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 山河万重 - 长河熠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山河万重 >

第九十五章

“好啊!你们真是办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经亨颐伸手拍了拍男生的肩膀,夸赞的说道。随后,他又侧头看向了身旁的赵元任,征求道:

“此次施存统和俞秀松他们胜利了,咱们这些做先生的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依我看,要不然就把今天参与游行活动的所有浙一师学生的下一年学费全部免去,你看如何?”

赵元任和‘四大金刚’听到这话,顿时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浙一师虽说是培养师资力量的专业院校,但同时也是由个人创办的私立,因此相较其他公办院校来说,收费也较为高昂。况且这次本校参加游行的有两千多人,占了在校学生人数的大多半。所以经亨颐的这个决定可谓是相当冒险,不仅接下来一年的费用要紧紧巴巴,搞不好甚至有可能都会被拖累破产。

想到这里,赵元任提议道:

“子渊,作为副校长和校董事会成员,我理解并支持你的这个想法。只是这一年的费用属实是有些多了,不如减半?”

经亨颐摇了摇头,斩钉截铁的说道:

“绝对不能这么做,这些学生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勇敢的走上街头,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振臂高呼,那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既是英雄,就应该享受到相应的待遇。我知道你担心接下来学校的开支会出现问题,放心吧,我就算是去抬去借,也会维持正常运转的。”

赵元任和‘四大金刚’见经亨颐这般决绝,尽管仍有些许担心,却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便纷纷点头表示支持。

不过话说回来,经亨颐做这个‘不计后果’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当初,他接受李叔同的建议后,为学生们采买手风琴的钱便是从杭州最大的钱庄里借来的。在学校的经济得以好转后,他又摇身一变成为了该钱庄的股东。所以,经亨颐所说的话不过是他所作出的又一次‘冲动’的决定罢了。

只有经亨颐知道,自己并不是冲动,而是对国家的热忱。这钱财原本就都是些身外之物,更何况如今又是这样的特殊时刻。若是真的能够通过散尽钱财来唤醒更多人的革命意识,那他就算是彻底破产也是甘愿的。

杭州的这场学生运动就这样在轰轰烈烈中结束了。然而,在经由这件事后,每个参与的师生心中却都再难平静。尽管日子表面看来又恢复到了先前的沉寂状态,但他们却知道,革命的星火早已悄然播撒在自己的心中,随着时间慢慢的沉淀,静等着在下次事件出现时的全面爆发。

三日后,黄昏。校长室的门大开着。经亨颐独坐在办公桌后面,低头看着手里的电报,目光中满是感伤。

忽然,有人在外面轻轻扣响了门板。经亨颐抬起头来,见陈参一正站在门口,疑惑的看着自己。

“进来吧!”

经亨颐起身来到门口,看到陈参一进屋,轻轻将门关上。

“校长,您找我?”

经亨颐没有回答,只是脚步沉重的转过身去,从桌上拿起了电报,默不作声的递到了陈参一的面前。

陈参一愕然的看着经亨颐,尽管对方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他此刻的心中却仍然生出了强烈的不安。

默了一默,陈参一接过了电报。不过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他的整个人就像是石化了一般,目光再也无法从那上面移开。

“他们虽说为国牺牲死得其所,但毕竟太年轻了些。”

经亨颐露出了不忍的表情,他长长叹息一声,脚步沉重的来到窗边,背对着陈参一说道。

陈参一的鼻子突然一阵泛酸,尽管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最终却仍是失败了。只能任凭那调皮的泪水决堤泛滥。

这封电报是守常先生拍来的,除了向经亨颐简单的介绍了北平五四运动的情况,还特别提到了陈参一最亲密的两个朋友郭钦光和刘增光的近况。

据说,五四那天,身为青岛人的刘增光头戴白色孝帽,身穿白色孝服,抱着写有‘还我青岛’四个毛笔大字的木牌跪在大门紧锁的市政府外面,他的身后是数千名来自北平各个学校的大中学生,每个人都是怒容满面,边高喊口号,边要求市长出来见面。

然而,尽管他们喊破了喉咙,那些往日从不将百姓的担忧挂在心上,只知道一味盘剥的官员就是不肯出来。一个个像是避猫鼠一样躲藏在办公室里,眼睁睁的看着学生‘折腾’。

刘增光见始终不见人影,悲愤中,万念俱灰的他从腰间抽出了一把锋利的小刀,当众切断静脉,以自杀的方式殉国。

其他的学生见死了人,再也无法控制住激动的情绪及强烈的悲愤。有几个男生首当其冲爬上高墙跳进院子,合力将大门打开。学生们如同浪潮一般涌入院子,直奔市政府办公室,将早已被吓得瑟瑟发抖的官员一一抓住,押到院里给予批判与谴责。

随后,他们又一鼓作气的砸了日本商店和药店,联合爱国民众将日货全部销毁。

经由这件事,特别是亲眼目睹了好友惨死后,郭钦光更是心如刀绞。他原本就有肺病,此时再加上上火。在游行的过程中,猝不及防吐血倒地,被学生们火速送往了医院。

虽经医生紧急诊治,却仍未有半点起色,当晚便在巨大的悲愤当中吐血身亡。

而郭钦光和刘增光,也因此成为了这起事件中的两个殉国者,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五月四日这天。

陈参一又接连失去了这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心中顿觉剧痛难忍。

“他们曾经跟我说过,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优秀的记者,像邵飘萍先生那样写出能够揭露社会现实,反映真实情况的好文章,争取让每一个有良知的爱国民众都能够投入到救国图存的洪流当中来。”

他低头看着电报上的文字,声音颤抖的说道。

两个月前故友说过的话此时仍在耳边萦绕,今生却再也无法寻到他们的影踪。这是国之损失、民之哀伤。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将永远无法弥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