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战守大计
女帝林无双昨日深夜搞定了高拱,她还没有告知一品军侯李园,不过,作为一品军侯,他自然是聪明之人,也不继续抓住高拱不放,只得说:“高大人,但愿你能记住今天说的话。”
原本的火药味也消散了,大臣们原本等着看戏,有些不少大臣必须要站队,但现在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
高拱和李园这对冤家,以前针锋相对,彼此都不会退让,今日早朝竟然都各自让步,真是一大奇观。
弹劾风波过去之后,切入正题,大臣们分别对列国形势发表看法,大多数大臣的意见是后唐国小民弱,不能与列国诸强争雄,能够维持现在的局面就不错了。
女帝林无双听着大臣们的发言并不太满意,她对高拱道:“首辅大人如何看?”
高拱是一个资深官僚,今日女帝提出此事,肯定不会是为了维持现状,后唐国每年向列强进贡的岁币无数,已经成为朝廷的一大负担,不仅是朝堂,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
高拱亲眼看到女帝的手段,他猜到女帝不可能继续原有的妥协国策了,她可能会大量征兵,与列国中的一国或多国必有一战。
高拱既然选择投靠女帝,必须全力支持她的决策,高拱朗声道:“陛下,我后唐步步退让,每年付出几百万的岁币,但是列国的胃口太多,欲壑难填,长此以往,后唐只会越来越弱,列国轻易可以灭掉我朝。”
女帝林无双表态道:“高阁老所言在理,从今日起,全国备战,加紧练兵,朕不会主动挑起战端,但如果列国侵扰边境,必当狠狠教训他们。”
一品军侯李园听到女帝的话,心里很兴奋,作为一名沙场老将,他满腔热忱,但自先帝以来,执行“守内虚外”的国策,朝廷的主要兵力都驻扎在京师附近,在边疆地区兵力很少。
列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叩关”,即便攻不破城池,周边的老百姓也被杀戮或是劫掠一空。
后唐边民逐年减少,而列国侵袭后唐的时间越来越长,范围越来越广,可谓“得寸进尺”。
甚至有几次,游牧帝国的骑马一路杀到了后唐的京城外,吓得后唐君臣急忙调兵勤王,过了半月,敌军才陆续撤离,但京畿地区老百姓可是受罪不少,家园被毁,流离失所。
女帝林无双登基才数年,已有两次边疆告警,当时,女帝将此事全权委托给高拱处理,而作为内阁首辅的高拱给出的对策也是派人对敌营谈判,那一次,朝廷拿出百万两白银,敌军才退出后唐国境。
对后唐来说,这是奇耻大辱,林无双也在史书中看到当时的记载,但是史官写得很隐晦,没有客观地评价这次事件,只留下只有寥寥数语。
一品军侯李园兴奋地出列道:“陛下,老臣愿领军驻守边境,如有不测,第一时间给以还击。”
女帝道:“军侯勇气可嘉,不过此事还得从长计议,你坐镇兵部更利于后唐统筹兵马钱粮。”
李园道:“老臣谨遵陛下旨意!”
女帝林无双道:“高阁老,在对外作战的事宜上,你要和军侯多商议,未雨绸缪,拿出最佳作战方案呈报御前。”
高拱一改以前的傲慢作风,朗声道:“老臣等群僚必不负陛下重托,精心谋划边境反击战,扬我后唐国威!”
女帝林无双道:“高阁老负责朝堂之事即可,具体战事由兵部与各位将军对接。”
高拱尴尬地道:“老臣明白,军需后勤等事宜定会办好,不拖累前线。”
女帝赞道:“高阁老,深明大义,朕很是欣慰。”
女帝、内阁首辅、一品军侯三人确定了战守之策,其他群臣只有附和的份,就连以前那些主和派也嚷嚷着要扬后唐国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