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七十七,京兆蝗灾
第140章七十七,京兆蝗灾
长孙安玄刚刚走出相府,遇到了麦季,麦季在他面前揖礼,安玄问“啊,是麦大人,呃?请问何事?”
麦季告诉长孙安玄
“长孙大人,您先缓缓回到兖州吧,最近,京兆大旱,您来了,也看见了,大公子把一些记录交给了蔡夫人,让蔡夫人审计,大公子担心,王壶等人不算对账,怕贪污嘛,您也知道的,就是,如果您方便的话,可以和蔡夫人一块看看,这事儿该怎么解决?”
长孙安玄点点头,他说
“你跟我的夫人打个招呼,啊?打个招呼,因为我夫人很讨厌蔡氏。”
麦季大笑起来
“好,好”
麦季找到林倾弦,林倾弦笑道
“哎呀,麦大人啊,我知道了,不过既然是为了京兆的百姓,还是让安玄去帮一下大公子吧。”
夜里,长孙安玄和蔡纠来到了扶风郡的城外,当然,为了防止长孙安玄和蔡纠发生某种关系,大量的内外侯府成员跟在蔡纠背后,安玄背后跟着大公子的人,蔡纠背后跟着林倾弦指定的密探,反正就是你俩干什么都行,就是别弄些“不雅”的事情出来。
“你跟大公子是怎么说的?”长孙安玄看见一群农民在抢着割麦子,然后成群的农民抓着火把驱赶蝗虫,大量的蝗虫死在篝火旁,但是蝗虫还是密密麻麻的,好像有些麻烦,蔡纠告诉长孙安玄
“嗯,安玄,实际上,我告诉大公子,免税可能无用,因为京兆一年下来的税收其实也就只有几万贯左右,这是很低的数字,所以呢,我认为还要在免税之外额外加派一些粮食给百姓们。”
长孙安玄跳下马来,他走到一位老百姓身边,问这位百姓
“你一天下来,能吃多少东西?”
老百姓告诉安玄
“每五十亩收四斛,但是我们的田现在受到蝗灾,来年是否能够交四斛米,已经是个问题了,谢谢桓震大人为我们免税,但是就算是这样,我们一天能吃的东西不过三两,但是来年能不能吃饱饭已经是个问题了。”
长孙安玄问
“如此一来,你家没存粮了?”
老百姓回答道
“对,所以大公子先行派了两千石发放给了我们,做好准备,防止我们成为佃户。”
背后的老百姓把腰上缠着的粟袋子抓了起来,同时,安玄回过头去,看见很多老百姓在烧蝗虫吃。
“完了,完了。”
长孙安玄眉头紧锁,一旁的蔡纠跟了过来,问
“你怎么了?安玄?”
长孙安玄对蔡纠说
“明年京兆没有储粮了,需早做准备,朝廷要撑过去这个难关,蔡纠,你留在扶风郡,算一下桑田和麻田,我回到京城,和丞相说说这件事情。”
长孙安玄回到京城的时候,大家正因为这件事情犯愁讨论,而原先准备回到各地的将军刺史们,也不得不停留下来,参与商量。
“如果京城的粮食储备亏空,各地应当将粮食交往京城,我们需要四百万石的粮食,首先是京畿宿卫军,我们有两万京畿宿卫军和五千宫廷禁军,还要保持皇室成员的粮食,我初步算了算,算他三万人,京兆下辖九县,共计有户三万五千四百余户,大概,长安有十六万人,加上京畿的军队,共计二十万。”
王壶如此解释道
“王大人,现在朝廷出了麻烦!”
桓震如此一言,又道出蔡纠原话
“蔡纠告诉我,现在定四五品秩两千石,扶风每个县的平均户数是三千七百,京兆附近大概是四千四百这样,本以为京兆繁华,如今每户纳布棉等分别二匹,二斤,丝一斤,粟十八石,钱一百二十文,现在朝廷想收五十万贯都艰难无比,如今,京兆蝗灾严重,粮食缺收!”
大家看住桓震,桓震说
“我们算十五个县,每个县都是三千八,就算按照十八石来算,一年就是六万八千石,如今长安有二十三万人,京兆的储粮本有三十万石,如今粮食发出京兆和扶风,明年我们还要三百六十三万石的粮食,这还不需要官员俸禄所需要的粮食。”
长孙安玄打断了桓震的说法,安玄告诉大家
“不可能每家人都可以交十八石,如今的情况是,我们需要三百六十万石的粮食,但是,如果算上官员俸禄所需的粮食,我们可能撑不住。”
大家纷纷低头,此刻,长孙安玄疑问道
“一直以来,世家不用纳粮,也不用交税,该交税的是租地来种的佃户,前些年,燕国打我们,朝廷的十二万大军还有官员等待着的是一百八十万石粮食的补充,我倒还想知道,这一百八十万石的粮食,到底该从哪里补充?是上天下个大雨下来,所有的雨都成了大米粒了吗?”
王壶捂着发热的脑袋,他说
“那就是五百四十万石的粮食,可是如今我们能够调动的粮食最多只有四百一十万石,还有一百七十万石,这到底该怎么办?”
长孙安玄道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我的俸禄不要了,反正我还有点钱,但是,我的品级,顶多不要三千石。”
一边的清流韦清之说
“试想一下为什么每年算上漕运和陆路运粮,我们都杯水车薪,要花上六十万贯,这是因为世家不用纳粮,倘若今年世家可以纳粮,则灾患必然解除。”
麦季攻击起了韦清之,说
“韦清之,你别忘了,洛南王当初就藩洛阳,俸禄可是二万石,这些年洛南王虽然流放幽州,但是朝廷给他的粮,他是颗粒必收,你又如何看待此事呢?”
韦清之道
“宗室事关国体,况且洛南王尚未被废,扔保持王爵称号,拿去俸禄这不应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