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新的线索
“韩队,有新线索,那画又变了……”三个人对峙的间隙,一个年轻的女警迈着大步从外面走进来。韩晨面色一变,也不和他们俩多废话,扔下一句“跟上!”就跨着长腿率先走了出去。
从那幅仕女图被发现和人口失踪有关,秦省公安局就和博物馆方面沟通将画作为证物带回了警局,这画一直由证物科保管,鉴定也是他们负责,韩晨只看最后结果。
可是这画毕竟是上千年的古董,秦省博物馆方面虽然配合,但也免不了担心会磕了碰了,隔三差五就会派专人过来对画的保存环境进行改善。
警局也对这幅画很是小心,今天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例行来对画保养的日子。
来的是一男一女,看起来三十多岁,很沉稳的样子。
画刚拿出来,叫齐姐的女人就挥手招呼旁边的男人,语气很严肃:“这画不对,江文,你过来看看。”
江文推了推眼睛,站的离放画的桌子更近,隔着画框,仔细将画上下看了一遍,眉头不自觉拧了拧:“齐姐,帆布鞋又没了。”
韩晨带着洛离和孙清源的进来的时候刚好听见齐姐对着旁边证物科的值班警察说:“这画既然没问题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带回去了。”
韩晨随口接道:“齐姐,这恐怕不行,事情太诡异,这画可能还得在我们这里多住几天,麻烦您了。”
齐姐和韩晨打过几回交道,心里对韩晨的性格有几分底,她本来就没对把画带回去报什么希望,听到韩晨这样说,当下也没再说什么。
且这画这么古怪,他们博物馆也不一定供得起。
韩晨进门开始眼神就一直在画上,也没注意一屋子人脸上见鬼了似的表情。
洛离跟在韩晨身后,忍不住凑近了看这幅画,直观的看画比看彩印出来的感受更强烈。
画中的女子巧笑倩兮,一双眼睛顾盼留情,看起来像是要从画里走出来一般,而仔细观察,资料上在芭蕉树叶子下面的那双和黄崎明同款的鞋确实不见了踪影,像是从来没出现过。
洛离看到画上没有了鞋,心里“咯噔”一声。
孙清源也看到了,轻轻扯了扯洛离,用只有两个人听得到的声音说道:“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女的虽然是在笑,眉眼间却有些忧郁。”
孙清源观察力惊人,洛离仔细看,确实发现这个美丽的女子虽然嘴角是向上的弧度,但眉间却轻轻皱起,可是那个皱起的弧度很小,所以人一眼看过去只看的到她在笑。
韩晨看着画沉默了好一会,扬声道:“把全楼的监控给我调出来,尤其是证物科,这两天接触这画的人都配合调查。
在给我把省里的专家请过啦,画要再做一次鉴定,动作要快!”
这屋子里证物科的人一瞬间脸色更差了。
韩晨话说完,身后跟着的小警察立马去办了,随即他话音一转又道:“我知道兄弟们没日没夜的忙着都不容易,不是怀疑大家伙,只是这次事情特殊,咱们得先洗清自己的嫌疑,这样才能给上头一个交代。我知道大家心里委屈,我在这先赔个不是。”
在场的人脸色好了不少。
这间隙,孙清源随手拿起韩晨放在桌上的资料,对洛离道:“你看这张。”
洛离对着灯光仔细看了看彩印的画,资料上的画里面,那双帆布鞋在那里,女子脸上的笑也很明媚,并不见眉间的不快。
韩晨的眉头已经拧成了麻花,这画他昨天还来看过,鞋还在,可是今天就没了,要不是手里的纸上还看的明明白白的,他恐怕都要怀疑自己得了失心疯。
洛离和孙清源的心情也不比韩晨好多少,画上的异常他们还可以安慰自己是黄崎明莫名其妙进入了画中世界,但是如今画上的鞋不在了,那么是不是说明黄崎明也出了别的意外?
心底的不安表现在行为上,洛离连手机铃声都没听到,还是孙清源提醒才意识到自己手机响了。
上面显示的是一个陌生号码。
洛离以为是推销电话,随手就挂了,可是对方不依不饶又打了过来,洛离又挂掉,接着电话第三次响起。
看到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对自己侧目,洛离耐着性子,终于接起了手中的电话。
“喂,哪位?”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熟悉:“喂,洛离,是我,是我。”
是黄崎明!
洛离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那边还在不停的说着:“洛离,我手机也不知道被丢在哪里去了,这是我借别人的手机,我跟你说啊,我也不知道怎么就一个人跑到秦省来了,这地方鸟不拉屎……洛离,洛离,你在听吗……”
“在,在,我在听,崎明,你说你在哪?我马上过来接你。”
洛离的话一下引起了满屋子人的注意,所有人的目光都甩了过来,韩晨的眼神更是夹着刀子一样飞过来。
洛离恍若未觉,还在自顾和黄崎明打着电话,“崎明你说是什么村,大王镇陆家村是吧,好好,好,我和清源马上过去。”
韩晨立马对身边警察道:“大王镇陆家村在哪,马上查出来。”
洛离挂断电话就听到有个小警察大声对韩晨说:“韩队,在三长县,开车过去得四个多小时。”
洛离没想到自己这辈子第一次坐警车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左边是韩晨,右边坐着孙清源,在孙清源右边还坐着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小警察,和韩晨一左一右将他们夹在中间。
看来是把他们当成江洋大盗团伙来对待了。
到陆家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洛离这一天又是飞机又是长途汽车,着实累得够呛,但是想到黄崎明还等着他们,就又强打起了精神。
而且黄崎明在电话里面明显说了一个病句,洛离没听懂他想要暗示自己什么,心底的担忧却怎么也化不去。
黄崎明给的地址是陆家村村东头门口有大槐树的一家人。
听到他们找那家,村里人的眼神有些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