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远方③
2014年8月20日,德国,杜塞,城市大学图书馆。
托尼今天见到徐敏佳就一直在笑,两个人认识快一个月了,除了学习上的交流其他的方面相谈甚少,他这副诡异的面容让徐敏佳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
“嗨,minjia。”托尼的发音一直没有音调,他拉开椅子示意她坐过来,“你为什么不起一个外文名?我都有中文名字。”
他的口音还是标志的南德口音,虽然已经标准很多了,可是徐敏佳第一次和他说话的时候还是很费劲。
她坐下来边打开书包边说:“本来是有但是觉得不好听,你的中文名字叫什么?”
“托拉吉。”
托尼还认认真真的把这三个字写在了本子上让她看。
徐敏佳强力忍着笑意朝他点头,“字写的不错,谁给你起的这个名字?”
“我的上一个中国朋友,他说这是吉祥的意思。”托尼托着腮,说的特别真挚。
吉祥个屁,拖拉机这玩意德国朋友肯定也见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嗯,看来你们关系很好。”
“当然,他回中国之前还让我有时间去中国找他玩,我将来来去中国工作一定要去找他。”
托尼说的那个中国朋友就是之前租她房子的租客,他似乎和鲍利街50号的中国人玩的很好。
托尼激动的递过手机给她看了一篇文章,“你吃过吗?这种东西在我这里是不可能见到的,你们过得很生猛啊!”
徐敏佳仔细的看了那篇德语新闻,具体内容一看图片便知,那上面是一个破了壳的毛鸡蛋,让人觉得有些恶心,甚至残忍,即便她想辩解,但这的确是中国人吃的食物,即便大多数人是不吃,即便在很多国家是超出法律范围要求。
这张图片让徐敏佳想起了刚到杜塞火车站的时候,一个德国小孩问她,你们中国人是不是吃狗,是不是吃孩子?
这些问题让她哑口无言
起初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她也曾经试图和别人争辩过,也许有人真的被曝光过,也许有人真的吃过,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这样。
但是最后的结果只是换来一句对方言不由衷的妥协,好吧,你没吃过不代表中国人没吃过。
没错,她在这些事情上代表不了中国人,改变不了他们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想法。
可是,在很多其他事情上她的一言一行都是中国人的缩影。
不知道为什么徐敏佳对托尼这副雄心壮志感到担忧,中国其实不是他想象中的样子。
简单介绍一下托尼,他是个地道的德国巴伐利亚州且积极向上的小伙子,为什么要加个“且”,因为在德国徐敏佳看到了一番不一样的景象,德国的青年明明就是“垮掉”的一代,很多人抱着啤酒瓶子聚集在地铁站喝个没完,当然有一些并不是德国人。
显然托尼和他们还有点不一样,他现在生活在北威州,三观比较正,不良嗜好基本没有,非土人移民,父母也都是德国人,目前正在努力学习汉语中,愿望是将来有一天可以去中国工作生活。
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他喜欢和中国人亲近,还没开学就和他们混在一起玩耍。
由于党佳的原因,他们之间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娱乐项目。
“今天三缺一。”托尼用阴阳怪调的语气说了一句中国话,引来徐敏佳的爆笑。
她才来一个多月,发现自己的笑点也变低了,被这些蠢萌的德国人带跑偏了。
这里的确是一个容易让人变得安逸的地方。
比如周末,鲍利街50号的中国人一定会聚在一起搓麻将,外来客自然少不了托尼,他和圆子关系更好,可能圆子的德语水平更好一些,交流起来更加方便。
徐敏佳一向不擅长这种诸如扑克和麻将的游戏,可是今天正好是三缺一。
本来要是有党佳和辛义在根本没她的事儿,自从前段时间她们两个人合计着在火车站附近,是开中餐馆还是火锅店的问题,就开始没日没夜的忙了起来,有填不完的表格和申请,在国外搞小生意的中国人都不好混。
“一饼……”圆子的手在麻将牌上娴熟的摸过来,嘴角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
相比较她的游刃有余,徐敏佳和托尼才是一个慢频道上的,半天出不了一张牌。
张凯摸出一张牌,“碰!”
圆子拍拍手高兴的笑道:“糊了,各位,不好意思,承让了。”
大家皆然露出吃惊扫兴的表情,这运气也真是开挂了,托尼一激动冒出一个德语词,张凯提醒他,“我们规定了,麻将桌上只能说中文。”
托尼不好意思的连连点头。
其实他的中文水平还不赖,就是缺少和他一起说话的人。
圆子朝托尼做了个暂停的手势,开始用德语问他:“麻烦你的事情……”
托尼也想起来了这件事情,从他宽大的书包里掏出两罐奶粉。
“你们这边有小婴儿吗?为什么需要奶粉?”
圆子朝他摆摆手,“不是,这是我要卖给别人的东西。”
张凯疑惑的看了她一眼,“你开始做代购啦?”
“是啊。”圆子打开衣橱,那里面全是一盒盒爱他美奶粉,都是她囤的货,准备成批的发回中国。
“都是一阶的,下次该买二阶和三阶的……”圆子边收拾存货边自言自语。
托尼越来越看不懂了,他不明白圆子现在的这种行为,只觉得浪费。
但是他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要让我来买?你自己不能去买吗?”
圆子重新做到了麻将桌上,摊开麻将牌开始理牌,“当然可以,我凭护照一次只能买两盒,但你是德国人,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很多地方非德国人都会限购,可能这年头中国的代购太多了。”
托尼换了个坐姿,翘起二郎腿,“难道中国没有给婴儿喝的奶粉吗?”