反帝反封建专政统治进行着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与斗争。
百年来的实践表明,正是千千万万个共产党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抛头颅洒热血,追求真理和信仰,才能最终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苦难,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而陈参一与他所翻译的这本《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便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信仰的理论**,在党史中熠熠生辉,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