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棋局
江瀚文这个时候已经下了狠心,既然这些小鬼子不给他机会,这个时候他也就没有必要给这些小鬼子机会了,当下二话不说对着这几个小鬼子就杀了过去。
其实这个时候山口五雄看着士兵知道他们根本就不是江瀚文的对手。
中原又何尝不知道,只不过这个时候中原什么都没有说,也没有拦着,他想通过这六个武士看一下江瀚文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这个时候江瀚文也是下了狠心,转眼之间几个小鬼子都已经给他解决掉了。
这些人都是山口五雄的人,所以山口五雄见到自己的手下都这么倒下了就有些心疼,他现在也无意间有些痛恨这个中原,都是这个混蛋安排的,要不是他的话自己的人也不会损失这么多了。
不过中原看到这一幕却站了起来,非但没有恼火,反而冲着江瀚文拍了拍手说道:“好武艺,好武艺啊。”
江瀚文虽然解决了六个日本武士,但是也被这些人划出了一些血口子。
听到中原这么说,山口五雄尽量不让自己发火,就朝着江瀚文树起了一根大拇指说说道:“果然,果然厉害,不过按照我们之前的约定,我们是三局五胜,你现在赢了一局,还有四局,只要你能再赢了两局,那么就算是你胜利了。”
江瀚文听到之后就冲着山口五雄说道:“这是你们说的,放心,我一局都不会让你们胜利。”
中原这个时候点点头说道:“有骨气,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们日本人也是非常遵守承诺的。”
说完,江瀚文这会儿也不想跟他们啰嗦,就说道:“你们不是说我们要比五场吗?别啰嗦,接下来的一场比什么?”
中原朝着江瀚文看了一眼接着说道:“我听说你们中国人会下棋,早几百年前,你们唐朝的一个叫做武则天的女人就曾经赢了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棋局,其实我很好奇,你们中国人的棋艺水平到底有多高。”
这个时候江瀚文冷笑了一声,冲着中原说道:“你想和我比围棋?”
中原说道:“你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想看看你对棋艺的了解有多深。”
这个时候叶凯也有些紧张。
江瀚文确实是能征善战,但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有谁还有心思去研究棋局?
而这些小鬼子在他们本土的人却有很多闲着没事做的人,这些人对围棋非常的痴迷,甚至有非常厉害的高手。
为了对付江瀚文中原也是和本土调集了一个棋艺高手。
不过江瀚文却冷笑了一声,下棋和带兵打仗一样,他江瀚文虽然不怎么经常下棋,但是对这了解也还是有些的。
于是江瀚文说:“那里那么多废话,让你们的人把棋盘带上来,不管你们出什么办法,我江瀚文一律奉陪到底。”
很快,山口五雄就让他的人把棋盘端了上来,这个时候一个梳着江户时代,穿着日本和服的日本人走了上来。
他看着江瀚文,接着冲着江瀚文行了一个礼。
江瀚文知道这是日本人的礼仪,但是从心地上来说,这个日本人还是看不起他们中国人。
那日本人冲着江瀚文说道:“鄙人原田五郎。”
江瀚文说道:“本人江瀚文。”
那日本人说道:“阁下,我让你三颗子,你先下!”
江瀚文听完之后却冷笑了一声说道:“不用,我让你五颗子,请!”
那日本人一听江瀚文这么一说,脸色就变了一下,要知道他可是大日本帝国的棋艺高手,是能和天皇下棋的人,现在却要和这么一个小角色比赛,实在是让他觉得恶心,要不是天皇亲自答应下来,他是肯定不会和支那人下棋的。
但是他并不知道江瀚文有多大的本事。
两个人就坐在了棋盘上下棋,而这个时候,江瀚文也如约让了他五颗棋子。
叶凯在下面紧张的看着,他并不懂围棋,只是见江瀚文和那个日本人坐在这里下棋,两个人没有说话,也没有任何的表情,这让他有些不安。
其他的中国人这个时候也是紧张的盯着,一个人都不说话。
下了一会儿之后,原田五郎冷笑了一声,果然是支那人,愚蠢的了不得,下棋这样下那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江瀚文这个时候却是步步为营,他就等着这个小鬼子落子,而且他已经算准了这个小鬼子肯定要往这上面落子。
因为这颗子一旦落下来基本上就是死局了。
但是江瀚文这个时候却已经看到了一个很好的地方,这个小鬼子太轻视他了,根本没有预料到江瀚文已经做好了收尾的工作,只要他一落子,江瀚文在一下子这小鬼子就输定了。
那小鬼子冷笑着看了江瀚文一眼说道:“阁下,我早说让你三颗子你不听,你输了!”
说完,他果然落下了子。
但是江瀚文这个时候却冲着他说道:“当年武皇后说过,棋局变化万千,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说完,江瀚文也拿起了黑子落了下来。
这个时候原田的脸色一变,说道:“八嘎,这不可能,你一个支那人怎么可能赢了我?”
江瀚文说道:“当年武皇后下棋不是不能赢,而是故意把棋子放成平局,那是为了彰显大唐的气概,但是对你这样的人我没必要有气概,你太骄傲自大了,你以为这一子落定之后我就输了,其实z和刚好是我为你布下的一个圈套,我还以为你有多厉害,其实也不过如此。”
听到江瀚文的挑衅,那个小鬼子一下子火气,瞬间就要将棋盘掀翻。
但是江瀚文却在这个时候按住了棋盘。
那日本鬼子说道:“这局不算,我要再和你比一局!”
江瀚文却冷笑了一声说道:“晚了,输了就是输了,你连我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棋局都比不过,还敢号称你们大日本帝国第一棋手?啧啧,看来你们国内的围棋水平也不过如此。”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