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血色琴师
泰勒亲王戴上白手套,接过羊皮信。“这封信是昨天寄过来的,地址写的是温莎城堡。每天都有很多人往这里寄信,我不可能一一查看,都是挑几封重要的。而这封信,没有署名,没有邮戳,我怀疑是有人塞进邮箱里的。”他向两人展示信封的表面,上面空无一物,只看见发黄的羊皮纸。
“可是……当我们一看内容时,就知道这是他寄来的。”
泰勒亲王拆开信封,抽出一张白纸,“上面这个标记。”他手指所指的地方,是一个用红墨水画的形状,是一个简易的大提琴涂鸦。
的确,这个标志太有标志性,琴师在每次杀人后,都会在现场留下标志,有时是在白墙上,有时是在玻璃床上,甚至……在死者的脸上。
当时的警察局,将这个标志贴出,全城通告,只要是伦敦人,都应该认得。
孙清源问:“那他上面写了什么呢?”
“他上面只写了一句话,用蓝墨水写的一句话。”泰勒亲王将信展示给两人看,信上的字一目了然。
“好久不见,伦敦。”
这几个字并不会让人浮想联翩,但如果这是血色琴师留下的字,足以让人毛骨悚然,背后发凉,让伦敦这平和的土地再次陷入恐慌。
洛离走近,细细观察着信封。羊皮纸是一般的市售羊皮纸,没什么特别之处,他在寻找那股血腥味,那一丝在空气中流离的血腥味,到底是从哪来的?
他手中握着羊皮纸,而羊皮纸的重量让他觉得奇怪,似乎轻了些。
“泰勒亲王,我可否问您要一张新的羊皮纸。”
泰勒亲王自是有求必应,一张羊皮纸立刻送来洛离手中。他将这两张纸细细比对,终于发现了不妥。
琴师的羊皮纸摸起来凹凸不平,并不纯是纸质的问题,而是这张羊皮纸,是二次加工过的,放大镜下,能看见羊皮纸少数几处,都有粘合剂的痕迹。
这张纸是用羊皮纸和其他材料拼接而成的,这材料究竟是什么?
洛离指尖在纸上打转,若有若无的血腥味再次钻入他的鼻尖。
“这张纸是用人皮拼在一起的。”
“人皮……”泰勒亲王看了看手上的信封,又放在了桌子上,微颤的手指透露出他的惊讶。
孙清源:“刘易斯,你把纸放下。”即使孙清源没提醒,手里拿着人皮,也让洛离一阵膈应。
“他这是炫耀?”泰勒亲王问。
血色琴师作案手段无比嚣张,高调张扬,生怕警员抓不到他。他这次贸贸然地给亲王寄信,还缝制了一张人皮,多少也有炫耀的意思,炫耀他逍遥法外这么多年。
血色琴师这一称号,顾名思义,这是一位会弹奏乐器的杀手。他最后一次犯案是在六年前,犯案期间,他一共杀了九个人。
洛离想起刚打开这封卷宗时,看的第一个案件。
那是一位淳朴的农妇,她的丈夫正好到城里采购,晚上家中只剩她一个人。但她也过惯了这种日子,原本对她来说这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夜晚,可血色琴师出现了。
据当时的推断,案发时间是在深夜,附近的村民都已经入睡,这位农妇也不例外。
血色琴师并不打算隐藏自己,案发后询问村民时,他们都说听到了一阵大提琴声,拉得婉转动人,悲怆十足。
拉完琴后,血色琴师从农妇家的后门走了进去,农妇被琴声吵醒,在客厅和闯入家中的琴师撞面。
农妇最后是被琴弦勒死的,白色的琴弦被脖子的鲜血染红,警员赶到现场时,农妇躺在地上,脸上血色全无,鲜血流了一地。
为什么会流了一地的鲜血呢?这就是后人称杀手为血色琴师的原因。
杀人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血色琴师享受折磨的过程,当他的琴弦勒住死者,让其难以动弹,他便开始他的表演。
附近的村民表示,他们听见了两段琴声,其中相隔一段时间。
这说明血色琴师在杀人的过程中,又弹奏了一段,而这一段音乐,是给正在垂死挣扎的死者听的。
在他的世界中,他是一个能掌控他人生死的角色,他喜欢将别人的生命放在脚底下踩,当别人痛苦难堪时,就是他最满足的时刻。
农妇强迫听完一段演奏后,血色琴师并没有给她痛快。
他用锋利的刀,在农妇的背后刻了一幅图,就是他的标志,一个红色的小提琴。小提琴从肩胛骨一直长到尾椎骨,可以想象这位农妇究竟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农妇气绝而亡,而他在夜色中离开了这个村庄,继续他接下来的杀手生涯。
洛离从回忆中醒来,“泰勒亲王,您是想要我们追查这个案子?”
泰勒亲王叹了口气,“八年前,血色琴师开始杀人,上至女王,下至警局的每一位,都对这个案子无比重视,奔波了几百个日日夜夜,连琴师的真名都不知道。如今,让你们仅凭一张“”信,就对尘封多年的案件展开追查,是我过分了。”
孙清源说:“您不要这么想,这个案子我们始终是要查的,无论结果怎么样,我们都会尽力。”
泰勒亲王重重地点头,“伦敦城的安全,就靠你们了。这个事情先不要说出去,我不想引起大家的恐慌,先观察一阵再说。”
两人从温莎城堡中出来,气氛多少沉重,天空灰蒙蒙的,估计一会儿就要下雨。
“洛离,这个案子,刘易斯之前查过么?”
洛离摇头,“八年前,刘易斯只是个未满二十的小年轻,但他有一位师父,叫做查理,查理先生在五年前就病逝了。血色琴师犯案期间,一直是这位查理跟进的案子,卷宗都很完整。”
孙清源:“你介意我今晚去你家么?警局虽然有档案,但侦探的笔记更有意义。”
“当然,有什么介意的。”
两人回到伦敦时已是饥肠辘辘,泰勒亲王那一桌子的美食,因为血色琴师的事情,丝毫没到他们的胃中,不得已又买了一大份薯条,当做晚餐。
两人感叹,自己果然是工人阶级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