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梁京十大悬案(二)
宁嬷嬷给他们端茶来,正好提到梁京十大悬案,才会说的。“嬷嬷,后面就没有人破案吗?”
“是啊,那里已经是死湖水了,好多人去回来都觉得身子不舒服,后面官府下令不许再去。因为这是十大悬案,唯一剩下来的地方,又带着很惊恐的事情,才会一直流传到现在。”
“恩,可是,去治病,就是义诊的村姑,她到底是谁啊?”
“其实也不一定是村姑,这是很多修改过的版本了,具体是男、是女,没有人知道。因为大安离府衙只有十里地,发生了惨绝人寰的事情,都没有人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而且,多年来关于大安瘟疫的说法,都有微词,有人说是朝廷的人下令把得了瘟疫的人处死,免得他们传染……”
“胡说八道!这些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
千阑珊哼了一声,瘟疫在当时又不难治,朝廷都派太医还有当地的大夫前去,要真的是让太医不管,百年前名气很大的黄太医,为何会身亡?
南竹想到一个,“王妃,会不会是有人在途中,就一直看着那位太医的一举一动,提前让太医出事,他们好动手?”
“就算是动手,为何要治好他们?还有太岁肉,那只是一种传说,世上根本就没有太岁肉。至于那位义诊的人,拿出来的太岁肉,是什么东西,更值得怀疑。”
千阑珊有点担心,梁京在幽州边上,要是和扈城比距离的话,他们此行,就要经过梁京曾经的码头。
“南竹,我们走的是哪条线啊?”
“回王妃,这里已经是梁京的渡河了,只是梁京已经不在,现在改叫元镇,包含了以前梁京在的地方。”
“其实就是想避开大梁的国号,当时大梁还没有起来,只是个小国,后面带着梁字,才改了地名。”
“我们不如上岸去看看?”
“王妃,这条河很湍急,就算去看了,百年过去,早就一点痕迹都没有了。”
宁嬷嬷也不同意,这条河,下面不知道沉了多少具尸体,尸骨一直在河里,估计也没有被大水冲走,还是不要多停留。
也不是她喜欢乱想,有的时候年纪大了,反而会相信这些东西。千阑珊摸着肚子,怀着孩子呢,去的话确实不太好。
现在有点显怀了,扈城那边还有事情要处理呢,莫鹰和燕伦能坚持这么久,已经很难得了。
三人不再说梁京的事情,宁嬷嬷给千阑珊加了点银炭在炉子里,有点凉的船舱,慢慢又热起来。
纪南行回来的时候,千阑珊对着外面发呆,叫了一声也没有反应。
“珊珊?”
“啊?你怎么回来了?”
“天都黑了,好不容易有一艘小船送我回来,你还想我在河上飘着啊?今晚上河流有点急,怕是船要颠簸一点,特意赶回来陪你的。”
“啊,哦。”
“你今天都做什么事情了?在这里发呆。”
纪南行坐在边上,千阑珊反应和平常完全不同,不会是又想到什么坏主意了吧?
“没有啊,你听过梁京十大悬案吗?”
“我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原来是为了这个,读点书的都知道,就是一些人喜欢瞎写,不是什么大事。”
“咱们现在是不是还在以前梁京的地方?”
“没有啊,早就过了,梁京虽然沿着河建,可是地方不是很大,在当时也只是幽州分管的小城。”
“那大安瘟疫案呢?”
“你是不是被吓到了?全是一些猜测,没有凭据的,你怀着孩子呢,少听一些胡话。”
“唔……可是,我还是想知道,太岁、瘟疫、变成野人、怪物,这些哪个人听了,不好奇啊?”
千阑珊去哄纪南行,一定要让他说,他经常在外面认识人,这点事情,应该知道吧。
“你就跟我讲嘛,不然今晚上都睡不着了。”
“你都知道了,还来问我,实在没有什么能说的了。”
纪南行让人去打水进来,让千阑珊先洗洗,睡一觉,等会儿就到关口,到时候就要进入大海,海风有点大。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千阑珊哪里睡得着,捏着纪南行的袖子不给他走,靠在垫子上不给他去洗。纪南行哄了半天还不松手,只好半躺在边上。
“已经是悬案了,不用太好奇,那些恶人也作古了,你就算找到真相,也不一定是真的。”
“可是,没有深仇大恨,哪里会用这么毒辣的手段?”
“确实狠毒,我倒是设想过,会不会只是被夸大了。当时江南有贪官污吏,连着幽州的一些高官都被牵扯到,他们围了很多田。那时候南魏还不是特别强,需要从民间做一些事情,去换取更多的钱财。”
“江南前年的河提,其实和百年前的问题一样,有人贪了那笔赈灾的钱,老百姓没有田地、没有银子,就活不下去。”
“要说大安的瘟疫,和当时丞相联合下面的乡绅一起收敛钱财,绝对有关系。只是不知道怎么就冒出来个村姑,至于她到底是谁,很多人都在说,就是刘丞相让人去办的。”
“刘丞相?就是家里养过童养媳的那位?”
“恩,真要设想起来,其中的关卡,就很多了。那片被诅咒的村子,死得离奇的人,还有背后的敛财大计,一桩桩一件件,就是为了刘丞相日后造反做准备的。”
纪南行给千阑珊盖好被子,就准备起来了,“这些都是陈年往事的案子,没有人会再去查,至于祖爷爷们怎么想的,除非以后去地府见到他们,我一定帮你问问。”
“过分!”
千阑珊去掐纪南行的手臂,大晚上说地府,小心真的去了。她需要整理一遍,大安瘟疫案,疑点十分多,在路上闲着没事,分析下也好。
她真不是多事的人,只是觉得这些案子有意思,好奇一下下,总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